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机器换人”在全国多个省份广泛展开,各个地方政府“机器换人”的热情很高。但许多制造类的企业而言,工业机器人本身是比较专业的产品,无论研发还是应用,都需要懂制造工艺,懂机器人编程、安全、机械、电等,坏了还要会维修。所以,推广的难度比较大。机器换人不是不需要人了,现在缺的恰恰是人,工业机器人的供应商、集成商和终端用户都处在求贤若渴的状态。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发展,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高速发展,人才问题日益突显,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长期共同努力。
              (1)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机器人作为新型的生产工具有何显著的特点,并以此说明其在生产过程中作用。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提炼出材料中推动当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方法论。(限答2个)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数字革命,创造出不断进化的“灵长类机器”。90年代实验室里的超级计算机,占地有一个网球场的面积那么大,成本高达5000万美元;20年后寻常百姓家中的平板电脑,像杂志一样的轻薄,运算能力更胜一筹,成本却不到500美元。
              数字时代人类能够处理和利用的知识信息实现了爆炸式增长。手机的导航应用程序自动接收车辆的定位信息,分析实时路况,告诉司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健康数据库公司通过可穿戴式设备检测海量普通市民的个人健康状况,协助医生进行精准治疗。
              数字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空前广泛和紧密。你的一天可以这样度过:早上用拼车软件叫了一辆私家车顺路载你去上班;中午从短租网站上联系了一个背包客,准备把闲置的房间租给他;晚上接受了五位网友的求助,帮他们修改程序代码。
              材料二  有研究认为,不同职业被电脑取代的概率主要取决于其社交性、创造性以及感知和操控性的强弱。

              【注】“感知和操控性”指灵敏、协调的操作能力和应付复杂工作环境的能力。
              (1)阅读上述材料,阐述科学技术的进步怎样影响了个人的经济生活。
              材料三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主要依靠车内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改变城市拥堵状况、节约能源消耗,甚至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国内外各大汽车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纷纷投入巨资开发研制。但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汽车上路的标准是什么?发生交通事故后,汽车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车主,谁来承担责任?黑客入侵带来的安全隐患如何避免?车主的位置信息等如何保护?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推进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
              材料四 由于技术正在变得强大而廉价--而且更加无处不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个人手中都已经掌握了这种力量。掌握这些力量的个人并不都是理智的,意图良好的,如基因组测序领域的突破能够治愈疾病,也能用于生产天花病毒的攻击性版本。
              ---(摘自《第二次机器革命》)
              不管是在当今还是在未来,科技都可能造成破坏,但我们的生活受惠于科技变得更好了,这也是真真切切的事实。我想环境可能是个很好的例子。伦敦现在的天气说不上纯净无暇,但也比50年代爆发煤炭烟雾事件那会儿强太多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依靠持续的技术革新,没有科技,我不认为我们能解决气候变化和贫困问题。
              ---(摘自《人与机器共同进化》)
              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技术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
              (3)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生活与科学》相关知识,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
              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备、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0月5日,85岁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本土自然科学领域问鼎诺奖第一人。
              在屠呦呦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年代,条件艰苦、设备落后,但他们充满了激情和信念。为响应国家号召,挽救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屠呦呦团队一方面调阅民间药方,查阅历代医籍,从中医药古方中寻找灵感。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医学的提取手段和检验手段,研制出全新的抗疟药--青蒿素。
              屠呦呦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筛选了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他们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甚至以身试药,为国家和科学献身也在所不惜。在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屠呦呦科研团队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190次失败的研究同样具有价值。
              (3)某学校拟举办以“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为主题的科技节。请你拟定两条科技节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意义突出,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4. 材料一:在2014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达6.52亿,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预计这一数量在2014年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并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市场渗透。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4.5亿部。4G还将带动移动互联网进入到更多传统领域,将辐射价值万亿的产业链。
                  材料二: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正展现出“后发制人”的势头,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领头雁”。从当年的“三来一补”包打天下到如今的高新技术产业唱主角,从拼汗水、拼环境到如今的拼技术、拼创造,广东正在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科技作用的知识,简要分析现代科技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材料二揭示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观的哪些道理?
              (3)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创新的社会作用的知识简要说明,广东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