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品鉴汉字之独特


              汉字的奇迹

                   ①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汉字和水书属于非拼音文字。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汉字更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和埃及的圣书文字,但是它们早已灭绝了,所以目前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这现象难道不是很奇特吗?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五大发明,这话并不过分。我还想说,汉字是一个奇迹!

                 ②现今文字中,唯有汉字是我们祖先直接创造的,梵文字母传说是天神大梵天创造并授予人类,其他文字却都是从其他民族借用的。梵文字母用来拼写古代的梵文及现代的印度诸多的语言和尼泊尔语。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称为世界三大字母体系。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见是从拉丁字母借用的;俄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等使用基里尔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腊字母改造而成的;拉丁字母也是希腊字母改造而形成的。阿拉伯字母的祖先——阿拉马字母(Aramaic)及希腊字母的祖先——迦南(Canaanite)字母也不是他们祖先直接创造的,而是借用了小方闪米特人(Semites)的文字(小方闪米特字母)改造而成的。根据大陆语言学家周有光的研究,人类最早的字母就是小方闪米特字母。但是,这种字母也不是他们直接创造的,而是借用了苏美尔人(Sume)的钉头文字,经过改造而成的。钉头文字最初是象形图书形状,后来由于书写工具——小棍加泥板的限制而演变成钉头的样子。钉头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圣书文字是埃及人创造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中国少数民族创造的水书,它们都不是拼音文字。现在四者之中只剩下汉字和水书,其他两者都已经消亡了。

                 ③汉语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语言特性。语言学家把中国各地的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了。欧洲的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之间的差别比中国方言的差距小得多,但是他们绝不愿意承认各自的语言是“罗曼语”的不同方言,因为它们都是独立的国家。

                 ④除此之外,汉字也能超越国界。在历史上,越南、朝鲜和日本都曾经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言。日本人至今还使用汉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日本人使用汉字,还有另一项重大发明,就是写中国字,读日本词。只要其他国家愿意,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如果真是这样做了,汉字就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符号了,就像数学符号一样,只表意,不表音。

              (1) 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汉字的奇迹?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钉头文字最初是象形图书形状,后来由于书写工具——小棍加泥板的限制而演变成钉头的样子。

              (3) 本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文章第四段清晰的说明了世界三大字母体系来源,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清晰呈现英语等字母的演变流程。

                     (已消亡)→小方闪米特字母→迦南字母 →           →拉丁字母 → 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5) 汉字作用不仅仅是记录汉语,汉字的书写还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本学期我们了解东晋著名书法家,号称书圣的             ,他的代表作有                 
            • 2.

              北京的园林

              (1)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3)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跟其他园林——比如苏州园林——不一样,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4)北京的园林也和苏州园林一样着眼于画意,但是北京的园林建筑更讲究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5)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6)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7)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浏览吧。

              (1) 北京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 与苏州园林比较,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建筑布局上,北京园林________________;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设计、建筑的匠心上,苏州园林追求________________;北京园林更________________。

              (3) 第四段中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4) 分析下面加线的词的作用。

              ①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

              ②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

            • 3.

              皮影戏   吴小毛

              ①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就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传入亚欧大陆的许多国家。歌德、卓别林等世界知名的艺术家,都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②皮影人物及道具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以牛皮和驴皮作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③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自地方音乐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如在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的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等十多种,曲牌也非常多。演员在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而河北、北京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分别吸取京剧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精华,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河北唐山地区皮影戏的掐嗓唱法更是十分独特。

              ④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皮影表演人才,最终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⑤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十分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⑥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1) 文章第二至第五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2) 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文中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出兰州皮影戏的特点。

              【链接材料】

              (1)当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及其现状》中提到:“甘肃是皮影戏兴起较早的省份之一,河北西路的影戏就是从甘肃传来并发展而成的。”有人说河北涿州是中国皮影戏兴起较早的地方,但有关专家指出:“涿州一带的影戏亦来自兰州。”

              (2)早在十三世纪,兰州皮影戏就随着成吉思汗的远征大军,传入波斯、阿拉伯以及欧洲许多国家。这种东方小技艺,很受欧洲人的喜爱。

              (3)兰州皮影戏班众多,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民国年间,水登、榆中、红古等县郊地区皮影戏班演出相当活跃。

              特点:

            • 4.

              三聚氰胺身世调查

              ①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突然掀起轩然大波。

              从营养学上说,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的或天然的物质。而从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看,它一条都不沾边。三聚氰胺不能增味、保鲜、防腐,也不是天然色素、食用香精,更不能强化营养——它没有任何理由出现在食品中,它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而如今,三聚氰胺赫然出现在多种奶粉甚至液态奶里。

              摇身变成“蛋白精”

              ③在生活中,三聚氰胺是个多面手。仔细看看家里,墙壁上的装饰板材、平板电视的外壳涂层、厨房里艳丽的塑料碗碟、卫生间里的衣物清洗剂,甚至你口袋里的钞票,都有它的身影。此外,它还被用来制作胶水和阻燃剂,甚至制造化肥。

              ④做父母的常抱怨养不起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婴儿奶粉价格高昂。不同于一般奶粉,婴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工艺更为繁琐复杂,不但要将全牛乳的蛋白质降低到接近母乳,以减少渗透压和肾脏排泄负荷,还需用植物蛋白代替牛乳中的饱和脂肪酸,以提供(A.必须 B.一定 c.必需 D.等量)的脂肪酸。此外,还需要添加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

              ⑤可眼下的现实是,一些奶粉、液态奶中出现了三聚氰胺。它不是身体发育的必需物质,又不是食品添加剂,为何会出现在其中呢?一切还要从检测食品蛋白质含量的国标规定方法——凯氏定氮法说起。

              ⑥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其中,氮元素极为特别:氮在绝大多数蛋白质中含量相当接近,一般为15%~17%,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丹麦化学家约翰·凯达尔很巧妙地想到,既然氮元素含量稳定,只要准确测量出氮的含量,便能推算出其蛋白质含量。发表于1883年的此方法,无疑为蛋白质的检测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凯氏定氮法亦有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方法只能检测氮含量,并不能鉴定蛋白质真伪。不难想象,只要加入含氮量高的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轻松获得“高蛋白含量”的称号。

              ⑦以三聚氰胺为例,其分子式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氮原子组成,氮含量高达66.7%。而牛乳蛋白氮含量只有15.7%,大豆蛋白氮含量也仅有16%。毋庸置疑,在氮含量比较上,三聚氰胺胜出。难怪,有人把三聚氰胺称做“蛋白精”。

              肾结石“肇事者”

              ⑧三聚氰胺具有轻微的生物学毒性。早在1945年,美国纽约里德勒实验室两位毒理学专家便发表论文指出,长期给大鼠、兔和狗喂食大剂量三聚氰胺后,会造成其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以及膀胱、肾部结石,并可以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⑨据推测,由于三聚氰胺在体内不能被代谢,得经过肾脏排出。富集在肾脏肾小管中的三聚氰胺浓度升高,便引起自身或其他易致结晶的物质析出,从而刺激肾小管及尿路的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导致婴儿尿液颜色改变,出现尿液混浊甚至白色深沉。

              ⑩婴儿的肾脏极为娇嫩。结石会像“拦路虎”一样,部分阻挡尿液的顺畅排出,因此肾脏可能会被“憋大”——肾盂肾盏病理性扩张,出现肾盂积水。如果不能清除结晶或结石这一梗阻因素,会引起肾小管堵塞、尿液淤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置宝宝于危险境地。

              (1)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2)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第④段中括号中应选填哪个词?这个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4) “凯氏定氮法”的不足之处是什么?三聚氰胺是如何导致肾结石的? (5) 不法分子是利用什么地方的漏洞来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这些始作俑者均受到法律的制裁。对此,你有何启示或感悟?
            • 5.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 找出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 (3) 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4)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 6.

              韩国祭祖尽孝迎新春       徐宝康

              ① 伴随着春节的临近,朋友相聚,聊起当年在韩国过春节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难以忘怀。

              ② 春节在韩国叫“旧正”。“旧”指阴历,“正”为农历正月。春节是韩国第二

              大传统佳节,围绕着祭奠祖先、传承孝道这一主题,构成了一幅典型韩国春节风俗画卷。

              ③ 韩国讲究年三十之前必须回家探亲,全家团圆吃年夜饭,也叫“归省”。每逢

              此时,男女老少身穿传统服装韩服,手拎着用大粉色包袱皮包好的礼物,形成数千万民众回乡的大潮。火车票和机票一票难求,高速公路车流滚滚,全国饭店几乎全部“挂牌停业”。韩国人年夜饭不在饭店吃,而是自己动手做,在家里就餐。他们认为,除夕的团圆饭是向祖先进奉的食物,同时也是家族兴旺的象征。年夜饭最大的特点是,媳妇亲自主厨,饭菜一律为传统饮食。韩国人没有“春节联欢晚会”,也不放鞭炮。按风俗,韩国人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全家族人必须同祖先一起熬夜迎接初一的日出。

              ④ 初一的早上,太阳升起后,全家举行庄严的“祭礼和岁拜”。贡桌上摆放着祖

              先的灵位,贡品的摆放也礼数颇多:“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等。祭祀祖先时,后孙们要按长幼和辈数敬酒、行礼,向祖先表达感激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健康。

              ⑤ 祭祀后便是“岁拜”,小辈要向长辈拜年,并聆听长辈吉言。长辈们此时要给

              小辈们压岁钱“红包”。平辈们互拜时,则说“新年多福”。祭祀和岁拜仪式后,全家初一第一餐为“年糕汤”。年糕汤的汤以牛肉汤为主,年糕则切成薄薄的圆状片。韩国朋友说,年糕汤是韩国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饮食之一。古代韩国人崇尚太阳和纯洁的白色。白色的圆状年糕片既代表太阳,同时也象征着辞旧迎新,团圆美好。

              ⑥ 韩国人把春节期间食品统称为“岁餐”,不仅由各家媳妇们亲自制作,而且还

              是评价“好媳妇”的重要标准。制作“岁餐”时,各家媳妇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大显神通。当菜肴得到家族好评时,媳妇们很有成就感。

              ⑦ 春节期间,韩国不少家长纷纷把子女送进村里的“乡校”学习。乡校也叫“孔

              庙”,是韩国历代传承儒教、祭祀孔子与诸圣贤的地方教育机构,至今已有878年的历史。去年春节我应邀到韩国朋友家过年,就亲眼目睹了韩国少年学生在罗州当地乡校学习“忠孝”的情景。一位年过花甲的儒士带领学生们读《四字小学》:“父生我身,母鞠我身。腹以怀我,乳以哺我。以衣温我,以食饱我。恩高如天,德厚似地。为人子者,曷不为孝。”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教室里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

              ⑧ 《四字小学》是韩国乡校的教材之一,由韩国儒教最高学府成均馆编辑出版发

              行。书的正面是孔子教书时的画像,背面是学生们聚精会神听课的情景,并写有“忠、孝、礼”三个汉字。书中的文字是汉字,每句下面都有韩语的译文,并配有插图。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会读写,领会文中的含义,而且要拿出实际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2)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第⑦段中划线句采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为人子者,曷不为孝”是什么意思?

                                                                             

              (3) 选文语言准确,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 韩国朋友说,年糕汤是韩国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饮食之一

                                                           

              (2)火车票和机票一票难求,高速公路车流滚滚,全国饭店几乎全部“挂牌停业”。

                             

            • 7.

              DNA计算机

              刘颂豪

              ①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DNA电脑。它利用DNA能够编码信息的特点,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酶(在此相当于加、减、乘、除运算)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②由于DNA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DNA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③DNA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DNA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DNA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而且,DNA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十亿分之一。

              ④DNA计算机诞生于1994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Leonard Adleman)。阿德莱曼用“试管”DNA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DNA计算机的可行性。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实验的办法,而是把DNA链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一种DNA芯片)上。其他研究人员则希望把DNA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⑥DNA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设计出了DNA逻辑门、DNA片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DNA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DNA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塑料制品与硅片的结合)。大部分专家预言: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DNA计算机的应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

              (1) 本文按照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了DNA计算机。 (2) 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从运算角度,写出下图所表达的意思。

              (3) 划线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下面句子中哪个词语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写在答题卡上,并解释它是如何体现准确性的?

              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 8.

                                               至喜长江大桥

              ①至喜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2.7公里处,全长3.23公里,由大江桥、三江桥、南北引桥组成。其中,大江桥为主跨838米的悬索桥,是继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之后,世界上第二座钢混结合梁悬索桥 。三江桥采用主跨210m的高低塔中央索面混凝土梁斜拉桥,桥宽33.5米、双向6车道。该桥由中铁大桥局、中国葛洲坝集团五公司等联合承建,投资总额27.5亿元,用于替代葛洲坝坝顶公路,属于长江三峡后续配套工程,对确保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桥也被称为“反恐大桥”。

              ②2010年11月8日,市委领导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大桥选址地,调研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11月18日,大桥开工典礼暨奠基仪式在点军区举行,标志着大桥正式开工。2015年11月, 至喜长江大桥三江桥顺利合龙,标志着该桥主桥全线贯通。 同时吹响了通车收官的号角 。2016年7月18日,至喜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③至喜长江大桥是一座“技术桥“。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先后克服了桥梁主墩上塔柱液压爬模的设计与施工、中央索面斜拉索大桥的挂索与索力调整、大吨位复合式牵索挂篮施工、大型钢结构支架的设计与施工、宽桥面单箱多室箱梁施工等技术难题。由葛洲坝五公司承建并于2015年合龙的的三江桥,采取复合式牵索挂篮施工技术,采用不对称的挂篮施工弧形变截面箱梁、同类型桥中单个节段重660吨且左右不平衡在国内属于首次;采用高塔施工技术,液压爬架翻模施工斜拉桥上塔柱,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保证了施工质量与安全;在主桥预应力施工中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张拉和压浆技术,保障了预应力的施工质量,此项技术在长大现浇箱梁中使用为国内首次。

              ④至喜长江大桥是一座“(     )桥”。至喜大桥的出现,改变了宜昌中心城区“独桥过江”的历史,作为宜昌城市“内中外三级”快速环网的关键节点,将有效疏导和缓解城市拥堵。在至喜大桥建设过程中,相邻的夷陵长江大桥不堪重负,辛苦服役。点军交警大队长李涛说,夷陵长江大桥设计通车流量仅为每小时2955辆,如今实际通车流量已达每小时8000辆,远超负荷运行。桥上桥下堵车已成常态,无数车主和交警都苦不堪言,纷纷呼吁“至喜长江大桥通车是最大的民生”。如此看来,至喜大桥的“出场”早已是万众期待!

              ⑤至喜长江大桥还是一座“生态桥”。主桥一跨过江,不在水中“落脚”,绝不扰“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回来生宝宝,也不影响江上船只你来我往。建成通车以后,桥身上的灯光不会直射江面,水中的各种珍稀宝贝们不用担心有“光污染”。在桥面两侧,设置了凹槽,下雨时桥面污水通过凹槽,进入城市排污管道,不会直排长江造成污染。

              ⑥至喜长江大桥更是一座“(     )桥”。桥名至喜,缘于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朝,时欧阳修贬任宜昌县令,峡州太守朱庆基建此亭后,特委托欧阳修专为此亭作记,即《峡州至喜亭记》。“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这是船工们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历尽千辛万苦,出峡之后心情舒畅的真实描写。“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受尽川江颠簸之苦,好不容易才到达夷陵城的舟人,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亭以“至喜”二字题名,,可谓广泛地吸纳民意、体贴民情、表达了民心。今又以此二字为桥名,使之颇具文化内涵。

              ⑦这就是湖北宜昌至喜长江大桥,一座现代科技与文化历史并具、服务民生与生态环境兼顾的的大桥。(选文有改动)


              (1) 浏览全文,在表格A,B,C,D处填写合适的四字短语。

              A

              湖北省宜昌市

              全长里程

              3.23公里

              B

              大江桥、三江桥、南北引桥

              大桥别称

              反恐大桥

              开工时间

              2012年11月18日

              通车时间

              2016年7月18日

              C

              中铁大桥局、中国葛洲坝

              集团五公司等

              投资总额

              27.5亿元

              D

              现代科技与文化历史并具

              服务民生与生态环境兼顾

              (2) 根据文章思路及其内容,在第④、⑥段括号中填入相应的词语。 (3) 细读第⑤段,简要概括至喜长江大桥的“生态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 第⑤段中的“落脚”换为“立桥墩”好不好?为什么? (5) 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6) 【积累链接】从《峡州至喜亭记》中舟人的“至喜”之情,可以看出三峡江水的凶险,令人联想到郦道元《三峡》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江水湍急的名句:        
            • 9.

              故宫三大殿

              林徽因

                  ①北京城里的故宫中间,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宫殿是整个故宫的重点,紫禁城内建筑的核心。以整个故宫来说,那样庄严宏伟的气魄,那样富于组织性,又富于图画美的体形风格,那样处理空间的艺术,那样的工程技术,外表轮廓,和平面布局之间的统一的整体,无可否认的,它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绝品,它是一组伟大的建筑杰作,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史中放出异彩的奇迹之一。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我们这“世界第一”而骄傲。

                 ②三大殿的前面有两段作为序幕的布局,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段,由天安门,经端门到午门,两旁长列的“千步廊”是个严肃的开端。第二段在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小广场,更是一个美丽的前奏。这里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白石桥,在黄瓦红墙的气氛中,北望太和门的雄劲,这个环境适当地给三殿做了心理准备。

                 ③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后排列着同立在一个庞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这种台基过去称“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层,每层有刻石栏杆围绕,台上列铜鼎等。台前石阶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镂隐起的龙凤花纹。这样大尺度的一组建筑物,是用更宏大尺度的庭院围绕起来的。广庭气魄之大是无法形容的。庭院四周有廊屋,太和与保和两殿的左右还有对称的楼阁和翼门,四角有小角楼。这样的布局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常见于美丽的唐宋壁画中。

                 ④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木构大殿。横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外有廊柱一列,整个殿内外立着84根大柱。殿顶是重檐的“庑殿式”,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瓦顶,全部用黄色的琉璃瓦,光泽灿烂,同蓝色天空相辉映。底下彩画的横额和斗、朱漆柱、金锁窗,同白石阶基也作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已有255岁,而结构整严,完好如初。内部渗金盘龙柱和上部梁藻井上的彩画虽稍剥落,但仍然华美动人。

                 ⑤中和殿在工字基台的中心,平面为正方形,宋元工字殿当中的“柱廊”竟蜕变而成了今天的亭子形的方殿。屋顶是单檐“攒尖顶”,“攒尖顶”有多种形式,其共同点是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上端用渗金圆顶为结束。此殿是清初顺治三年(1646)的原物,比太和殿又早五十余年。

                 ⑥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东西阔九间,每间尺度又都小于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歇山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殿顶,它是明万历的“建极殿”原物,未经破坏或重建的。至今上面童柱上还留有“建极殿”标识。它是三殿中年寿最老的,已有337年的历史。

                 ⑦三大殿中的两殿,一前一后,中间夹着略为低小的单位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点。要用文字形容三殿是不可能的,而同时因环境之大,摄影镜头很难把握这三殿全部的雄姿。深刻的印象,必须亲自进到那动人的环境中,才能体会得到。

              选自《林徽因文集•建筑卷》
              (1) 作者为什么说故宫是“世界第一”? (2)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                            。 (3) 本文作者林徽因是一位建筑家,更是一位诗人。即使在介绍建筑物的文字里,也能感受她到的美学眼光和文字功力。请说说下面句子中“严肃”一词的妙处。

              由天安门,经端门到午门,两旁长列的“千步廊”是个严肃的开端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自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篇名:《故宫博物院》

              作者:黄传惕

              选段说明内容:(1)________

              选段说明顺序:(2)___________

              (5) 本文作者林徽因是一位中国古建筑专家,她写作此文的着眼点与《故宫博物院》的作者有什么不同?
            • 10. 说明文阅读
                                                 时间去哪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光阴似箭,岁月无情?为什么许多老人感觉时光如白驹过隙,一生仿佛一转眼的事情?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近两个月的暑假却十分漫长,回到学校时,觉得上学期的事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到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希望日子过得慢些,日子却飞逝而过,一眨眼,一年过去了;一转眼,五年十年也就不知不觉地飞一样地过去了.等到退休后,时间更是毫不留情地加速变快,十年、二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呢?科学家从3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③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一些老年人,让他们估测1分钟时间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算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1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1分钟后,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容量.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受:上了年纪之后,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④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再比如,如果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同样是一天的时间,却感觉比呆在家里长多了.这也是因为我们在旅途中有许多新鲜感受,这些感受刺激了大脑的记忆.
                  ⑤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哪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会变得越来越少,没有任何新的东西能为岁月的脚步留下痕迹.
                  ⑥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 总过程的5% (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 (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浸人生相比,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⑦每个人都曾有这样的体验,有的时候会觉得度日如年,有的时候却会觉得光阴似箭.还记得爱因斯坦是怎么对一个年轻人来解释相对论的吗?当你对面坐着一位美女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假如换成了一位糟糕的老头,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其实是人们的需要和动机参与了人们对时间的感觉.或者说人们的情绪和情感参与了对时间的感觉,心理学认为,需要和动机的满足带来的是积极的情绪,相反,不满足带来的往往是消极的情绪.在积极情绪里面,人们往往觉得时间过得快,在消极情绪里则会觉得度日如年.
                  ⑧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日子的感觉:如果这一年平淡幸福,一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比较快;但是如果这一年经历了一些不太顺利的大事,往往就会觉得这一年过得好慢啊.由此推知,当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说明我们的生活至少是平淡幸福的.
              (1)本文以说明对象的类型划分,属于    说明文,主要介绍说明了    
              (2)2-8段是采用了哪种逻辑顺序来介绍说明的?
              (3)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
              (4)判断第6段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