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青春(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   )(fēi)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   )(zhuō)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1)请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   )   (   )(fēi)页   (   )(zhuō)劣

              (2)解释“启程”的“启”的意思是:________

              (3)“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表达了怎样的含义________

            • 2.

              月亮河,静静地流

              ①小学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月牙河,弯弯的月牙河上面,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古老的石拱桥啊,连着小学与陈老师的家。

              ②岁岁年年,年年岁岁,记不清有多少跫音回荡在河畔,有多少天真的笑容灿烂于碧水,又有多少幼稚的足印停留在桥面。就这样,我们一群胸前飘扬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每个星期一早上,天边微露鱼白的时候,伫立于石桥,静静地等候,等候着那个理着平头、身着中山装、脚踏布鞋、手拎盛满一周伙食皮袋的陈老师,出现在对面的垭口,然后矫健地穿过眼前的田野,踏上桥板,伸出慈祥的手,抚过每个红领巾的头,一句“同学们辛苦了”的关爱,顷刻之间如春江暖水汩汩注入童心。

              ③陈老师当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我们以这样纯朴原始的方式执着了三年,无论是山花烂漫的春天,还是风雨雷电的夏天,无论是(      )的秋天,还是(   )的冬天,稚嫩的身影如一道绮丽的风景,永远定格在童年美好的记忆里。三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忆及昔日爱老师、敬老师、喜迎老师的一幕一幕,无不感慨万千,温馨荡漾。

              ④始终微笑着的陈老师平易近人,镜片后睿智的目光闪烁着他治学的严谨和知识的渊博。他不仅有一个男中音歌唱家的嗓子,讲一口全校唯一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清晰纯厚的声音磁石般地吸住了课堂上所有的注意力。陈老师写得一手规范漂亮的毛笔字和粉笔字,教室墙壁、学校走廊和围墙上的标语都出自他的手笔,上课时的书写板面俨然如一幅秀丽的书法作品,赏心悦目。

              ⑤陈老师除执教那个年代那个年级开设的所有课程外,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陈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如那条从不倦怠的月亮河,清澈纯净地注入学生的心田,滋润着阳光下如饥似渴的幼苗。

              ⑥陈老师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桃李,而且也从不耽误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二儿一女皆考上重点大学,其中大儿子还被公派出国留学。

              ⑦不无遗憾地是,那个年代没有教师节,那个年代没有鲜花,那个年代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感恩,唯寄于纯洁无瑕的三个字——老师好!岁月催老了容颜,但催不老我的怀念。尽管那时的我,曾经有过上课时偷看连环画而被陈老师严厉地批评;尽管那时的我,曾经有过午睡期间偷偷溜到月亮河玩水被人揭发,而在全校师生面前公开检讨;尽管那时的我,曾经有过欺负同班的一位残疾女同学,而被陈老师拽到台前示众。所有这些,尽管如此,也始终难泯灭我对恩师深深地追忆。

              ⑧陈老师被调走的那天,乡亲们闻讯百般挽留,送行的队伍从校门口一直排到村口,我们为离去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师而伤心,眼角挂不住的离别泪滴,一如泫泫的月亮河。                                                      

              ⑨岁月蹉跎,物是人非。陈老师已八十多岁高龄了,银发飘然,桃李满天下。当年耳熟的钟声随着校舍的搬迁而已沉寂,当年那座苍老的石拱桥早已断塌,当年那群守望的儿童也都悄近中年。然而,月亮河,还是那条月亮河,伴着童年美好的回忆,记着当年恩师谆谆的教诲,带着与生俱来的怀旧,静静地流向远方。

              【注】①跫音:qióng指脚步声;②泫泫:xuàn xuàn,水流动的样子。

                ③蹉跎  cuōtuó,时间白白地逝去。

              (1)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感慨:              ;   

              ② 绮丽:                。

              (2) 根据上下文,在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两个合适的四字词。 (3) 请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陈老师的形象特点。 (4) 你是如何理解“岁月催老了容颜,但催不老我的怀念。”这句话的? (5) 本文对月亮河的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6)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摘录下来,并简要说说你喜欢这一句的理由。

              最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                                               

            • 3.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子愣了一会儿,慢慢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1)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玩游戏,疼爱奶奶。

              (2)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3) 理解文章第②段的含义。

              那个冬天,很冷……



              (4) 谈谈你对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5)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作为儿媳,“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母亲,“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 4.

               把字写端正   

                 ①写字,尤其是书写我国的汉字,有重要的意义。从传达和交流思想的角度来说,字是不闻声响的语言,是时刻离开不得的。从由字及人的角度来说,在未见其人的情况下,他的字又是显示他风采的“亮相”。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那么简单。

                 ②有些青年朋友写字潦草出格宛如“天书”,叫人横看竖看,东猜西猜,都吃不准。有些则写得拉杂一团,宛如泼翻豆箩,乱散一地,例如:一个“甥”字,被劈成“生”“男”两字。有些则象一排排打了结的链子,字与字解不开,读不断。有些则是任意创造,不合规范,“丢头”、“缺腿”、“少心肝”,比比皆是。读这类文字的书信或稿件,轻则让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重则引起误会,延误大事。

                 ③这些青年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了,也不想练了。

                 ④细细想来,笔下的字写得马虎潦草,恐怕还是他的态度不端正。诊治这毛病的药剂,当是叫他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写下去,假以时日,培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

                 ⑤当然,态度端正,也还得方法得当。千百年来,书家如林,字帖似海,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高手,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胜数的精湛书法,借鉴他们的字帖,从中摸索和琢磨技法,是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中国的方块汉字,前人总结出不少经验,如从汉字的结构字形上讲,“东”的长,“工”的短;“魏”的大,“口”的小;“夕”的斜,“中”的正;“千”的疏,“龚”的密……懂得些一般的布局间架,把不同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安置得恰到好处,就会写得端庄美观。 至于通篇的文字,形体宜大小一致,横成行,竖成列,清晰整齐。

                 ⑥要有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古人曾说过“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古代不少青年人就是这样努力,终成赫赫大家的。如今,用圆珠笔、钢笔写字,同样也得下类似的苦功,持之以恒,会有成效的。

                 ⑦要而言之,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勤写苦练,那么,在的腕底笔梢下,一定会出现一手端正的好字。                                                              (有刪改)


              (1) 在第①段括号内填入恰当的选项。( )

                 A.所以  B.而且  C.然而  D.即使

              (2) 文章第②段列举了许多“写字潦草出格”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3) 文章④⑤⑥三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4) 下面这个事例适合放在第 ______段内,请说明理由。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从小跟智勇和尚学习书法。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练习,一边想着字的气势、结构,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划破了。

              (5) 联系全文,第⑦段下划线的“他”指 ______,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 (6) 积累链接:要写一手好字,需勤学苦练。请默写出汉乐府《长歌行》中表达在易逝的光阴面前人们处于青少年时代就要努力的两句诗。
            • 5.

              喝茶

                     ◆梁实秋

              ①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 A名种,下焉者牛 B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

              ②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这种碗打破了不值几文钱,脑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看那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了,泡两三回就换茶叶,多麻烦。如今盖碗很少见了,除非是到故宫博物院拜会蒋院长,再不就是电视剧中也看见有盖碗茶,可是演员一手执盖一手执碗缩着脖子啜茶那狼狈相,令人发噱,因为他们不知道喝盖碗茶应该是怎样的喝法。如今,我们此地见到的是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近有人回大陆,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③茶叶品种繁多,各有擅场。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多次到大栅栏东鸿记或西鸿记去买茶叶,在柜台面前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座,看伙计秤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双窨。于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父执有名玉贵者,旗人,精于饮馔,居恒以一半香片一半龙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浓馥,兼龙井之苦清。吾家效而行之,无不称善。茶以人为名,乃迳呼此茶为“玉贵”,私家秘传,外人无有得知。 
                  ④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涩瑟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篁岭,近处的平湖秋月就有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 _____。”有朋自六安来,贻我瓜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我曾过洞庭,舟泊岳阳楼下,购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均如针状直立飘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⑤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犹如玩具,更有娈婉卯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功夫茶。不只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于茶具相距七步为度,沸水和温度方合标准。与小盅而饮之,若饮罢迳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梦嗅两下。这茶最具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越喝越渴,欲罢不能。 C功夫茶,要有工夫,细 D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功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

              ⑥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

                                                          (选自《雅舍小品》全集,有删减) 

              (1) 这篇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自己喝茶时的见闻和感受? (2) 结合上下文意,将下列四个字分别还原到文章中的A、B、C、D处。(只填序号)

              ①喝   ②饮   ③呷    ④啜

              (3) 请你将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补充完整,使之与前面的句子对仗工整。 (4) 文章第⑥段中说道:“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浣溪沙》中有关“酒困思茶”的两句诗。
            • 6.

              忆鸭群

              陈白尘

              ①谁能说、谁又敢说鸭子不可爱呢?我要和他辩论。

              ②最为人们所诟病的,无非是鸭子不会歌唱。比如人们耻笑不善歌唱的人便称为“公鸭嗓子”。但公鸭是少数,母鸭却占鸭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大多数;人类中还允许有百分之五的不良分子,何况乎鸭?是不能以少数代表多数,即“以偏概全”也!至于母鸭,是否善于歌唱呢?这要看你是否善于欣赏了。我以为母鸭的歌唱即是它的语言,是有其朴素之美的。当它满足食欲之后,特别是又来一次酣畅的游泳之后,振翅高鸣,是它的(    )之歌;当它在吞到美味而深感幸运时,边吃边作短促的低吟,是它的(     )之歌;当它求爱不遂,低声婉转,是它的(    )之歌......总之,它的歌唱是朴质的感情表现,有啥唱啥——即说啥,而绝无“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们矫揉造作之态。

              ③画家对鸭子似乎也有偏见。其实鸭子是可以入画的,它们的确很美。且别说色彩,它们有花鸭,有白鸭,有灰鸭和黑鸭等等,即以我的部下那群最常见的所谓麻鸭子说,这些麻鸭的花纹,也是各各不同。正如每个人的面孔没有相同的一样。至于姿态,也绝不仅仅于在它们集体里游泳时才美。当它们各自嬉水时,休息时,争食时,吞青蛙时,彼此角斗时,也都是可以入画的。即以休息论吧,那真是千姿百态,都可入画:有的为爱惜羽毛,扭转其灵活的长颈,遍身剔刷;有的煽动双翼,抖动全身以振落水滴;有的伏地休息,缩作一团,如果怕感冒,还可以将口鼻插入翼下取暖;有的伫立凝望,缩其一足,也如金鸡独立一般;有的放声歌唱,以示愉快;有的故意撩拨友朋,或互相挨擦,或互相扭颈以示亲热。

              ④当然,有时发生什么争执,也会“武斗”的,但不过互相以前胸相抵,并不动手动脚,谁力弱,便退让示败而去。胜者并不穷追,更不用说什么“踏上一只脚”的动作了。这比斗鸡那样必须啄破对方鸡冠那种流血斗争,确实文明多了。

              ⑤至于吞食青蛙的姿态也很神奇:它捕获到这种美味以后,决不松口,利用其两片长喙,好像杂技团里表演顶缸者一样,绝不利用手足,只用长喙将之向上抛掷,必使青蛙的头部向下,以对准它的长嘴了,这样才有吞食的可能。否则,青蛙便可乘机一跃,逃脱厄运。但咬住青蛙头部,并不等于可以果腹了,它还要再伸直长颈,向上跃动,让蛙身逐步逐步接近其咽喉。待青蛙前足和身躯已达到喉部时,是大功垂成,鸭子便可少事喘息了。这时只见青蛙的两只后腿挂在它扁嘴两边,恍如两撇大胡子,其胜利者得意之状,是可以向同侪骄傲的了。最后,再一次伸足长颈,向上一颠,那位身躯比鸭颈还粗上二三倍的青蛙,便神奇地进入鸭子的食道而入胃部。最后,它便如凯旋的将军似的,一跩一跩,扬长而去。

              (1) 

              浏览全文,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鸭子的可爱。

              (2) 

              结合语境,请将“赞美”、“悲伤”、“欢乐”三个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的括号中。

              (3) 

              结合下文,说说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冒号的用法。

              (4) 

              请仿照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句式再续写一句(文中词句除外):有的                ,或                 ,或                     

              (5) 

              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6) 

              读完此文,请你探寻并总结作者能将鸭子描绘得如此生动可爱的秘诀是什么。(至少两条)

            • 7.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列各项是对《观沧海》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诗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运用了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几句诗,描写了海水和山岛,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全是写实景。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大海的气概,创造了开阔的意境。

              D.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 8.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她接着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⑤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⑦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

              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⑩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1) 从文中可以看出“我”对“语文老师”的情感态度有哪些变化?请用二字词语概括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欣赏 ——— (       ) ——— (       ) ——— 敬佩

              (2) 读完全文,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 “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这句话充满了哲理,请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的妙处。 (5) 细读⑤、⑥自然段中老师对“我”作文的点评,想一想这给你的写作带来了哪些启示。请至少归纳两点。 (6) 读完此文,令人联想到本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再塑生命的人》,请写出它的作者以及那位作者的自传体小说名。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打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 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 10. 现代文阅读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的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绝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    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1)《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家_____(国家)的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丑陋----    
              (3)这部分节选的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下列句子中不是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A.愿上帝可怜我吧!B.不成!我绝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C.难道我是愚蠢的吗?D.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5)“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句话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6)选文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一些名词.”请发挥你的想像,把骗子的描述写在下面,30-50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