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近期,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①意外走红,圈粉无数,还以超5亿元的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这一冷门题材的影片,何以“口碑与票房齐飞”?

              ②在电影市场里,并不缺乏发现好电影的眼睛。这些年,从《大圣归来》到《夏洛特烦恼》,从《釜山行》到如今的《摔跤吧!爸爸》,其高票房都是靠好口碑。“剧情不够,明星来凑”或“票房要想好,特效不能少”的套路,并不能征服日渐挑剔的中国观众。

              ③追求口碑,并不意味着对观众的讨好和迎合,而要以饱满的细节叩开观众的心门。随着《摔跤吧!爸爸》的热映,一个关于幕后花絮的视频也在网上热传。为了还原不同年龄的父亲形象,饰演“爸爸”的演员阿米尔·汗拒绝穿脂肪假体衣,选择先增肥54斤,再在5个月内像皮球泄气一样瘦回去;“姐姐”强忍一周六天专业训练带来的疼痛,只因怕被人说“不够强大来演摔跤手”;“妹妹”为了一分钟不到的镜头,也跟着训练了9个月……正是演员从头到尾的用心,才让电影里的每一场对决,都像真实的比赛,扣人心弦;也正因为影片真实到饱含“烟火气”,才能以温情、成长、梦想等引起朴素的共鸣。

              ④用心的电影既能收获观众的掌声,也会引发思考。这部片子不但关注女性权益,直击印度重男轻女的现实问题。而且,“把成长路上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拍出来了”,触动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反思: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怎么给孩子面对世界的勇气?子女又该如何才能读懂父爱这部“震撼心灵的巨著”?正是对社会痛点的关注和思考,这部作品才得以打动无数观众。

              ⑤一言以蔽之,好电影总会与人心相遇,这也是对中国电影的一个启示。

                                                                                                      (选自《 人民日报 》,有删改。)

              【注】①电影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的故事。

              (1) 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概括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怎样才能拍出与人心相遇的好电影?《摔跤吧!爸爸》给了我们深刻启示,请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透物见人,透物见史

                                                       宫梓铭

              ①明正德年间的青花烛台,由四部分组成,最上端为蜡烛插口,外壁绘如意云头纹;其下为烛台细长支柱,中部绘圆形开光,开光内书写阿拉伯文,上下分别绘勾莲花枝纹及菱形纹。烛台上的阿拉伯文与传统纹饰,表现出阿拉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

              ②和这件烛台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件明正德的青花圆盖盒。盒外饰有8个圆形开光,内书阿拉伯文字,器底书“大明正德年制”。明正德瓷器上的阿拉伯、波斯文字多被书写在菱形或正方形或者圆形开光体构图内部,以使所书写的伊斯兰教教义醒目突出。

              ③明正德(1506—1521年)时期,是明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分水岭,即明代社会开始由之前的保守、沉闷逐渐走向革新、活跃,这决定了正德朝也是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这个转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青花瓷器,已成正德朝御窑瓷器中的大宗产品,所用青料有所改变。二是在器型上,逐渐摆脱了成化、弘治朝御窑瓷器胎体轻薄、造型较少、装饰疏朗等特点,而变得器物胎体趋于厚重、造型逐渐增多、装饰偏向繁缛等。比如正德朝御窑瓷器品种多达20多个,少于成化朝,但多于弘治朝,其中尤以孔雀绿釉青花、素三彩、孔雀绿釉瓷等取得的成就最高、最受人注目。在造型上,正德朝也比成化、弘治朝御窑青花瓷器丰富得多,因社会需求烧造的书房、客厅用器和寺庙供用的瓷器明显增多,比如烛台、笔架、插屏,也有绣墩、渣斗、叠盒等。

              ④而更值得深思的是,正德时的青花瓷为什么会有特殊的阿拉伯文与波斯文的装饰?这些装饰背后又有着怎样深远的文化联想?

              ⑤青花瓷的出现是中国瓷器生产传统的重大转变。宋代以来的丝绸之路上,商人从伊斯兰地区的心脏地带,将钴蓝色料运到中国。元代末期的工匠开始用它绘饰瓷器,这让中国境内与国际市场,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艺术变革。新瓷器风格的创造与成功,表明了中国与西亚长距离的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时代,人类已知的“寰宇”结合成一个世界性的体系。虽然元青花瓷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但明代才将青花瓷确定为宫廷用瓷,并指定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造。青花瓷艺术在明代发展成熟,也在同一时期成为出口贸易瓷的大宗,在海外开疆拓土,影响深远。其中明永宣青花以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中国陶匠为伊斯兰客户制作青花瓷,西南亚陶匠仿制中国的青花瓷。两大文化传统万里相逢,彼此激荡,到了正德年间水乳交融。

              ⑥明代瓷器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为饰始见于永乐青花,但直到正德时期,才将大段《古兰经》箴言、圣训格言等字句,题写在器物上,具有宣扬宗教的意味。这反映了当时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当然也与明武宗朱厚照尊崇“清真”习俗有关。这类青花瓷器造型不同于明永宣时期仿伊斯兰造型瓷器,具有典型的中原器物风格。瓷器上大多书写“大明正德年制”官窑年款,属官窑器物。而永宣时期御器厂生产的饰有伊斯兰纹样的器物,虽为官窑生产,但器物上均无本朝年款。

              ⑦明朝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回族在我国最终形成的时期。明政府对伊斯兰文化的积极态度,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世界的广泛联系,使得双方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盛况。从这个角度看,明瓷中伊斯兰因素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自唐至明数百年间中国与伊斯兰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

              ⑧正如英国著名古陶瓷学者哈里·加纳所说,“中国陶瓷史表明,在特定时期里处于支配地位的宗教能对瓷器生产施加影响。”青花瓷代表了明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白地蓝花的装饰效果寓意纯洁、高尚、凝重,非常适合穆斯林的审美需求。透物见人,透物见史,也许就是观者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吧。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5日)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正德时期既是明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御窑瓷器发展史上一个转折点。

              B.明瓷中的伊斯兰因素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中国与伊斯兰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

              C.宋代以来,商人把伊斯兰地区心脏地带的钴蓝色料通过丝绸之路运到中国。

              D.明永宣青花具有造型异域风格化、呈色浓重明艳、纹饰超凡脱俗的特点。
            • 3.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心甘情愿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句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志愿人员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项的平房,既表现了偷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项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1) 乔家大院的建筑总体特征是什么?

              (2) 第一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第四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第五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 4.

              信仰的力量

              李 斌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用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hónɡ)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胸怀信仰,“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选文有删改)

              (1)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9、本文第②段所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第④段论述的分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300亿件快递的背后

                  ①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网购者照例要拆开这些“厚重”的包装,一样都不会少。一位网店商家曾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尤其是当下生鲜、家具等种类的物品都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车,商家对这些易碎易坏物品更是加倍包装,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

                  ②而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313.5亿件。如果按照每件快递需要0.2公斤包装材料估算,2016年全年新增的快递包装垃圾重达600多万吨。空气囊、塑料袋等包装物,其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这一物质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每吨废纸能回炉生产0.8吨再生好纸,如果纸箱用一次就扔掉,那么1吨纸箱回收后只能再生产0.8吨新纸箱,产生的0.2吨缺口,只能依靠伐木来补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消耗煤、电等能源,对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③然而,面对如此天量的快递包装物,目前除对快递运单的保管、存放与回收(销毁)有明确规定外,针对快递包装的其他部分均没有统一规定要求,任由企业或消费者自行处理。

                  ④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是一大掣肘。“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成本。”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说,“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埋单?”

                  ⑤目前胶带、包装箱、编织袋等七大类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日前,记者在成都对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

                  ⑥“撕下来的透明胶带一点用处也没有,塑料包装袋也特别脏,不赶紧扔掉,难道还要留着?”刚拿了快递的小张说,只要是小件包裹,他都是上楼前就撕开包装,把包装扔掉。

                  ⑦另一名网购者小李则表示,如果包装的纸箱干净完整,一般会用来装东西,但塑料包装、填充物和透明胶带,就直接扔了。“如果在家里,爸妈会把废纸箱攒起来卖掉,但我们这代人没这习惯,肯定就扔了。”这两位受访者对快递包装的处理方式,代表着绝大部分人的行为习惯。

                  ⑧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费者、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全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努力。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________;其次,________;第三,________。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则需要在源头做好适度包装,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分解或能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有一家卖母婴产品的网店为获得买家“包装严密”的好评,每个月使用近万米的胶带包装。减少快递垃圾,是电商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对于包装企业来说,必须要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如今一些外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毒害料”用于快递包装后再进入回收,只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依据文章信息推断文中空缺处省略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补写出来。


              首先,________;其次,________;第三,________。

            • 6.

              我国古代图书馆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  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 7.

              认真用脑的人请举手

              游识猷

              ①诺贝尔奖得主谢林顿爵士曾做过实验,切断猴子一只手上的感觉神经,那只猴子手就会瘫痪,哪怕控制运动的运动神经完好无损。谢林顿相信,这说明大脑能力不足,不能单靠运动神经发出指令。唯有“感受器——感觉神经——大脑脊髓——运动神经——效应器”整个反射弧完好无损时,大脑才能指挥四肢。

              ②陶布在哥伦比亚大学重复谢林顿的实验,只多加了一个步骤——切断猴子一只手的感觉神经后,他把猴子完好的另一只手用绷带固定住。陶布想,猴子肚子会饿,假如饿得要命还是不动那只切断感觉神经的手,就能百分百证明猴子确实是无法动手,而不是懒得动手。最终猴子的残疾手动了。

              ③陶布又去实验,这次分两组,一组完全按照谢林顿的法子,切断猴子单手感觉神经,好手不做束缚;另一组则将猴子双手的感觉神经统统切断。结果,切单手的猴子变成“独臂侠”,切双手的猴子则双臂运动自如。

              ④事实胜于雄辩。即使没有感觉神经,猴子的手一样可以运动自如。“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问题是,不为久了,大脑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是不能也。于是,短期瘫痪变为“永久”瘫痪,陶布后来给这种毛病起了个名字,叫“习得性废用”。

              ⑤陶布将这套原理用在因病致瘫的患者身上,他的“限制——诱导”疗法,帮许多瘫痪多年、被认为毫无康复希望的中风病人重获自理能力。

              ⑥大脑可能是全世界最难理解的事物。世上有一万种帮助人们理解大脑的比喻——大脑像网络,像黑箱,像机器,像CPU,像硬盘……这些比喻都只抓到了大脑的一角,但不是大脑的全貌。这些比喻在帮助人们理解概念的同时,也在将人引向歧途。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脑本质上,不是机器。大脑是灵活的。大脑是不断变化的。

              ⑦脑细胞是真正多才多艺,今天还在视觉皮层发光发热,如若人被蒙上眼,摸两天盲文,它就去分析触觉信号;在舌头上放能传输复杂电信号的电极,没多久病人又能通过这些信号重获视觉。眼睛没了不要紧,只要大脑仍在,用“脑”可看清世界。

              ⑧每分每秒,大脑都在重新组织自己。大脑会不断尝试,不断修正,不断评估。这只手动一两次失败了,到第五次时,大脑可能已经偃旗息鼓。脑细胞数量有限,多么宝贵,不如转去支援其他岗位,比如:让另一只手动得更加灵巧。

              ⑨新能力,新习惯,要在大脑内立足,殊为不易。大脑像个充满竞争的生态系统,每种

              能力都要去争取脑细胞。旧习难改,只因为旧习相关的脑细胞不肯轻易放弃地盘。不易,但永有可能。只是,你要说服你的大脑,不放弃,不泄气。

                                                                                               (选自《读者》,2017年第19期)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整个反射弧完好无损时,大脑才能指挥四肢。
              B.大脑也许是全世界最难理解的事物。
              C.短期瘫痪变为“永久”瘫痪,也被称为“习得性废用”。
              D.大脑是不断变化的。大脑像个充满竞争的生态系统,每种能力都要去争取脑细胞。
            • 8.

              砚,只为磨墨而生

              宰予

              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铭》,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

              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

              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称为“研杵”。这说明当时墨锭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东汉之后,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

              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伏砚等,精彩纷呈。

              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

              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3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汁(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2-4之间,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

              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

              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岸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

              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带,多位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

              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 (选自《博物》)

              (1) 阅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主要内容。

                                 → 制作砚的材质要求 →                                

              (2) 第8段划线句中“这些标准”具体是指什么?

                                                                                         

              (3) 分析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1)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

                                                                                         


              (2)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