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三峡博物馆

              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1) 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

                “壮丽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古巴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选文第①、⑤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它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关部门准备打一则广告,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三峡博物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三峡博物馆的这则广告撰写广告词。要求: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a)空,作低空(b)翔,然后,一(c)翅膀,像炸弹一样,(d)入水中,百发百中,(e)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海鸟,看海兽,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鱼、鸟、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1) 第一段中有一处句子的语序有问题,请你找出来在原文中改正,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就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联系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这句话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首先”与“其次”后面的内容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是否是好事?作者说“未必是好事”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你为你所熟悉的城市拟一条保护“都市精灵”的标语。

            • 3.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 本文依次介绍了人体生物能发电的三种形式,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两个横线上填空。

              利用化学能发电→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2)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选文第③ 段加横线字“约”有什么作用,可以删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水,电,木材,土地),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并写明是节约哪种能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莫欠睡眠债》

              随着我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课后作业的越来越多,睡眠时间也相应的越来越少,很多同学将上床的时间慢慢往后推,直接导致睡眠严重不足,第二天没精神就打瞌睡。而很多同学在周一到周五的时候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支撑--那就是到了周末睡上一整天,把觉好好补补,可是,长期透支睡眠会不会引起高昂的睡眠债呢?靠“补觉”来偿还欠下的睡眠债靠谱吗? 

              要想评说补觉到底有没有用,我们首先要知道睡觉到底起什么作用。你知道吗,你的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那么,人为什么每天要睡觉? 

              睡眠对于维持我们正常的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其生理机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最大的奥秘之一。作为人体最高的神经司令部,大脑白天担负了重要的任务,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因此,夜间的睡眠是大脑神经暂时性休息的过程,也是一种保护性抑制。虽然睡眠过程看起来也就是眼睛一闭一睁,整个身体“蛰伏”起来,但睡眠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它可以帮助消除疲劳,平衡体内各个脏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 

              既然缺了睡眠,人们就想去补。关于补觉到底有没有用,一直争论激烈,那么结果究竟怎样呢? 

              困了补觉有用吗?美国科学家为了搞清补觉究竟有没有用,他们特别设计了实验,用以确定最终的结论。 

              科学家选取志愿者进行测试,要求保持清醒33个小时候后才能睡10个小时,如此循环持续3周。当测试的志愿者保持清醒33小时再补觉后进行的立即测试表明,他们在测试中的表现情况与正常作息的时候基本相当,说明补觉似乎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好景不长,当补觉后继续硬撑下一个33小时,再进行测试,志愿者的表现相当糟糕,这说明刚才偿还的那点睡眠债消耗殆尽,重新被债务缠身,随着测试时间的延续,这种糟糕的表现也越来越严重。 

              实验证明,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对自身的健康也是一个恶性透支。 

              我们每天该睡多少觉究竟是由谁决定的?只不过是少睡了几个小时,为何会这么难受,甚至会有这么大的伤害? 

              理想的睡眠和醒来的时间都是由体内的生物钟决定的,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钟对生物体的影响十分广泛,甚至在许多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病的发病和恶化中都发挥了主要作用。生物钟要是走不准了或是失灵了,人就会生病。倘若睡眠不好,生物钟就会紊乱,让我们积累起睡眠债。 

              由此可见,如果你实在是因为重要的原因无法按时入睡,又想要利用周末补觉,绝不能一睡一上午,或一下午,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头晕脑涨。 

              (1) 文章“困了补觉有用吗”这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睡眠对于维持我们正常的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其生理机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最大的奥秘之一。”中的“之一”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最后一段“由此可见”一句中“此”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全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拟一则关心自己睡眠问题的公益广告语。

              [链接]:国家心理卫生所刚刚结束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72%的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为5.5个小时,初中生约为6小时,小学生约为7小时。这项调查还显示,超过50%的中小学生反应睡眠质量不好。 (《中学生睡眠时间研究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

              ①水资源是指可以不断更新、具有一定数量及可用质量、能直接使用的淡水。

              ②淡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江、河、湖、水库中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依赖于大气降水,甚至冰咱和永久雪盖也源自千万年前的大气降水。因此,尽管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但最终还是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③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资源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由于水温升高,一般来说水质也会下降。气候变化对水短缺、水质量以及洪灾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都对水资源管理和洪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管理较差的水系统在气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表现得最为脆弱。

              ④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6%,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南方水多经常闹水灾,北方水少经常闹旱灾。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洪水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3,虽然现有的8万座水库有一定的蓄洪作用,但大部分洪水没有被利用就奔向了大海。

              ⑤我国水资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天然河流的年径流量整体减少。特别是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其中辽河流域变化幅度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

              ⑥气候变化还会使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以增加15%左右。因而,随着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多,气候变化将加大我国水资源的不稳定和更加突出的供需矛盾。

              ⑦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增强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雪山、冰川、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让水资源在健康的生态中持久保存,永续利用。

              (1) 请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2) 第②段中“因此”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3) 第④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4) 全球性气候变暖将对我国的水资源有什么影响?


              (5) 第⑦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请就“保护水资源”拟两条广告语。

            • 6.

              新闻阅读

              本报讯(记者程凤 通讯员孟立) 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汉口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分钟后,它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

            • 7.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 没有 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 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 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

              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 2007 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 10万欧元的罚款;2009

              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 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1) 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 “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以上材料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 8. 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和图表,告诉我们,中国载人深潜器的研制虽然   ①  ,但是起点高、    ②    ③  。中国已经是深海探测强国。
            • 9.

              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阅读,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专家解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总体框架】

              (《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4日)

              【核心素养落地】

              材料一:目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通过每节课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新的命题。近年来,新华中学在努力开全开优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69门校本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音乐、文学、历史、人文景观、城市建设、科技制作等诸多领域。去年,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体艺活动课程,高二年级开设学科拓展课程,高三年级开设参与体验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反馈与建议,为进一步的课程开发提供了依据。“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预期目标和发展规律,对各类课程进一步进行统整与规划,形成基于课程建设的核心素养校本化发展体系,同时加强课例研究,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层面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建构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评价模型,使宏观的教育理念、目标通过学校课程建设实现结构化、系统化和校本化的诠释。

              (选自《扬州晚报》,2016年5月24日)

              材料二: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

              (选自《中国教育报》,作者:尹后庆)

              材料三:“教育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近日,在成都外国语学校第27届教育研讨会上,校长龚智发说,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灵魂,基于项目的学习将成学科间整合教学方式之一。学习成果不再是作业纸、考试卷,而是一份份有趣的实验(调查、测量)报告、设计图纸、操作方案、采访手记等。

              (选自《华西都市报》,2016年12月29日)

            • 10.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群被称为“低头族”的人,尽管他们来云匆匆,但总会作“低头看屏幕”状。如今,“低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一种潮流!

               认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欢会时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如今在地铁、公交车等场所,许多人都会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他们的视线与智能手机等数字终端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材料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有丰富的应用程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智能手机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发微信、欣赏影视剧,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要自驾游,打开导航功能可以轻松的查询线路;要学外语,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软件帮你翻译、帮你发音,还能智能的记住你的错题。

                 材料三:长时间接触手机、电视及电脑,脑部过度受刺激,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视力会不断下降,甚至降低自身免疫力。同时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渐渐远离了人与人交流的温暖。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地与人面对面交流,尤其是在家人面前。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若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 读材料一,为“低头族”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材料二、三,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低头族”,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参照示例写一句句式整齐的劝诫语,帮助你身边的“低头族”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示例:长期低头伤身体,少用手机更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