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②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③“航向XX,航速XX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④X时XX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一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⑤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⑥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⑦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⑧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

              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⑨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⑩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⑪“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⑫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节选自蔡年迟浦海洋《一着惊海天》)

              (1) 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

               ①“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②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2) 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3) 这篇通讯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 选文第⑥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 2.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轨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子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①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②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请结合语境,仔细斟酌父亲告别时说的两句话,并将序号写来。


              ①处          ②处

              A.再见了,好好保重!     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C.进去吧,里边没人。    D.小心自己,注意安全。


              (2) 写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       



              (3) 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父亲是个                                               的人。

              简要分析:                                               


              (4)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一句中的“找不着”换成“看不见”,好不好,为什么?品味选文简洁质朴的语言特点。


                                                                                      

                                                                                         


              (5) 下面对文章的感悟,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子不养而亲不待。          D.爱是理解的别名。

            • 3.
                                                          “飞天” 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

                                                       夏浩然 樊云芳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 文章开头写白云、飞鸟有什么作用?



              (2) 文章以“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妙处?



              (3)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4) 第五段写外国记者的赞叹和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有什么作用?



            • 4.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第一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2) “我”答应去看花,为什么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这说明什么?



              (3) 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4) 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 5.

              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

              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 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           ,其作用是          


              (2) 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3) 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最后一段进行赏析。
            • 6.
              ​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 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 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3) 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横线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①“瑶族老人立即到她们面前,深深下腰去,了个大礼……”

              ②“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4)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结尾有什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