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宽容是一轮明月         钟 芳

                 ①记得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夜晚返回住处,在皎洁的月光下,发现自己的茅屋有小偷光顾,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对小偷说:“你走了老远的山路,夜凉了,你带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叹道:“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禅师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好,放在门口,他非常高兴,喃喃自语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②禅师简单的一个善举感化了小偷,让他从此走上正道。从禅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气度恢宏的宽恕之美。宽容不仅是培养良知和美德的沃土,还是一把使人向善的金钥匙,能唤回迷失的良知,警醒沉睡的爱心。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哪怕是坚硬的石头,都能为其所动,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人品,更是一种睿智,一种坦荡,一种处世之道,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

                 ③仁慈和宽容是暗夜里的一轮明月,不但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牵引别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为别人推开一扇窗户,自己也就看到了满园的春色。

                 ④智者是宽容的。古语云:“宰相肚里能行船,将军额头跑得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皆有包容他人的宽广胸怀。著名画家毕加索对别人仿照他的作品作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对此他风趣地说:“仿我的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那些画能使他们挣些钱,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有饭吃,这不是很好吗”。宽容又何尝不是一种仁爱的光芒,不仅能照亮别人,自己也能从中体验豁达大度的快乐。

                 ⑤蔺相如礼让廉颇是宽容,鲍子牙不计前嫌举荐孙叔敖是宽容,诸葛亮七擒孟获更是宽容。宽容是一种伟大的选择,以人心去打动人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它看似软弱,却蕴含着以柔克刚的坚韧;看似退缩,却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俗话说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心放宽了,眼界自然就宽了。学会宽容,就会消除冲突和矛盾,友好待人,宽待别人,自己便会拥有友谊和幸福。

                 ⑥雨果说:“宽容就像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就像温暖的壁炉,温暖了冰冷麻木的心;宽容就像不熄的火把,点燃了冰山下将要熄灭的火种;宽容就像一只魔笛,把沉睡在黑暗中的人叫醒。”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朋友间的误会,同事间的纠葛,邻里间的纷争,夫妻间的争吵,这样的矛盾无处不在;被人误解、吃亏、受委屈之类不愉快的经历,我们也常有过。如果我们为了这些琐碎小事整天耿耿于怀;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就会徒添痛苦,刺伤感情,陷入泥潭,让生活暗淡无光。反之,如果我们懂得要宽容生活、宽容别人,那我们就能驱散心头的阴云;融化眉宇间的愁苦,生活更多的是充满阳光,情趣盎然。

              ⑦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宽容是一朵鲜花,艳丽夺目,给生活带来温馨;宽容是一场春雨,温柔祥和,给生命带来激情。让我们学会用一颗仁慈的心去宽容他人,与快乐相伴,与幸福同行。宽容是人生最大的美德,就宛如你床前的那轮明月,照亮自己,更让人间充满真情。

              (1) 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在文中的语意。

               (1)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2)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2) 文中禅师感化小偷的故事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有何作用?

              (3) 第⑥段引用雨果说的话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 本文第②段说宽容“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人品,更是一种睿智,一种坦荡,一种处世之道,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那么,你通读全文后你还发现宽容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 2.

              妈妈的水仙

              毕淑敏

                 朋友送我几个水仙头,说是最新的品种,球茎硕大,花芽繁茂,春节可开出金色的重瓣花盏。

                 妈妈没养过水仙,很随意地找来一个浅盆,注满了水,把水仙头浸了进去。

                 我说,妈,需找行家将水仙头雕刻了,才会长出优美的造型。

                 妈妈说,我看人家的水仙都是这样泡着的,并没有动刀动剪。你不要充内行,我知道你也没有养过水仙。

                 我说,是啊,我没有养过水仙,可我看过养水仙的书啊,书上就是这样说的。

                 妈妈说,你那是本本主义。

                 我就不再说什么了。养水仙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高兴那样养,就那样养好了。

                 水仙头得了丰足的水的滋润,渐渐膨胀起来,蜕去了葱样的旧衣,生出白嫩的须根。A有绿珠似的芽叶挤了出来,畅快地舒展腰身。妈妈把水仙盆放在靠暖气的窗台上。我趁她不注意,把盆端到封闭的晒台上,让它见阳光。妈妈见了,赶快用手圈着盆,把水仙救回来。

                 我说,水仙喜寒不喜热。

                 妈妈说,又是你那本书上写的吧?我看,你把水仙加上两个点,改成“冰仙”得了。

                 从此我再不敢让水仙经风雨见世面。

                 妈妈为水仙换水的时候,拎一把水壶,从上灌下,把水仙盆灌得像个澡盆。

                 我说,妈,节约用水。水仙可以游泳了。水太多,叶子易疯长,书上说……

                 妈妈打断我的话说,水仙水仙,没有水,哪能成仙?

                 水仙在妈妈的侍弄下,窜得很高,犹如一片茂密的竹林。妈妈得意地说,别看我没养过水仙,长得还真不错啊。接着又谦虚地补充一句,其实也没有什么,水仙好养。

                 当水仙长到两尺高的时候,终于开花了。B叶片在嫩绿中透出鹅黄,好像长得太快的少女,清秀地临风而立。高耸的花茎像一柄长剑,颤巍巍地指向天花板。花真的是重瓣,只是那颜色为稀薄的米黄,实在算不得是金黄。若有若无的香气,像丝一样在空气中抖动着……

                 妈妈很高兴,对邻居们说,我家的水仙开花了,你们来看呀。晚上我读书的时候,像水稻一样高的水仙,突然从窗台上倒伏下来,凌空落下,訇然一声好像被伐倒的空心木。叶脉像绿色的头发,柔软地纷披着,花也合上了眼睛,好像赤足走了长路的美人,睡眼惺忪。

                 水仙盆里满满的一腔清水,将好大一块地毯的颜色,染得比平日要深。

                 我竭力将水仙扶进盆里,希望它们重新挺立。无奈这骄傲的精灵倔强地匍匐着,不肯挺起胸膛。

                 我只好将它们收成一拢,允许它们卧着,做一个好梦。第二天早晨,妈妈见了躺下的水仙,吃了一惊。

                 我说,妈,是我不留意,把水仙碰到地上了,又没有及时发觉……

                 妈妈就叹着气对邻人说,那是多么好的一盆水仙啊,都怪我女儿……不,是我自己想得不周到,要是把盆再往窗台里面挤挤就好了……不过,没什么,欢迎你们明年再到我家看水仙……

              (1)请简要概括我和妈妈在养水仙的过程中经历的多次波折。

                                                                                                   

                                                                                                    

              (2)文中多次提到“书上说”有何作用?

                                                                                                    

                                                                                                      

              (3)请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任选一句作答)

                 A有绿珠似的芽叶挤了出来,畅快地舒展腰身

              B叶片在嫩绿中透出鹅黄,好像长得太快的少女,清秀地临风而立

                                                                                          

                                                                                                         

              (4)结合语境,探究作者在文章最后两段使用省略号的写作意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