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注:①铛臼:烹茶的工具②伏谒:拜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② 无与为乐者 (      )

              相与步于中庭         (    )  ④僧伏谒恭 (      )

               (2)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用“ /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三处)。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




                 (4)【甲】文段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读完【乙】文段后,①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②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字的表达效果。




                 (7)请结合诗歌的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2.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为乙文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引物连类折 之 于 至 理 以 服 人 心

            • 3.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上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②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秦王:李世明。李世明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②中外:宫内宫外。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秦 王 左 右 中 外 甚 多 恐 人 人 皆 恃 恩 私 足 使 为 善 者 惧。

            • 4.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上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②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秦王:李世明。李世明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②中外:宫内宫外。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秦 王 左 右 中 外 甚 多 恐 人 人 皆 恃 恩 私 足 使 为 善 者 惧。

            • 5.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①崤、渑②之阻,当秦陇之襟喉③,而赵魏之走集④,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⑤之候⑥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⑦,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亡者,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⑧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⑨,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⑩![1] 



              【注】①挟:凭借;②崤、渑:古地名,指崤山与渑池;③襟喉:险要之地。襟:古指衣的交领;④走集:集散中心;⑤治乱:治:治理的好,太平;乱,治理得不好,无秩序,不太平;⑥候:症候,征兆;⑦继以五季之酷:紧接着又遭五代的严重破坏;⑧放:放纵;⑨治忽:即治乱;⑩唐之末路是矣:唐代的末路就是前车之鉴啊!

            • 6.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7.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狠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之以归。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俗称“窝棚”。③顾:然而,可是。④豕:猪。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 8. 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①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②盖:大概,表示推测。③就傅:跟随老师。④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⑤即朱熹,宋代哲学家、教育家。


            • 9.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①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③;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④。蒲苇莲芡⑤,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陂池:池塘。④岩阜:假山。⑤芡(qiàn):水生植物。

            • 10.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