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以下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文]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略无处(   )                                (2)属凄异(    )

              (3)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             (4)故之曰“放鹤亭” (    )

              (33.)划分句子节奏,每句一处,用“/”标出。

              (1)自非亭午夜分

              (2)水及其半扉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35.)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通之处,例如:甲文中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乙文中的山的特点是:“            ”;甲文中写树“荣”草“茂”,而乙文中用“       ”一句描写了类似景象。

              (36.)美丽的山峡,雄伟的山峡工程,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山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

              材料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选自《望岳》

              【材料二】巍巍岱宗,众山之颠。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十月深秋,层林红染。伊甸桃源,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选自季羡林《泰山颂》

              【材料三】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材料四】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作《望岳》三首)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造化神秀(    )   

              ②巍巍岱宗(      )

              ③决 入归鸟 (    )   
              阴阳变幻(       )
              (2) 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节奏。

              岱 宗 夫 如 何 ? 齐 鲁 青 未 了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4) 【材料二】中那一句是作者化用诗句“齐鲁青未了”创写而来? (5) 有人认为,【材料一】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6) 【材料二】中描写和议论相得益彰。结句“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有说明深刻含义? (7) 结合【材料三】【材料四】杜甫青年时期经历,说说《望岳》一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
            • 3.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恬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蚤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陶渊明《桃花源诗》)

                 【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 给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

              黄发垂(   )   (   )谷忘反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便船   屋俨然

              B.阡陌交通   荒路暖交通

              C.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D.负势竞   横柯

              (3) 请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以上选文,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

              景物特点

              写景的目的

              甲、乙

               

               

               

               

            • 4.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横线词。

              ⑴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⑵康肃笑而之 遣______________

              北方之勇者 故:______________⑷见舟而之  畏______________

              (2) 用|划分下列句子停顿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3) 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5)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6) 多练习会熟练,多读书,也可以达到写文章有如神助一般,杜甫曾有诗句反映了这个观点,请写出体现这个观点的诗句是。
            • 5.

              敬慕圣贤情怀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 ◆陶渊明(节选)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丙】东篱记  ◆陆游

              ①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地其之数。埋十石瓮,潴泉为池,植千叶白芙蕖,又植杂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

              ②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臭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凡一甲坼,一敷荣,童子皆来报惟谨。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探《离骚》以得其族类,本之《诗》《尔雅》及毛氏、郭氏之传,以观其比兴,穷其训诂,又下而博取汉、魏、晋、唐以来,一篇一咏无遗者,反覆研究古今体制之变革,间或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烟雨风月之态度。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③昔老子著书,末章自小国寡民,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意深矣。使老子而得一邑一聚,盖真足以至此。于乎!吾之东篱,又小国寡民之细者欸?

              节选自《渭南山文集》

              【注释】①甲坼:外壳裂开,发芽。②敷荣:开花。③惟谨:小心翼翼。④甘:使……吃得香甜,后面“美”“安”“乐”均为使动用法。⑤细:微,小。


              (1) 解释文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结在人境              ②有良田美池又要竹之  

              ③男女衣着,如外人       ④之曰东篱

              (2) 【乙】文中加横线的“垂髫”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 (3) 从【丙】文第②段中找出和【甲】文中“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采”意思相近的一个字。 (4) 【甲】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了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乙】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                 。 (5) 请用“/”为【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掇 其 香 以 臭 撷 其 颖 以 玩 朝 而 灌 暮 而 锄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画线的句子。

              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7) 结合【丙】文中陆游自述的生活内容,并联系你学过的诗文,说说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 (8) 从表达方式上看,【乙】【丙】两文都运用了       和       ;从思想内容上看,【乙】【丙】两文均表现出作者对                  生活的向往。 (9) 【积累链接】陆游居“东篱”而乐于读书,让人想起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表现自己爱读书的语句,请默写出来。
            • 6.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物喜(       )(2)斯人(       )(3)吾谁与(        )          

              (4)树林阴(       )(5)太守谁(       )

              (2) 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联系乙文,补写出下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4)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是抒情散文,比较两文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 7.

              【文段1】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洪应明《菜根谭》

              【文段2】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孟子《孟子 离娄上》

              【文段3】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②,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④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 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顾炎武《与人书》

              【注释】①资:费用。②古人与稽:与古人会合。稽,考证。 ③庶几:差不多。 ④面墙:比喻人不学习,就像面向墙壁而一无所见。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读书穷理(       )         ②田野不(         )

              ③不幸而在穷之域(        )  ④必有忠信如丘者(       ) 

              (2) 

              请从下边备选答案中找出与“车马之资”中加横线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将其代号填在括号里。( )

              A、达士以养性灵    B、面墙士       C、人为学

              (3)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准确断句。

               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

              (4) 

              请翻译【文段3】中划线的句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5) 

              根据【文段1】的内容将下边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琴书诗画达士养性灵庸夫赏迹象

              下联:                                                      

              (6) 

              【文段2】的中心句是:                             

              (7) 

              【文段3】中提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认为读书与出行同样重要,请你用古人的一句话来概括二者之间的关系(8个字)

              (8) 

              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文段3】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30字左右)

            • 8.

              (甲)柳宗元传

                ①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②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③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④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乙)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⑦庸:雇佣的文书。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得政(  )  (2)读者悲恻( ) (3)数千里从宗元游( )        

              (2) 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播 非 人 所 居 而 禹 锡 亲 在 堂 吾 不 忍 其 穷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4) (甲)文第④段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 (乙)诗首句的“       ”字最能体现柳宗元当时的心情。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寄寓诗中,正如(甲)文第②段中所说的“                  ”。 (6) 综合(甲)(乙)两篇诗文,说说诗人明明面对的是春天,为什么会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 9.

              (材料一)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林间自在啼。

              (材料二)养鸟有道

              □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 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b)披衣而起,见(1)扬翚振彩②,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2)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注释】①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②扬翚(huì)振彩:扇动五彩翅膀。



              (1) 将材料二中加横线的句子用两个逗号断开。

              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2) 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请你选择两个分别填入材料二的(1)(2)处,使文句通顺。

              (1)        。(2)         

              (3) 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线的“及”的意思。

                  ①             。②            

              (4) 请你在材料一中选择恰当的诗句对材料二的主题进行概括。

                                                        

              (5) 从上面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他们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6) 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的志趣与居室环境格调的和谐,请你举出一个这 样的例子。

                                                                             

            • 10.

              (一)

                 庆历中,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为谏官,时谓四谏。四人者力引石介,而执政亦欲从之。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独谓同列曰:“石介刚正,天下所闻,然性亦好为奇异,若使为谏官,必以难行之事,责人君以必行。少拂其意,则引裾折槛,叩头流血,无所不为矣。主上虽富有春秋,然无失德。朝廷政事,亦自修举。安用如此谏官也。”诸公服其言而罢。介专以径直狂徼为务,人多畏其口。或有荐于上,谓介可为谏官者。上曰:“此人若为谏官。恐其碎首玉阶。盖疑其效刘栖楚也。”

                                                                      (选自潘永因《宋稗类钞》)

              (二)

                 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变,曰:吾道固如是。吾勇过孟轲矣!”

                                                                     (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

              【注释】①石介:字守道,世居徂徕山下,故称徂徕先生。是范仲淹门下四君子之一。与欧阳修、蔡襄同时考中进士。②执政:宋代官名。③刘栖楚:唐代著名的谏官,曾经用前额在皇帝殿前叩击,血流满面的方式进谏。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时 范 仲 淹 为 参 知 政 事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执政亦欲之       (    )

              (2)少其意           (    )

              (3)用如此谏官也     (    )

              (4)吾道如是         (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或有荐于上,谓介可为谏官者。

                                                                 

              (4) 假如范仲淹不提出反对意见,皇上会同意四人推荐石介担任谏官吗?简述理由。

                                                                         

              (5) 范仲淹和欧阳修对石介评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                                                      

              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