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我慢慢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他没有来。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⑪“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有空就到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好几张奖状端端地贴在墙上。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⑬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得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⑭“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说道。

              ⒂“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学习,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职业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⒃“我会的,没问题。”他爽快地答应了。

              ⒄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我也该走了。”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⒅“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⒆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灯光掩映的路上,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B.第②段到第⑧段,文章设置了两个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有一定的悬念,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组织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2).阅读全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第12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答。

              (4).小说以“最小的星星也闪光”作标题有何妙处?作用是什么?请简答。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5).“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

              (6).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

              (7).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加下线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

              (8).对选文第⑥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C.本段先承接上文,对“自欺”作了历史说明,指出“自欺”是反动派的老货色,从古就有,于今更甚。“笼罩了一切”说明“自欺”在当时国民党上层社会泛滥的严重性。

              D.这里的“中国人”与上文的“中国人”的内涵完全相同,均泛指所有的中国人。

              (9).第⑦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什么含义?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0).下面选项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称曰能                      诸葛亮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终邦域之内

              C.悉咨之                          徒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尽忠益时虽仇必赏

              (1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以陛下平明之理(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百姓(                )

              4.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劝 戒 明 也

              (1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14).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 2. 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 3. 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一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①    :勿傲、勿暴、勿怠。②    :宜和、宜静、宜庄。”学生出入,知所儆戒。
              A. 颜色   B. 气象。
            • 4.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②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③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②坏:通假字,通“培”,指屋的后墙。③倍:通“背”,违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的意思没有区别的一个选项是
              A.牺牲玉帛    B.妻子邑人    C.又何焉    D.辞令如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北面就群臣之位北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望其旗靡  
              翻译:    
              ②弃信于诸侯      
              翻译:    
              (4)用自己的话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甲】文中的曹刿帮助鲁庄公赢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是凭借他的    ,【乙】文中的曹沫帮助鲁庄公收回了失地凭借他的    ,两个文段集中反映出鲁庄公是一个    的君主。
            • 5. 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  )
              A.以五十里之地
              安陵--完成一笔交
              B.其文理皆有
              观者--
              爱的孩子
              C.山不在高,有仙则
              --他的表现真有些莫
              其妙
              D.长烟
              空--我们
              家人都去旅游了
            • 6.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A.
              由此
              之,王之蔽甚矣
              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B.
              群臣吏民能
              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
              山而居(《愚公移山》)

              C.
              能谤讥于
              百里奚举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
              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E.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
              言欲亡(《陈涉世家》)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今齐
              千里
              B.由是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
              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效果?
              (5)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 7.

              秋兰赋

              袁枚

              秋林空兮百草逝,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不因风而棖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

              晚景后凋,含章贞吉。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⑧,深情容与⑨。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

              【注释】①萧曼:高远的样子。②裾:衣服前襟。③于焉:于是。陔:田埂。④业经:已经。⑤棖触:感触。⑥舁yú:抬。

              ⑦商飙:指秋风。⑧布覆:指徘徊动荡。⑨容与:指迟缓不前。

              (1) 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 )( )( )……( )

              (2)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置之明窗”中相同的是( )

              A.喜采者之来迟

              B.辍耕之垄上

              C.凉月为之增色

              D.半生之萧瑟

              (3) 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3处)。

              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5) 兰花远居幽深,作者由芳香吸引,从而觅得兰花。文中有一句话记叙了自己寻花的过程,请你找出来。 (6) 这篇咏物抒情小赋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文中所表现的兰花的品质。 (7) 积累链接:周敦颐也曾借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志向,请默写出他在《爱莲说》中赞美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
            • 8.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中诗人所呈现的情景。

              (2)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整首诗歌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民族气节?对后世有何影响?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3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4?”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              ②不忍

              ③友人巨伯曰       ④子可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请用“/”给【乙】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4处。

              (4)请给【甲】【乙】两文各拟一个标题。

              (5)【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       的性格;【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          的性格。

            • 9.

              (甲)柳宗元传

                ①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②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③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④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乙)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⑦庸:雇佣的文书。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得政(  )  (2)读者悲恻( ) (3)数千里从宗元游( )        

              (2) 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播 非 人 所 居 而 禹 锡 亲 在 堂 吾 不 忍 其 穷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4) (甲)文第④段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 (乙)诗首句的“       ”字最能体现柳宗元当时的心情。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寄寓诗中,正如(甲)文第②段中所说的“                  ”。 (6) 综合(甲)(乙)两篇诗文,说说诗人明明面对的是春天,为什么会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1)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①伯牙 鼓琴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哉,峨峨兮若泰山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 “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