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郁孤台笑了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绝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的连绵情思,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B11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释】 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 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横线短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


              (3) 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 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B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


              (5)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一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做简要表述(请仿照示例写)。

            • 2.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⑪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 

              第①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





              (3) 

              找出文中与第③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4) 

              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精神?



              (5) 

              说说第⑪段的作用,并以“贝多芬、邓稼先、史铁生(任县一个)”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答:作用:

                      仿写:


              (6) 

              体会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了。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马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⑨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灵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彼,有薄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扣动羞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⑪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走进了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1) 第③段说“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荷创造了哪些生命奇迹?请仿照下列句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①烈日炙烤下,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②在沉睡千年后,仍能绽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暴雨突至,清音飞扬,回肠荡气;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④自然段所写内容却不是任一季节的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当删去?请说明理由。


              (3)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本文语言优美形象,意蕴丰富。请从第②段和⑥段画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1)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2)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我来品析第____句: 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文本,说说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扣动着红尘人的心扉”中“红尘人”是指什么人?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 文章最后说,“荷,不答”,你在“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后,又有怎样的回答?请把你的回答写下来。

            • 4.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③母亲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偷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她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④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g,守着母亲的灵枢,我觉得母亲的灵魂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能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⑤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藏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地了。是的,那云层深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⑥美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⑦此时,我想,那天边的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孙子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再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装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

                  ⑧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候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为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地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⑨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1) 结合第④段文字,解释划线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含义。

              ①“母亲的灵魂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


              ②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


              (2) 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 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 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成一抹云彩;

            • 5.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

              (2) 林寒涧肃               

              (3)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

              (4) 虽乘奔御风不以也 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文中用“ ______ , 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____, 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 6.

              低调也是一种智慧

              ①第二届中华艺文颁奖典礼,于2014年新年之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莫言领奖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②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狂,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事风格——低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而这样成功,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

              ③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取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

              ④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战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一较高下。相反地,虽然才高八斗,精通谋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而是他一项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

              ⑤生活中,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莫言深谙此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都像莫言一样处事低调,低调做人,就会不断充实自己。洗涤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地达成人生目标。

              ⑥如此看来,低调确实闪耀智慧火花。低调可以让人有最好姿态与心态面对生活;低调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地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学会低调做人,不仅我们平凡人的梦不会再遥远,就是我们的民族梦、中国梦、复兴梦也会计日而待也。

              ⑦让我们学会低调做人吧!在低调中创造高调人生,一如莫言。

              (1) 根据第③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上适当词语,构成排比句。

              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

              (2) “低调亦是一种智慧”,文中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1)                                                         

              (2)                                                         

              (3)                                                         

              (3)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最合适。

              索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息心宁性,丰富了阅历,最终有了《瓦尔登湖》这一脍炙人口的巨作。倘若他依然执迷于俗世,不在低调中品味生活,累积经验,净化心灵,恐怕也不会有瓦尔登湖的诞生。

              答:放在第           段。

            • 7.

              好好陪伴父亲的后半生(董保纲)

              ①再过几天就是父亲节了。那天,躺在床上,随意地翻阅一张报纸,忽然一句话跃入我的眼帘:您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您的后半生我陪伴到底。下面解释说,这是台湾举办的“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中的一件获奖作品。

              ②默读这句话,我沉思良久,第一次,我被这样一句话深深感动。父亲,那个白发已染双鬓的父亲,那个身躯不再伟岸的父亲,那个开始变得唠叨的父亲,一下子闯进我的脑海。真是岁月如流啊,不知不觉间,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十多个年头,而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也在悄无声息地慢慢变老了。

              ③少年时代,对父亲是一种崇拜和依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亲的感情似乎逐渐疏远,特别是我最近几年工作变动频繁,与父亲的实际距离越来越远,交流也是越来越少。每次回老家,匆匆忙忙住上两天,期间办一些闲杂事情,见一些有用或者没用的朋友,说一些有用或者没用的话,而对父亲很少倾心地交谈了。

              ④人常说“树老了根多,人老了话多。”父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变得唠叨起来,有时候,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会重复三四遍,以至于常常让我不耐烦,甚至会顶撞父亲几句。我忽然想起,在我年少时,顶撞父亲肯定会招来一顿训斥,而现在,在我的顶撞之下,父亲却有一丝妥协与唯诺。我一下子感觉到一种角色的互换,继而,内心生起一种酸楚。这就是父亲,已经变老的父亲啊!

              ⑤是这一句话,再一次勾起我心底的酸楚,让我想起远在老家的父亲。是的,父亲的前半生我们无法参与,但是,父亲的后半生我们是否会真正地陪伴到底?当父亲已经是一本发黄的书籍时,我们是否还愿意仔细阅读那尘封的文字?当父亲是一棵叶落满地的老树时,我们是否还愿意抚摸那干瘦的树枝?当父亲渐渐老去,我们容易忽视的却是陪伴父亲,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心灵上。

              ⑥记得傅雷先生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曾说:“我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一面镜子……”是的,对于子女而言,父亲永远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里有父亲洒过的汗水,有父亲走过的足迹,更凝聚了父亲大半生的心路历程。以父亲为镜,其实就是在翻阅人生的一本大书,它给我们思索、启迪,更让我们默默体会那份浓烈而深沉的父爱。

              ⑦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经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无法弥补。能够陪伴父亲的后半生,实在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许我们无以回报流淌的岁月所赋予我们的爱,但我们会时时感受到来自父爱的温暖,并当作一种驱策,使自己在岁月之河中毅然前行;也许我们无法挽留这如水般的岁月,但我们可以留下对生命的感激;也许我们无法阻止生命年轮的递增,但我们可以用爱来回报、慰藉父亲。

              ⑧父亲是一段岁月,永远值得我们感激的岁月。陪伴父亲,让我们陪伴一段永远值得感念的时光。

              (选自《华南新闻》)

              (1) 阅读第5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您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您的后半生我陪伴到底。”这句话为什么会勾起我心底的酸楚?



              (2) 阅读第5段,请仿造划线句子格式再补写一个句子。



              (3) 阅读第7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能够陪伴父亲的后半生,实在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4) 假设你参加了“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活动,那么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8.

              海     市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天很蓝,蓝得像海,一无杂质。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A、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旋风突然就出现了。风夹裹着黄沙,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巨大的底版,与游弋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的行人。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魂。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那是海么?灰蓝色的水波洋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B、 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司机回答。

                  海﹣﹣市?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样啊?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可为什么,曾有人会以生命相托,祭祀这本来虚无而渺茫的幻影呢?连同我在内。

                  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然而,海市没有罪过。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海市本无意。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一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赖于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着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

                  海市是一个陷阱。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车迎着那片海市而行,海市始终浮游在沙漠的尽头,在我前行的左侧,固执地不肯离去。有一阵寒战从心头掠过,不敢再看海市一眼。那时候我只剩下一个愿望:我只想快快走完这片苍凉的不毛之地。

                  临近中午,阳光越发炽烈,金色的戈壁要燃烧起来。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清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看到这样的景色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选自《张抗抗散文自选集》,有删改)

              (1) 作者笔下的戈壁滩有何特点?文章开头对戈壁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 请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的语句

              (3) 当七色彩虹出现时,司机说“我”的运气不错,而“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这是为什么?

              (4) 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5)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有心人往往能从大自然中获得人生的启示,请联系课内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文名句,仿照示例写一段话(50字左右)

              示例:读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感受到诗人探幽寻胜的悠闲,也领悟到随遇而安的人生哲理。

            • 9.
              下面两个趣解汉字的例子,是某学生收集到的,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

              示例1:劣——做事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著地站立了一生。

              示例3:尖——上“小”下“大”,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休

            • 10.

              钟情向日葵 王本道

              ①立秋过后,下午四五点钟的阳光就开始零落稀疏起来,风透过窗纱送来阵阵隐约的凉意。隔着宽大的窗户,几株向日葵正在院子里挺拔而婀娜地闪烁着灼人的金黄,不经意抬头,也是满眼可以欣赏的风景。

              ②自从搬进这个院落,每年都要在窗前栽下几株向日葵,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向日葵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③在这段漫长而又真实的日子里,向日葵与我虽相对无言,彼此间却似乎已经形成一种神秘的默契。骄阳下巍巍然如华盖蔽日,酷暑中郁郁葱葱、生机勃发,窗口作画框,我每天享受着它们带来的恬静与清凉,纵有多少困顿与烦恼都如云烟尽消。

               ④向日葵是自幼就熟知的,但在很长的时日里,却对它熟视无睹,直到1968年下乡“插队”。插队的乡村地处辽南山区,我和其它五位男女同学同住在生产队长刘大爷家里。我们住的几间屋子的窗前,每年入夏以后就会有几株向日葵渐渐长开,宽大的叶子衬着金黄色的花盘——那是刘大爷精心替我们种下的。一株株向日葵,傲然挺立,光彩灼灼,流溢着农家生活的芬芳!

              ⑤插队三年,其实是一段孤独寂寞的时光,但窗前的向日葵减轻了我的苦闷。春天它似乎比所有花都显得沉稳,当各色春花相继绽开,漫山遍野花姿妖娆时,向日葵尚在默默地伸展着修长的枝干,滋润着硕大的叶片,悄悄然,不喧哗。直至入夏,它才渐渐孕育起圆圆的蓓蕾。从蓓蕾到绽出花瓣,又要相当时日。直到盛夏,一朵朵灿烂耀眼的金色葵花才圆满地绽开。向日葵的花期极长,从盛夏开到中秋,疏密有致的金色花瓣,宽大肥厚的心形叶片,与阳光同在。黄绿色的花盘中,细嫩如绒毛的花蕊似一个个柔软细腻的小生命,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哺育。

              ⑥生长在我居所窗口的向日葵,让我一扫躁动而心情亮丽,雨中的向日葵则更让我心境舒朗。北方的盛夏,常常是一片乌云从天边掠过,接着便化作暴雨倾盆,众多娇嫩的花被“零落成泥碾作尘”,向日葵在雨中却能优雅地“伸出手掌”承接甘露,忘我地陶醉其中。风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叶片被雨水洗得发亮,安详而静美。这中间,有一种蓬勃朝气在潜滋暗长。

              ⑦年事渐长,阅历渐多,我在祖国的其它地方也发现了向日葵,仿佛你特别期盼某种事物时,就更容易让它从迷蒙的背景中凸现出来,更容易发现。到处都有它,一株,几株,一片……流动的光影和灿烂的色彩总让我神驰心醉。在东北和西北的广袤疆土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葵花田,似火的光影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倏忽让我想到身穿草绿色军装的士兵方阵,神采奕奕,时刻准备听从祖国的召唤。

              ⑧当年梵高画向日葵不知是蕴藏了怎样的思考玄机,但是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让我解读向日葵的生命奥秘时,愈加景仰它执著于太阳的精神,崇尚它安详静美而又雄姿英发的生机!

              ⑨有人说,“美是邂逅所得”。无论是对一个人或是一样东西,只有先入了心,才能真正入眼,“一见钟情”也因此而产生。从儿时对向日葵的熟视无睹,及至青年时代对向日葵的钟爱,邂逅美丽毋宁说是邂逅了热爱美丽的心灵线索。如今,许多人放逐宁静,四处寻找富裕而热闹的日子,农家院落里的向日葵也少觅踪影,而生活在城市丛林之中,我又时而为眼前的日新月异欢欣,时而渴望一个宁静的去处,便愈加在意窗前那点金色的葵花。

              ⑩每年照例栽下几株,只愿让自己的内心也长满宁静的向日葵,如原野,可诗意生存,淡泊写作。

              (1) 我钟情于向日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 第②段中“年复一年,我已同 我的 向日葵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一句中加下划线的“我的”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文章第⑤段与第⑥段都写了向日葵对“我”心情的影响,角度有什么不同?

              (4) 第⑨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 在生活中,几乎各种花都有对应的“花语”。请你结合选文,参照下面栀子花、莲花的“花语”,给向日葵写一段“花语”。(不要求句式完全相同,40字左右)

              栀子花:喜欢此花的你有感恩图报之心,以真诚待人,只要别人对你有少许和善,你便报以全新的感激。

              莲花:喜欢此花的你是个谦谦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面对繁杂的尘世,往往能保持高洁的情操。

              向日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