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综合性学习。

              享有“春城”之美誉的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昆明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为纪念昆明建市九十周年,班里准备开展“迷恋这片神奇的土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地了解、宣传昆明,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定一项活动内容。

              (2)为昆明的风景名胜拟写一则广告词。(要注明名胜或产品的名称;能运用修辞手法)

              【链接】主要风景:石林风景名胜区、昆明世博园、世界园艺博览园、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大观公园、官渡古镇、七彩云南景区、野生动物园、九乡风景区、鸣凤山金殿风景区。

            • 2.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图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删改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______ , ______ 。
            • 4.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_

            • 5.
              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 ______ 。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 ______ 传四海
              【情系节日】
              (2)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 ______
              【弘扬传统】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______
              (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 。
            • 6.
              “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面四副对联中不属于“拆字对联”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槛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  )(只填序号)
              A.管竹琴弦乐齐鸣
              B.婉转莺歌凌紫烟
              C.千秋雅调遥相闻
              D.月明水榭客听歌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
              ①据《尚书•微子之命》记载,周成王的叔父唐叔得到异株而共穗的稻子,献给成王,成王命他给与周公,周公得禾后,作了《嘉禾》,宣扬天子之命.
              ②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汾阴一个名叫锦的巫者得到宝鼎(古代常以鼎为传国的重器),奏闻朝廷,武帝命迎鼎至甘泉,并把年号改为元鼎.
              ③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这年冬,狄人攻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击败狄军,获其首领侨如,为了庆祝这次战功,叔孙得臣便把自己的儿子宜伯取名为侨如.
              ④天上像下雨似的落下麦子,当是附会的传闻.一说是播种麦子.
              ⑤喜乐.
              ⑥谓连年灾歉.
              ⑦句首语气词.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1)理解文言词义,可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从而确定词义;可根据词语所在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含义;可借助语法分析推断词义.请根据语境,借助推断文言词词义的方法,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休息之所                       以为:    
              ②弥月不
                                         雨:    
              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
              客                 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官吏相与庆于庭                      翻译:    
              ②繄谁之力                           翻译:    
              (3)以亭台楼阁为题的散文,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地具体描写亭台楼阁本身或它周围的景色,例如《岳阳楼记》中有    ,《醉翁亭记》中有群山环抱、泉水淙淙.此文则不然,它不仅没有对喜雨亭作任何具体的描绘,对亭子周围的景色,也未著只字,通篇都是扣住    ,抒写    (限2字)之情,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4)请根据选文的内容或形式,自拟一副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
              (5)从《喜雨亭记》中,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请根据“家国情怀”的含义,完成下面①~②题.
              ①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其家国情怀的词句是    
              ②参照下面画线部分的内容与形式,在①②处进行补写.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秋瑾报国的决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毛泽东对历史的叩问.直到今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希冀着祖国强大,憧憬着生活美满.家国情怀就这样代代流传,绵延不止,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
              (6)苏轼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欣赏下面苏轼的书法作品,完成①~②题.

              ①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            B.字形欹(qī)正参错,或大或小.
              C.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D.沉厚中见放逸,尽显书者情感之起伏.
              ②任选作品中一个双音节词语,用规范的正楷字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
            • 9. 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题。
              听一听花语
              陇人
                  ①花,每一年都会按时令绽放。就算天气再恶劣,只要到了它的季节,它就会郑重其事、认认真真地绽放,来装点大地。
                  ②迎春花,应该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吧。乍暖还寒之时,金色的迎春便一簇簇地盛开,让我们盼春的眼睛为之一亮,仿佛已经看见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就要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念亦油然而生。如果,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你能辛勤耕耘,或许,你真会拥有一个丰盈的金秋!
                  ③杏花,接踵而至。它是春天有代表性的花,“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切的农事也将随之展开。
                  ④和许多蔷薇科的花一样,杏花也是先花后叶,花小而繁。一开,就开得簇簇满树。尤其,杏花是粉红色的,更是艳丽非凡。也许就因为这份艳丽,你想忽略都不行,于是,宋祁用了一个千古传诵称美的“闹”字来形容,把杏花耀目的灿烂花:容,形容得妙到极致,官拜工部尚书的宋祁,还因此博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⑤“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何等雅致、闲适的生活啊!
                  ⑥在缤纷的花的世界里,我尤为喜欢白玉兰,喜欢她的高洁,喜欢她的端庄。
                  ⑦每年清明前后,春寒料峭,它就欣欣然绽放出乳白色的花,朵朵都昂首直立在没有绿叶的枝桠上,纯洁、温润。每次走过树下,我总会莫名地涌出一种感动。白玉兰别名“望春花”,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报告春天消息的花。我爱她含苞待放的娇羞,更爱它端庄、典雅的优美。
                  ⑧唯一的遗憾是这花开得时间很短,感觉就那么有限的几天。或许,正是为了让人明白“珍惜”的道理,她才将自己如火如荼的绽放刻意缩短,甚至只绽放美丽的一瞬,如同人生中有些美丽的邂逅。不过,就算花朵凋谢,她在人们的心里仍然留下了美的印痕,留给我们永远的回忆。
                  ⑨在花的世界里,我还喜欢黄刺玫。
                  ⑩四月中旬,那一排黄刺玫已枝繁叶茂,花骨朵一串一串的,性急的,已开始零星地绽放。不几天,它们便大张旗鼓地盛开,远远看去,一片金黄。五一假后,黄刺玫悄然退场。
                  ⑪盛开时极有气势,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美。这便是黄刺玫,美丽的黄刺玫,让你无法忘记的黄刺玫。正如歌中所唱“”所有的花儿你最美。
                  ⑫每一种花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都是“最美”,就看我们能不能听懂花的语言。(选自《大作文》)
              (1)本文主要写了哪几种花?作者分别喜欢它们什么?请根据本文内容完成下表。
              花名                  喜欢的原因
              最早开放,让我们盼春的眼睛为之一亮,心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念。
              杏花    
              高洁、端庄、纯洁、温润,让人感动。爱她含苞待放的娇羞,更爱她端庄、典雅的优美。让人明白“珍惜”的道理,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痕,留给我们永远的回忆。
              黄刺玫    
              (2)请根据本文第②段的描写,补全上联。
              上联:迎春最早,    
              下联;玉兰犹美,白影团团暗香来
              (3)下面这段文字写的也是玉兰花,它与本文⑥⑦⑧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白玉兰是落叶乔木,其树形魁伟,高者可超过10米,树冠卵形。玉兰花顶生、朵大,直径12-15厘米。花被9片,钟状,成辐射对称,因其白如玉,香似兰,故名“玉兰”。
              (4)本文第⑩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有人说:“爱花的人是纯洁善良的人,是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 10. 漫话对联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则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⑧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⑨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选文从                等四个方面对对联进行了说明.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中相关知识,修改下面的对联,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对联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对句中平仄相对,上下联相应的位置,要平仄对仗,上联用平,下联则用仄,反之亦然.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通过平仄的巧妙安排,构成了对联的优美节奏,平仄两类声调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民安国泰祖国河山迎红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