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下列文段的理解或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A.卢沟桥是联拱石桥,所以发水时从未出事。
              B.文段是按照由古至今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卢沟桥的。
              C.文段用了列数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卢沟桥。
              D.文段介绍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等。
            • 2.

              对下面文段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拢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文段主要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文段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
              C.文段先说假山的堆叠,次说池沼的特点。
              D.文段用了移步换景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 3.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拟人     作比较    列数字
              C.列数字    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列数字
            • 4. 下列句子所用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作诠释)
              B.一直体重的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的子熊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列数字、作比较)
              C.两千年前,汉朝初年的《雅尔》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作比较)
              D.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打比方)
            • 5.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拟人    作比较   列数字
              C.列数字   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列数字
            • 6.

                  古代的信牍       朱启新

              “书信”一词,现在是连用的,如“书信往来”,其中“书”也就是“信”。可是,在古代,书和信是分开来使用的。我们现在所称的“信”古人叫作书,而当时所称的“信”,却是指传递“书”的人,又称“使者”。

              古代的书信,多半写在竹木牍上,一般长一尺,所以书信也称尺牍或书札。《古诗十九首》中有首《孟冬寒气至》,诗中有一段:“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收信的人把信贴身小心地藏着,历三年之久,字迹都不曾磨灭。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出土过古代的信牍实物。1975年底至1976年春天,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墓(这是一座秦代的小型土坑木椁墓)中,出土了两件信牍。书信写在木牍上,木牍削得很薄。甲件保存完整,长23.1厘米,宽3.4厘米,厚0.3厘米,两面都有墨书文字,字迹尚清楚,有200多字。乙件保存较差,下段已残缺,残长17.3厘米,宽2.6厘米,厚0.3厘米,正面字迹比较清楚,背面近下部已被染黑,字迹很难看清楚。这两件信牍,是名叫黑夫和惊的兄弟俩给家中写的信。现将原信摘录于后,可见秦代民间书信的大概。

              甲件信: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节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裙褥者,母必为之,今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钱来,黑夫自以布此。愿毋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

              乙件信: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遗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室勿遗,即死矣,急急急……

              从这两件民间的普通信件,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人们书信的一般格式:

              首先,古时人们写信习惯把日期和写信人的署名致意放在信的开头。甲件的开头是:“二月辛巳,黑夫、惊再拜问中”,乙件则写“惊敢大心问衷”。信中的“中”和“衷”同为一人,是黑夫和惊的兄长或弟弟。在古代,“敢”是习惯用语,是一种幼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或平级的谦词,如同现在的“冒昧”,不能理解为“胆敢”、“不怕”。“再拜”“叩头”也是同样的情况。

              其次,给收信人致意以后,正文开始便是问候语言。黑夫和惊,先向母亲问候,问她身体是否健康。但是,用词“母毋恙也”,不一定理解是问句,如同现在所说:“母亲她老人家一定健康吧?”今日,我们写信,开头几句也用这种写法。

              再次,信件中提到写信的目的。今人往往用“今去信是为了……”或“去信不为别的,是为了……”。秦人信中则写“今书节到”,意思是“你收到这封信”。黑夫要求母亲看看安陆(地名)市上的丝布便宜不便宜,如果便宜,就买上丝布,再捎些钱来。要是丝布太贵,只捎钱来,黑夫就在当地买布做了。这些话都是由“今书节到”引出的。这种写法,今日也屡见不鲜。

              第四,“书到皆为报”,即收到信一定要把询问的情况都详细写在回信上。也是信件上通常写的话,往往作为书信的结束语。

              最后,民间的家信总要多谈些家常,古今都是如此。秦时的这两件信牍中,写信人问候亲友多人,也问了不少事情。

              到了汉代,民间书信往来,其格式仍与秦代相似。

               (选自《文物与语文》东方出版社,有删改。)

            • 7.

              古代的信牍

              朱启新

              “书信”一词,现在是连用的,如“书信往来”,其中“书”也就是“信”。可是,在古代,书和信是分开来使用的。我们现在所称的“信”古人叫作书,而当时所称的“信”,却是指传递“书”的人,又称“使者”。

              古代的书信,多半写在竹木牍上,一般长一尺,所以书信也称尺牍或书札。《古诗十九首》中有首《孟冬寒气至》,诗中有一段:“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收信的人把信贴身小心地藏着,历三年之久,字迹都不曾磨灭。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出土过古代的信牍实物。1975年底至1976年春天,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墓(这是一座秦代的小型土坑木椁墓)中,出土了两件信牍。书信写在木牍上,木牍削得很薄。甲件保存完整,长23.1厘米,宽3.4厘米,厚0.3厘米,两面都有墨书文字,字迹尚清楚,有200多字。乙件保存较差,下段已残缺,残长17.3厘米,宽2.6厘米,厚0.3厘米,正面字迹比较清楚,背面近下部已被染黑,字迹很难看清楚。这两件信牍,是名叫黑夫和惊的兄弟俩给家中写的信。现将原信摘录于后,可见秦代民间书信的大概。

              甲件信: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节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裙褥者,母必为之,今与钱偕来。  其丝布贵,徒钱来,黑夫自以布此。愿毋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

              乙件信: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遗钱五六百  ,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室勿遗,即死矣,急急急……

              从这两件民间的普通信件,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人们书信的一般格式:

              首先,古时人们写信习惯把日期和写信人的署名致意放在信的开头。甲件的开头是:“二月辛巳,黑夫、惊再拜问中”,乙件则写“惊敢大心问衷”。信中的“中”和“衷”同  为一人,是黑夫和惊的兄长或弟弟。在古代,“敢”是习惯用语,是一种幼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或平级的谦词,  如同现在的“冒昧”,不能理解为“胆敢”、“不怕”。“再拜”“叩头”也是同样的情况。

              其次,给收信人致意以后,正文开始便是问候语言。黑夫和惊,先向母亲问候,问她身体是否健康。但是,用词“母毋恙也”,不一定理解是问句,如同现在所说:“母亲她老人家一定健康吧?”今日,我们写信,开头几句也用这种写法。

              再次,信件中提到写信的目的。今人往往用“今去信是为了……”或“去信不为别的,是为了……”。秦人信中则写“今书节到”,意思是“你收到这封信”。黑夫要求母亲看看安陆(地名)市上的丝布便宜不便宜,如果便宜,就买上丝布,再捎些钱来。要是丝布太贵,只捎钱来,黑夫就在当地买布做了。这些话都是由“今书节到”引出的。这种写法,今日也屡见不鲜。

              第四,“书到皆为报”,即收到信一定要把询问的情况都详细写在回信上。也是信件上通常写的话,往往作为书信的结束语。

              最后,民间的家信总要多谈些家常,古今都是如此。秦时的这两件信牍中,写信人问候亲友多人,也问了不少事情。

              到了汉代,民间书信往来,其格式仍与秦代相似。

              (选自《文物与语文》东方出版社,有删改。)

            • 8.

              (三)中国石拱桥(节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抗日战争的序幕。

            • 9.

                   ①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它们拼装成为桥墩;在桥墩上把它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②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会由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重量轻而强度高。桥梁构件的制造,一律自动化。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松软的土质中,可以加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采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③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各个构件都配搭成各种姿态,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④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

            • 10.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说明对象的角度看,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常见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喻、作比较等
              C.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D.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