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知火由清见柑橘和中野3号桠柑杂交育成,是国际水果公认的名贵品种.其外观看起来明显更大,更饱满;果实成倒卵形,多有突起短颈;果皮黄橙色,果面稍粗,易剥皮;果肉饱满,肉质柔软多汁,囊壁极薄而软、风味浓郁、香甜脆嫩、好吃不上火;糖度在13%以上,最高达17%,而且绝对原生态,最自然的味道,被誉为天下第一柑!
              (1)为了更好地宣传“丹棱不知火”,请你以“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不知火”开头,把上面这段说明文字改写得生动活泼些.(200字左右)
              (2)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到丹棱来录制“宣传丹棱不知火”的节目,请你写两句关于不知火的宣传标语.
            • 2.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浅浅一杯茶,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大众一 面来说,茶可以化腥解酒,待客迎宾.北京旧日的大碗茶是人们夏日解暑祛热的最佳饮料,茶馆是人们休闲、娱乐、社交、集会和交易的最佳场所,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中就可一见端倪.如今,老北京的茶馆大多     (xiāo  shēnɡ  nì  jì),四川的茶馆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人们泡茶馆、摆龙门阵好不自在逍遥.从雅文化的一方面来说,“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他们在茶香中酝酿诗情,泼墨挥毫,颇多雅趣.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酒阑更喜团茶苦”,“赌书消得泼茶香”,俱都深谙茶中真趣.
                南宋时期茶种和中国茶道传日本,明朝中后期日本高僧利休开创日本茶道,定下“和、敬、清、寂”茶道四规.知堂老人在《泽泻集》中曾对日本“茶道”有一精辟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日本的追求“静思”与中国的追求“雅趣”成为东方茶文化的两大代表.在东方的土地上,    
              【乙】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为国饮”.而楹联作为最小单位的独立文学作品,浓缩了汉语的精华.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在与茶结缘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茶联,如“得与天下同其乐,     ”、“     ;茶自峰生味更圆”、“     ,书能香我无须花”、“汲来江水烹新茗,     ”等.茶联,堪称中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不但有古朴典雅之美,而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注】:①知堂老人: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翻译家.自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p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B.
              (p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撇,横折钩
              C.
              (b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撇,横折钩
              D.
              (bā)“方”字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2)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3)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填入【甲】文第二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或诗意、或禅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诠释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B.或禅意、或诗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诠释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C.或诗意、或禅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提供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D.或禅意、或诗意的茶道,为陷入红尘的人们提供了修身怡情的最佳方式
              (4)下面四句分别填入【乙】文中横线处,可以构成四副茶联.请将这四句的序号,依次填写在的横线上.
              ①茶亦醉人何必酒       ②买尽青山当画屏
              ③不可一日无此君       ④泉从石出情宜冽.
            • 3.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安全的空中旅行
                ①现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但总有些人会认为飞机不安全.即使不得不乘坐飞机出行,整个飞行过程也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乘坐飞机不安全呢?他们在担心什么?
                ②很多人认为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车还是火车,如果遇到机械故障,一般可以停下来检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飞机就不同了.其实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停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相反,如果你认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行驶中随便停车检修,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近年来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高铁上,都出现过因停车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③颠簸在飞行中比较常见.遇到气流颠簸,飞机就变成了一个载着几百人的过山车,忽上忽下,乘客轻则心惊肉跳,重则人仰马翻…我们不得不承认,飞机颠簸起来可不像汽车在路面上颠簸那样.大型客机飞行在大气对流层的上部,接近平流层的底部(8000-11000米),对流层就是风雨雷电的所在之处.还好,现代客机一般都装备气象雷达,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的预报,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
                ④不过,阳光明媚时,你也别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无风三尺浪”.即使在没有云的高空,飞机也经常遇到“晴空颠簸”.这是大气活动造成的,通常出现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是与对流云团无关的乱流,气象雷达也监测不到.遇到这种颠簸也不可怕,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案,乘客只要乖乖地听从空乘人员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感受一下肾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
                ⑤有些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会问:为什么不给我降落伞?万一…我还可以跳伞!跳伞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跳伞这项运动可不像街头篮球一样,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开展.从几千米高、-40℃左右的空中跳伞,呼吸着稀薄的空气、面对未知的着陆点,你还有勇气和自信吗?而且几百人从4-6个舱门跳出飞机,你以为你是空降兵吗?
                ⑥实际上,在
              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
                ⑦无数事例证明:    .据统计,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积累三百万个航班,意味着你每天坐一次飞机,也要8200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飞行事故.
              (1)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空中旅行是安全的.
              (2)本文的说明内容是“安全的空中旅行”,第②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3)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绝大多数”有什么表达效果?
              (4)给第⑦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5)上飞机时有乘客要求发放降落伞.如果你是空乘人员,该怎样向乘客解释?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海上丝路
                  ①古老的中国以丝绸而著名.中国借丝绸打开了通往世界各国的大门,并且通过丝绸贸易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文明交流.提起丝绸之路,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的横贯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其实,除了陆上通道,古老的中国还经由海路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与“陆上丝绸之路”相对应,这条海上通道被后来的学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尽管“海上丝绸之路”不被众人所知,但实际上它比“陆上丝绸之路”延续的时间更长,所经过和到往的国家和地区更多,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始于秦汉.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药,遣徐福东渡,开辟了最早的东海丝绸之路.到了汉武帝时,中国的海船已经能远航印度洋,与南亚、东南亚各国进行丝绸贸易,这是南海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我们的古人还不具备与狂风恶浪做斗争的能力,海上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在唐代以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主要还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完成.唐宋两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期.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退出了西域地区,陆上丝路被阻断,海路成为主要的交通枢纽.而唐宋两代特别是到了宋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便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元明两代,统治者更是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迅猛发展.约15世纪初,明成祖派遣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大规模船队下西洋(指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印度洋),航行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③“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东海和南海两条航线.其中,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线.第一,南海航线:据史书记载,唐代时,我国的商船就已经可以到达阿拉伯地区.当时的南海航线主要从我国南部港口城市广州出发,向南连接东南亚,途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天竺(今印度半岛各国),再穿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最后到达大食(阿拉伯帝国).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也在不断拓展.元代南海航线已经拓展到了非洲,而到了明代,中国商船已经可以航行到美洲.南海航线把中国和三大地区即以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世界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中心.中国的丝绸以及“四大发明”主要是沿着南海航线,通过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传播到欧洲的.因此南海航线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第二,东海航线:最初的东海航线主要从山东的登州、莱州出发,向东经渤海到达朝鲜半岛,再绕朝鲜半岛到达日本.两宋时,由于北方为辽、金所占,港口城市随之南移,逐渐形成由泉州、明州等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到达朝鲜和日本的直航路线.
                  ④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对外输出最多的商品除了丝绸外,还有瓷器,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器之路”.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儒学对日本、朝鲜以及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虽然不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并随同华夏文化一道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⑤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中,从海外输入中国最多的商品就是香料.而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宗教文化的输入最为突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⑥“海上丝绸之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了鼎盛,但是在这之后,由于中国政府实行闭关自守和海禁政策,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与外界基本处于隔绝的状态.“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败.结果,曾经在世界上是先进的物质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后来却成了落后物质文化的代表.
                  ⑦“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告诉我们,只有对外开放交流,国家才会越来越繁荣,文明才会不断发展进步;反之如果闭关自守,封闭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自立于世界之外,国家只会倒退落后,文明也只会停滞不前.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国内的一批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重新对“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研究,要重新恢复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1)分别概括“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和走向衰败的原因.
              (2)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写一段话,使④⑤段内容顺畅衔接.
              (3)依据文章判断,下列第    幅图中的虚线最有可能是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注:A登州  B朝鲜  C日本  D明州  E马六甲海峡  F广州  G室利佛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