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仿生食品安全吗?
                                                        阮光锋
                  ①随着天气渐冷,吃火锅的人也越来越多,鱼丸、牛肉丸、虾丸等各种丸子成为了火锅里的“常客”.不过,最近有媒体报道称,现在很多肉丸,尤其是散装肉丸,价格明显低于原料肉的价格,都是淀粉加一些胶类物质、香精调制而成的.还有人认为吃了这样的丸子有害健康.那么,肉丸之类的食品还能吃吗?
                  ②事实上,这类含肉量很少或者没有肉,但是吃起来跟肉差不多的丸子,在食品技术中,有一个专属名词──仿生食品.仿生食品是通过食品技术手段,用普通食品模拟天然食品的营养、风味或形状,所以也有“人造食品”之称.仿生食品的诞生,扩充了食物资源,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③目前,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多的仿生食品就是仿生海洋食品和仿生肉制品.仿生海洋食品是以价格相对低廉的鱼类或者虾作为主要原料,加入大豆、鸡蛋清等辅料,进一步加工而成的一类风味和口感都与天然海洋食品极其相似的食品.日本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仿生蟹腿肉,这种仿生蟹腿肉是以海洋杂鱼肉加面粉、鸡蛋、豆粉及螃蟹壳熬制的浓汁,搅拌均匀后压制成柔软的蟹肉状.这种产品在日本及其他周边国家都十分畅销.
                  ④仿生食品听起来有点令人难以接受,也有人痛批这样的丸子是垃圾食品.不过,仿生食品并非完全没有营养,也并不一定不安全.仿生肉制品大多是用大豆蛋白加淀粉混合挤压而成,这样制作的仿生肉制品口感跟肉类差不多,大豆的高蛋白可以为仿生食品提供可以与肉类媲美的蛋白质.与真正的肉类相比,这种仿生肉制品脂肪含量更低,在肥胖及慢性病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适量用这样的仿生食品替代部分肉类,一来可以满足人们喜好肉类的口感和心理需求,二来也可以减少肉类和脂肪的摄入,对于控制体重等有积极的作用.
                  ⑤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肉丸质量国家标准,市场上销售的肉丸含肉量差异较大,有些商家会钻空子,将没有肉或者含肉很少的肉丸冒充好肉丸高价销售.
                  ⑥作为消费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营养需求,比如,如果你肉吃得很多、体重超标或者有“三高”,用含肉少的仿生肉丸代替纯肉丸反而是有好处的.同时,在选购肉丸时,要学会看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充分了解食品配料情况,明确产品的营养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
                                                                                (选自《百科知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请用下定义的方法对其进行说明.
              (2)文章的标题“仿生食品安全吗?”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③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2. ①在自然界有一群具有“特异功能”的细菌,它们以“吃”金属为生.首先发现的是一些“吃”铜的细菌.在20世纪初,一件奇特的事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在美国和墨西哥已开采完并被水淹没的旧铜矿中,发现了大量的铜!这些铜不像是有人放进去的,那么,它来自何处呢?科学家们猜想,可能是废矿渣中残留的铜,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跑”了出来.经过科学家的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将铜从旧矿渣中“请”出来的是一类对铜有着特别喜好的嗜金属细菌.这些细菌以铜为食,进行自身的代谢、生长繁殖,同时促使铜从含铜的硫化物中游离出来,富集到一起,使废矿“死而复生”.
                ②以上发现可帮了冶金业的大忙.科学家们认为,有着“铁齿铜牙”的细菌,可以帮助人们采矿和提炼金属,并解决了人们多年来未解决的矿渣再提炼的难题.把含有金属的矿石或废渣浸泡在含有嗜金属细菌的水中,就可以达到提炼金属的目的,由于细菌在探测、采集、提炼金属方面特殊的功效,促进了一种新兴冶金工业--生物冶金业的发展.
                ③首先,可用细菌来“寻金”.某些芽孢杆菌,如蜡样芽孢杆菌,对黄金有特殊的“敏感性”,它们可以嗅出黄金的气味.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这类细菌的分布、增殖数量、与黄金发生的特殊颜色变化等,作为探测黄金矿的依据.人们甚至做成微生物探针,带到野外去用来标示黄金的潜在储量.
                ④其次,就是利用细菌来“吃”黄金了.黄金是一种十分贵重的金属,虽然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但绝大部分地区的黄金矿产含量非常低.用化学的方法来提炼黄金,成本很高,大量金矿石只能提炼出极少的黄金.然而,栖息于自然界中的嗜金属细菌具有采金和炼金的本领,这些细菌们披挂上阵,利用小巧的身躯随水钻进岩石和矿渣的每一个微小缝隙中,将分散的黄金金属微粒聚集起来,形成天然的黄金矿床.人们就可以从细菌液浸提取物中收集到纯度比较高的金子.
                ⑤细菌这种“吃”金属的“特异功能”,不仅为冶金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而且还有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例如,全球大量的核废料正在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清洁这些有毒废料的常规办法通常非常昂贵,而且效果不佳.人类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核废料对环境的破坏.德国科学家发现了能够在核废料中生存的球形芽孢菌,它们能够清除核废弃场中的有毒金属.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以“吃”金属为生的细菌具有哪些“特异功能”?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第①段中“吃”“跑”“请”“死而复生”等词语,可以看出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 3.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标本:    
              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 败笔:    
              (3)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5)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第③段说明方法:    
              作用:    
              第⑤段说明方法:
              作用:    
              (6)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 4. 阅读《动物的忧伤》,完成下列各题.
                                             动物的忧伤
                                             谢尔盖耶夫
                  ①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
                  ②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动物也有.例如:雌天鹅死了,雄天鹅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从母狗身边拿走,母狗就会恼怒;受到宠爱的狗对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显得闷闷不乐,盼望主人早点儿归来.在米兰,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只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车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它每一次到火车站去,都要在那里耐心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车进站,等到乘务员全部离开火车站,它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垂着头,怏怏不乐地往回走
                  ③对高等动物来说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更原始的生物情形如何呢?它们是否也有某种类似的感觉呢?直接去问蝴蝶看来是得不到答案的,惟一的办法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对不同动物的习性进行研究.譬如,把它们与同类分开,不让它们接触,看它们的表现如何,观察它们是怎样忍受孤独和寂寞的.
                  ④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
                  ⑤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有许多动物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安慰.譬如猴子也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却也能生活得很好.
                  ⑥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有些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谈很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⑦有许多鱼也喜欢群居.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⑧有些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队伍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为成虫.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哪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⑨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选自《科学家谈新知识》)
              (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如果把文章开头一段“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改为:“动物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第②段画线部分是为了说明什么?
              (4)⑤-⑧段都依次说了那些动物的寂寞情形?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说明?
              (5)第⑥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由文中的信息得知蚂蚁和猴子哪种动物更难以承受孤寂?为什么?
            • 5. 甘露的秘密
                                                  仇春霖
                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了不得的“神物”,被认为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就像龙、凤、龟、麟一样,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听说域中喜降甘露,连当时的年号也以甘露命名.汉宣帝刘询,吴国的归命侯孙皓,西晋前秦的苻坚等,都曾以甘露作过年号.
                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 岁”,所以称为“天酒”、“神浆”.于是,它便成为那些妄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汉武帝为了吃到甘露,在长安城外的建章宫内建造了一座高二十丈、大七围的承露盘.清朝的乾隆皇帝梦想“长生久视”,也效法汉武帝建造了一座铜仙承露盘.一尊铜仙塑像,立于四米多高的蟠龙石柱之上,手托铜盘,祈求上天赐露.如今这座承露盘,仍坐落在北京北海公园琼岛西北面的半山之上.
                汉武帝和乾隆究竟得到天赐的甘露没有?古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我可以断定,在他们的承露盘里,永远也不会得到什么“天酒”“神浆”.因为所谓的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
                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2000多种.其中除五倍子蚜虫外,都是庄稼的大敌.危害庄 稼、蔬菜、果木的麦蚜、豆蚜、棉蚜、菜蚜、桃蚜、柑蚜、苹果绵蚜、葡萄瘤蚜、甘蔗绵蚜等,都是蚜虫家族中的成员,它们专靠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是农业的害虫.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那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了可以猎食的目 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植物遭到蚜虫的危害,有的发生卷叶病、黄萎病,有的发生肿瘤病、黑霉病,不仅影响正常生长,严重的还会大片地枯死,造成灾 害.法国昆虫学家莱拉特和凡拉在1880年曾作出一个估计,法国葡萄园受葡萄瘤蚜为害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00万法郎.1951年,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棉田,一度遭到棉蚜的侵害,结果使籽棉减产1.5亿斤.蚜虫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实在惊人!
                蚜虫吸取了植物的汁 液,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吸收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糖 分,然后把多余的糖分和水一起排泄出来,洒在植物的枝叶上,有的“其凝如脂”,有的“皎莹如雪”,这就是所谓的甘露.宋代文豪苏东坡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说:“此露天降,着草木上,如饴糖.”蚜虫的排泄物确实含有较多的转化糖、甘蔗糖和松子糖.据分析,其中碳水化合物占70%左 右,糖精占20%以上,蛋白质占3%.说它有滋养作用,确是诚言不谬.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实在想不到这东西竟来自小小的蚜虫.
                最早揭穿甘露的秘密的是我国明代学者杜镐,他说:“…此多虫之所,叶下必多露,味甘,乃是虫之尿也.”一泡虫尿,竟被那些昏庸的封建帝王当做天赐的“天酒”、“神浆”,实在荒唐得可笑!
              (1)根据文章的说明内容,简单概括甘露的特点.
              (2)帝王、贵族、豪强们对甘露梦寐以求的原因是什么?
              (3)概括甘露产生的代价.
              (4)概括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列出三种即可)
              (5)一泡虫尿,竟被那些昏庸的封建帝王当做天赐的“天酒”、“神浆”,实在荒唐得可笑!”你从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 6.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亭的建筑艺术
                                               王振复
                ①亭子,较多地出现在中国园林文化景观之中,具有休憩、凭眺的实用功能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②亭子又名凉亭,是中国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释名释亭》说:“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亭的功能是“停”,即供人休憩.亭子是一种只有立柱支撑顶盖、四周无墙体(或一侧无墙体)的空间通透的建筑物,亭多设于园林、名胜与通衢之处,有时也建靠在山顶、水边等地,亭子的造型非常丰富,以轻盈俏丽者居多.
                ③亭子是中国园林的重要景观,造园家往往将亭子巧妙地组织到美的园林境界之中.在园林中,亭有半亭与独立亭之分.半亭常常与走廊相联系,依墙而建.如苏州拙政园的倚虹亭(东半亭)与“别有洞天”(西半亭),半亭给人以“依偎”之感,融于园林环境之中,或探出檐角,十分灵秀,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独立亭则常建于园林的池水之畔、小山之巅、花木丛中或道路交叉之处等,其造型很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协调,如苏州拙政园有雪香云蔚亭,独立于一个小坡之上,其长方形的平面,正与平缓的坡地相协调.拙政园另有扇亭,建于水岸外凸之外,因而此亭也以凸面向外,这在建筑符号“语汇”上取得了统一.独立亭的文化审美特征,是醒目、鲜明、美感强烈.
                ④园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为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角形为多见,也有三角形、缺角形、梅花形、海棠叶形与扇形等造型.这大约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几何形与自然形.比如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小沧浪亭等,平面为六角形.拙政园的竖亭,平面为圆形.苏州西园的湖心亭,平面为八角形.苏州环秀山庄的海棠亭,平面为海棠叶形,是很别致的一种造型.
                ⑤亭子的“艺术性”,表现为三方面:
                ⑥第一,作为艺术审美对象,亭子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构景的重要手段,所谓“亭台楼阁”,亭在园林中是颇为活跃、令人注目、比较空灵的一个审美因素.那种小巧玲珑、反宇飞檐的“俏”模样,往往给人以优美的感觉.
                ⑦第二,亭子的原始艺术功能是供人歇脚休息,这一功能既是实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且以实用性功能为基础.在园林中,亭子往往是供游园者休息的地方.亭,好比是游园路线上的一个美的“休止符”,它在构景上,使得园林这整部“乐章”显得抑扬顿挫,张驰有致,亭子是令人精神舒放的场所,当游园者游园感到疲劳之时,到凉亭小憩一下,感觉一定是很美好的.
                ⑧第三,亭子本身是美的景观、审美对象,同时又是一个欣赏园景的出发点,亭子具有凭眺的艺术功能.人在亭内,凭眺园内诸景,或是远眺湖光山色,有“快哉”之感.
                ⑨总之,亭的“艺术性”很丰富.从审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是小巧的,造型秀美;空间开敞,有“虚”的性格;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成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一种优美的“旋律”.
              (1)关于本文的说明对象,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苏州拙政园的特征.
              B.亭的建筑艺术.
              C.作为我国的传统建筑,亭所具备的三大功能.
              D.园林设计师怎样将亭子巧妙地组织到园林之中,便之更具审美功能.
              (2)关于亭子的造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亭子是中国园林的重要景观,它的造型非常丰富,以轻盈俏丽者居多.
              B.园林中,亭有半亭和独立亭之分,独立亭常与走廊相联系,依墙而建;而半亭则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协调.
              C.园林之亭,按平面的造型来划分,大约可以归纳为几何形与自然形两类.
              D.园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为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角形为多见,也有三角形、缺角形、梅花形、海棠叶形与扇形等造型.
              (3)有关亭的艺术性,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亭子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建筑小品,它小巧玲珑,造型丰富秀美,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B.亭子在整个园林的构景上,使园中景致张弛有致,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C.亭子具有凭眺的艺术功能.人在亭内,凭眺园内诸景,或是远眺湖光山色,有“快哉”之感.
              D.亭子的原始艺术功能是供人歇脚休息的,也就是它的实用性,并没有其它的审美功能.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从审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是小巧的”,“常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②段主要运用引用资料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亭的功能和建筑特点.
              C.第④段采用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条理清晰,浅显易懂.
              D.第⑦段“亭,好比是游园路线上的一个美的‘休止符'”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5)下列有关亭台楼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B.在古代,亭子常常是送别的场所.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满湘我向秦”一句,就流露出忧伤的离别之情.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的是诗人崔颢登上岳阳楼时的情怀.
              D.“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这幅对联是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题写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在乐山城区发生的时间是上午9时06分,此时天空会突然黑下来,太阳会被月亮完全“吃掉”,看上去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周围一圈耀眼的光芒,随后逐渐东移.
                所谓“食”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此次日全食的初亏时间在乐山是7点57分57秒,食既到生光从9点03分12秒到9点07分15秒结束.重庆市发生的时间比乐山晚10分钟.
                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将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观看到日全食的时间将持续6分钟,预计我国将有3亿人可以看到.只要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遮挡,办公室或自家阳台都是很好的观察点.
                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会漆黑一片,如运输、建筑等行业都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4-5分钟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不要惊慌,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同时,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
                早在19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根据日食和月食的规律就推算出今年7月会发生全球性日全食.两年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发布确定性消息,今年7月22日,在中国境内可以观测到21世纪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根据推算,下次发生全球性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而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则是2309年.
              (1)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叫“日全食”.
              (2)文中说“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此次日全食为什么说是“最壮观的天象”?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有什么作用?
              在日全食发生时,
              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
              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
              (4)对此次日全食移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A.由东到西        B.由西到东             C.由北到南
              D.由南到北        E.由乐山往重庆移        F.由重庆往乐山移.
            • 8. 阅读面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动物也在全球化
                                           张凯峰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论.
                ②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观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己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④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⑤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成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生物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
                ⑥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太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⑦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目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选自《语文新圃》2009年第1期,略有改动)
              (1)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从文中看,造成“动物全球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3)文章第⑥段说明的结论是什么.请具体分析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结论:    
              分析:    
              (4)请从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个句子并进行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家发现删除记忆方法
                假如记忆可以删除,那么人生该会多么美好--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去保留那些美好的记忆,然后完全不留痕迹地删除掉那些让人痛苦的记忆,就像喝了传说中的忘怀水.
                这一美好愿望今后也许可以得到实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称未来有望能够利用化学手段抹去令人感到痛苦不堪的记忆,并将有助于治疗恐惧症和应激障碍等.这项研究是由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研究小组和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合作,研究出利用化学手段可以有选择性地删除小白鼠大脑中痛苦的记忆,并且不会破坏小白鼠大脑组织,使清除不想拥有的记忆成为可能.他们从小白鼠大脑中成功分离出记忆分子,并利用这种分子清除了它不愉快的记忆.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将老鼠放到一个小房间里,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反复电击小白鼠,因此,老鼠脑海中对这个房间和声音产生了痛苦的记忆.当再一次进入这个房间或听到这种声音时便会变得惶恐不安、身体不停地颤抖.研究人员将小白鼠放到同一个房间内但并没有播放录音,并给它注射被称为CamKII蛋白质,它仅仅忘记了这个房间给它造成的恐惧,但是下一次播放录音时,依然会恐惧颤抖.然后,研究人员将小白鼠再一次放到这个房间并播放让它感到恐惧的录音,并注射这种蛋白质.随后再将它放在同样的环境中并播放同样的录音,小白鼠表现正常,并没有恐惧状态的产生.这表明删除一段不愉快的记忆需要在同时回忆令其感到痛苦的记忆或者恐惧的情况下注射这种药物.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神经细胞》杂志上.研究负责人乔•特斯坦博士在论文中称:“虽然记忆是伟大的老师,对于生存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但是有选择性地删除一些难以接受的记忆,例如造成心灵创伤的战争记忆或恐惧心理,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生活的更好.”然而,研究人员称这种方法抹去的仅仅是令其痛苦难忘的记忆.
                这项突破令人感到兴奋,研究人员相信,最终可以研制出帮助人们管理记忆的方法.但是钱博士警告称,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还将需要数年,因为人的大脑要比老鼠的大脑复杂得多.同时,他并不赞同把这种技术用于清除人们由于失恋而造成的痛苦记忆,他说:“如果人们经历了一段失败的恋爱,用药物来忘记那个人和那段恋情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本文报道了一项什么研究成果.
              (2)假如人的记忆可以删除,可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分点概.
            • 10.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榄雌、海桑、红茄冬等.适宜生长在风干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红树林四季常绿,因其树皮中含有一种称为“单子”的化学物质而显红色,故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水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中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
                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所以海南自古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可作鞣(ru)料和染料;有些红树植物木质坚硬,耐腐蚀,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某些红树植物还可入药,能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病、癌症等.
                红树林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天然的海防卫士”.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另外,红树林还有较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由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特殊,所以种类相对贫乏.全世界共有23科、34属、81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东方型,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种类较为丰富;西方型,分布于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非洲西海岸,种类相对贫乏.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节选自苏宗祺《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
              (1)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
              (3)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
              (4)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先后介绍了红树林的        、生态学研究价值、    .  
              (5)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