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柳和折柳赠别
                  ①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辅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甚至一些惜别怀远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比如“
                  ②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青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和“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借柳条随风飘拂,似牵人衣,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十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十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寓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实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③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柳的崇拜.
                  ④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是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晨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⑤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支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逐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驱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
                  ⑥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虽然谈不上贵重,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愿--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
              (1)根据上下文,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诗句依次是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②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2)第⑥段划线句“这样的认识”指的是:        
              (3)古人折柳赠别的原因是:            
              (4)本文是从“折柳赠别”的, 原因  和等方面介绍古人“折柳赠别”这一习俗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为什么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说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断了可以重新生长,倒着插,横着插都可以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命力给十分重视草木的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地.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
                  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这段文字按_    顺序进行说明,其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3)“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一句中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能否删掉?为什么?
            • 3.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王瑞良
                  ①每当飞机失事,人们都急切地希望尽快找到黑匣子.特别是在机毁人亡的情况下,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
                  ②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神秘失联.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确认MH370坠毁在南印度洋海域.至此,各方的救援力量正式转向搜寻黑匣子.
                  ③黑匣子是由芬兰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在二战时期发明的,其初衷是为了记录试飞过程中的各种重要数据,为改进设计、制造出更精良的飞机提供数据.
                  ④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到7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事实上,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色或橘黄色.
                  ⑤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总体,一种是“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⑥座舱语音记录器由拾音盒和记录盒组成.前者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可以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界通信的音响信息全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记录盒.记录盒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⑦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自动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高度和速度,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航向,氧气和烟雾情况,驾驶员输入控制系统的指令,各台发动机工作的参数,油料残量,油箱温度和液压系统情况,以及通信系统的状况等各种资料.一般飞机能记录1000多项数据,大型喷气客机记录的资料则多达3000项.不过,造成飞机失事的可能性数不胜数,目前的飞机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
                  ⑧无论是哪种记录器,通常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这个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所用材质多为钛合金.它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
                  ⑨此外,黑匣子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声波脉冲信号,其作用半径可达1.6千米.这种犹如心跳般规律的无线电波信号,就像黑匣子向人们“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它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
                  ⑩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11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他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30天后,信号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⑪由于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因而会给分析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增加难度.以这次MH370事件为例,如果MH370从马方军用雷达屏幕上消失后又飞行了5个多小时,那么飞机突然偏离航线那一刻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就无法通过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还原,有些谜团依旧无法解开.  
              ⑪⑪⑪(节选自《科学24小时》2014年第6期,有改动)
              (1)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
              (2)本文⑧-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
              (3)分析“目前的飞行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一句的语言特点.
              (4)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黑匣子并不黑,发明黑匣子的初衷也不是为了空难调查.
              B.座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C.飞机失事30天后,黑匣子发出的信号会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D.现在的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将来可以采用将飞机的及时状态通过卫星传递给地面接收站的方式,使人们在飞机失事后从接收站收到的资料中推断事发地点,使搜救行动更为有效.
            • 4. 阅读下面的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打盹的金属
                                                    杨先碧
                  ①2011年4月1日下午,美国一架波音737客机紧急降落在亚利桑那州的一座军事基地.乘坐这次航班的布伦达•里斯回忆道,她当时听到一阵“类似枪声”的声音,飞机在5分钟内急降7600米,所幸成功迫降,一名空乘人员受轻伤.事故发生后,航空安全专家赶赴现场进行检查.调查结果显示,机身中段上方出现了一个长达1.8米的破洞.
                  ②安全专家表示,机身出现破洞是由金属疲劳现象引起的.人累了就会有疲劳的感觉,金属也会产生疲劳.人过度疲劳后会引发身体的疾病甚至死亡,而金属疲劳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它可能导致群体的伤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倘若这架美国飞机的破损位置在发动机或机翼等关键部位,那么将很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③那么金属为何会疲劳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找一把铝合金汤匙,然后从汤匙柄的根部将汤匙微微弯曲数次,最后金属柄就会断裂.人的疲劳感来自于长期的劳累或一次过重的负荷,金属也是一样.金属的机械性能会随着时间而渐渐变弱,这就是金属的疲劳.正常使用机械时,在重复的推、拉、扭或其他的外力作用情况下都会造成机械部件中金属的疲劳.这是因为机械受压时,金属中原子的排列会大大改变,过强的压力会使金属原子间的化学键断裂而导致金属裂开.
                  ④科学研究表明,金属疲劳并非完全难以检测.近年来,科学检测手段的应用已经避免了不少因金属疲劳而可能发生的事故.工程师对这些金属建筑或机械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安全.所有的金属表面都存在微小缺陷,但绝大部分都是肉眼难以看见的.这些瑕疵会使应力在该处产生,当负载过重或是多次猛烈晃动,都会出现金属疲劳,从而导致金属断裂.现在,冶金学家使用显微镜来检视一些金属表面的瑕疵,他们将研究一种保护方法,以免金属疲劳.在使用金属部件时,工程师必须要测试金属的结构,用电子计量器可以测量压力以及因压力对金属器件造成的伤害,以便研究如何减少金属破裂的概率.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研制出了一种“聪明涂料”.这种涂料乍看之下和普通涂料没什么区别,但却掺入了钛酸铅粉末.当人们敲击涂有“聪明涂料”的金属板时,涂膜中会产生电流,这股电流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金属疲劳程度.
              ⑤在如今这个机器时代,有没有可以适当提高金属的“健康”程度,让金属尽少出现“疲劳”现象的办法?好在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改进和强化金属的方法.
                  ⑥古人懂得通过“锻炼”让金属变得“强壮”,所谓“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而“锻炼”一词原本就来源于人们对金属的锻造.锻炼金属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热处理,例如对钢不断回火和捶打,使其韧化,从而更加“健康”.
                  ⑦当然,在设计机械的过程中,一些微小改变也会有明显的作用.比如,减少开孔、挖槽和切口,尽可能地消除零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零件表面的光洁度,保护表面不受生锈腐蚀之害;辗压零件的表面,使材料表面强化,从而不易产生微细裂纹等.
                  ⑧此外,还有一种方法能使金属更加“强壮”--向单一金属中掺入其他物质,填补金属原子间的空隙和瑕疵.如果掺入的物质是金属,就可以制造出合金,两种金属能够相互填充彼此的空隙而使金属强度增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研制出更多含有金属的复合材料,如金属和玻璃纤维或塑料的合成物.这些复合材料不但能让金属保留原有的强度,更能增加纤维和塑料的韧性,使这种复合材料不再轻易疲劳.
              (1)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文意,给“金属疲劳”下一个定义.
              (3)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研制出了一种“聪明涂料”.(为什么称这种“涂料”为“聪明的涂料”)                                                       
                  ②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找一把铝合金汤匙,然后从汤匙柄的根部将汤匙微微弯曲数次,最后金属柄就会断裂.(指出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让金属“强身健体”的方法有哪些?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王瑞良
                  ①每当飞机失事,人们都急切地希望尽快找到黑匣子.特别是在机毁人亡的情况下,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
                  ②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神秘失联.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确认MH370坠毁在南印度洋海域.至此,各方的救援力量正式转向搜寻黑匣子.
                  ③黑匣子是由芬兰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在二战时期发明的,其初衷是为了记录试飞过程中的各种重要数据,为改进设计、制造出更精良的飞机提供数据.
                  ④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到7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事实上,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色或橘黄色.
                  ⑤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总体,一种是“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⑥座舱语音记录器由拾音盒和记录盒组成.前者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可以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界通信的音响信息全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记录盒.记录盒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⑦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自动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高度和速度,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航向,氧气和烟雾情况,驾驶员输入控制系统的指令,各台发动机工作的参数,油料残量,油箱温度和液压系统情况,以及通信系统的状况等各种资料.一般飞机能记录1000多项数据,大型喷气客机记录的资料则多达3000项.不过,造成飞机失事的可能性数不胜数,目前的飞机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
                  ⑧无论是哪种记录器,通常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这个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所用材质多为钛合金.它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
                  ⑨此外,黑匣子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声波脉冲信号,其作用半径可达1.6千米.这种犹如心跳般规律的无线电波信号,就像黑匣子向人们“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它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
                  ⑩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11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他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30天后,信号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⑪由于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 近两小时的信息,因而会给分析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增加难度.以这次MH370事件为例,如果MH370从马方军用雷达屏幕上消失后又飞行了5个多小时,那么飞机突然偏离航线那一刻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就无法通过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还原,有些谜团依旧无法解开.
                                                           (节选自《科学24小时》2014年第6期,有改动)
              (1)请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信息,抓住本质特征,给“黑匣子”下一个定 义.
              (2)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
              (3)本文⑧-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
              (4)分析“目前的飞行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一句的语言特点.
              (5)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黑匣子并不黑,发明黑匣子的初衷也不是为了空难调查.
              B.座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C.飞机失事30天后,黑匣子发出的信号会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D.现在的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将来可以采用将飞机的及时状态通过卫星传递给地面接收站的方式,使人们在飞机失事后从接收站收到的资料中推断事发地点,使搜救行动更为有效.
            • 6. 阅读《带你认识云技术》(葛浩菁),完成下列各题.
                  ①有天,单位同事张老师电脑磁盘出现问题,只剩下一个C盘.如果只是单纯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那就简单了,惟一矛盾是磁盘中的数据是否有备份?让人庆幸的是张老师前期都已将重要数据传到了百度云.真切感受到云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真正来到了“人云亦云”的时代.那么什么是云技术呢?
                  ②要解释清楚云技术,先来说个故事.1878年,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而电灯泡只能使用直流电,由于直流电的特性,不能远距离传输.人们为了使用爱迪生电灯泡,只好自己发电.这样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开始独立发电.独立发电使得小型私人电厂遍地开花,由于长期为这些电厂提供设备,爱迪生成立的通用电气公司趁机发了大财.后来有个叫做英萨尔的人意识到,如果能够建立一个“中央电厂”,就能建立高效率的电厂,只要通过一根电线,电能就能运输到各处使用,不用每个用户大量投资才能使用电灯泡,岂不更好?这个设想只有交流电可以实现,因为交流电可以远距离传输.结果英萨尔胜出了.
                  ③故事中取代私人发电厂的“公共电网”,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云技术”.每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相当于私人电厂,而公共电网可以看做是今天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服务和应用.现在我们给出一个准确定义,云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④云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每个用户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甚至是为零的资本支出,获得功能、扩展能力、服务和商业价值.很多公司也对云技术进行解释,把云技术的目标定位在把一切都拿到网络上,云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比如刚才提到张老师把自己的文件上传到百度云中,这个百度云其实是由百度公司提供给张老师使用的免费云存储空间,
              称作云盘.解决了张老师数据备份的问题,而这种解决方案并不需要张老师付费或者付很少的费,他就能够获得云盘功能和服务.
                  ⑤目前的云技术提供商主要有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和谷歌云,主要提供云物联、云安全、云存储、云呼叫、云教育、云会议等,普通大众应用最多的是云存储,知名的有百度云、腾讯的微云、云相册等.而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选自《青少年科学探究》
              (1)本文围绕“云技术”,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分析第②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②第④段中加点的“通常”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和表格,完成后面问题.
              【链接】
                  材料1:经过2014年一年的酝酿,2015微信红包总量创下历史新高,峰值1400万次/秒,8.1亿次每分钟,微信红包收发达10.1亿次.
                  材料2:下表是一项关于“您参与微信抢红包的原因”调查汇总表,(本次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116份)
              选     项小计(人)比   例
              有一定的红包金收入2118.107%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持社交关系7362.93%
              微信支付便捷1613.79%
              其他原因65.17%
              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两点主要结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7. 课外文段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
                  ①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的.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②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风格.
                  ③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④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
                  ⑤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⑥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唐代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建筑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所以我们发现清朝的狮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楼庆西《中国小品建筑》)
              (1)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介绍狮子雕塑的源起.
              B.介绍狮子雕塑在传统建筑中的作用.
              C.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特点及其变化.
              D.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唐代石狮高大威猛,腿爪粗壮有力,造型上多用夸张的手法.
              B.宋代石狮比唐代更具有写实性,头部及四肢等细部刻画得很真实.
              C.唐代石狮呈现的风格与唐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D.宋代石狮的雕刻技术比唐代更加成熟,但气势却远不如唐代.
              (3)文章③④⑤三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8. 维生素B12的是非
                                              方舟子
                  ①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某种功能饮料标注维生素B12含量为7.60微克,是成人日适宜摄入量的3倍.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体过量摄入维生素B12会产生毒副作用:有些人可能有过敏反应,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②但是根据美国医学科学院的报告,至今未发现过量摄入维生素B12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所以没有设置每日摄入量的上限.例如,在一次临床试验中,试验对象每天口服1000微克维生素B12,长达5年,也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国内文献偶尔有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导致过敏的报道,但那是注射,不是口服,很可能是由于制剂里的杂质导致的.不太可能有人会对口服一种必需营养素过敏,否则是难以生存的.
                  ③因此不用担心维生素B12会摄入过多,该担心的是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维生素B12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红细胞形成、神经功能和DNA合成所必需的.如果缺乏维生素B12,人会感到虚弱、疲惫、没有食欲、便秘、体重减少,严重时患巨幼细胞贫血,大脑和神经系统出现严重的不可逆损伤,导致痴呆.只有动物性食物,例如肉、蛋、奶,才含有维生素B12,植物性食物里是没有的.某些植物性食物,例如螺旋藻,含有类似维生素B12的物质,但是不能被人体利用,被叫做伪维生素B12.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都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人吃下去后,在胃里由胃酸和蛋白酶将维生素B12和蛋白质分离开,然后,分离的维生素B12与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结合在一起,在回肠末端被吸收进血液里.
                  ④从维生素B12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其吸收过程,可以知道容易缺乏维生素B12的有这么几类人.一类是素食者.他们不吃动物性食物,当然无从摄入维生素B12.所以严格的素食者必然是维生素B12缺乏症患者,素食是不健康的.不过,现在素食者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B12制剂,或通过吃添加了维生素B12的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
                  ⑤一类是老人.5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10~30%患有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不足,没法把食物中的维生素B12 与蛋白质分离,也就没法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所以美国医学科学院建议,5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通过口服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因为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里的维生素B12是分离的,老人即使患有萎缩性胃炎也可以吸收.这也可算是天然的东西未必比人造的东西好的一个例子.
                  ⑥年轻人也有可能患维生素B12缺乏症.例如如果患有胃、肠方面的疾病,会影响到对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的吸收,也需要通过口服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有的人患有一种叫作恶性贫血的自身免疫疾病,胃壁细胞遭到破坏,不能分泌与维生素B12结合的糖蛋白,也就没法吸收维生素B12,从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和神经系统损伤.这些人即使是口服维生素制剂也没法吸收维生素B12,只能是通过注射维生素B12来补充维生素B12
                  ⑦调查表明,维生素B12缺乏症其实相当普遍,在一般人群中受影响的比例在1.5%到15%之间,许多人为何会患维生素B12缺乏症,原因不明.在这种情况下,补充维生素B12制剂,或用维生素B12强化食品,就显得很重要.以“专家”的身份妖魔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信口开河夸大维生素B12摄入过量的害处,是很不负责任的.
              (1)文章第③段中,为什么说“不用担心维生素B12会摄入过多,该担心的是维生素B12摄入不足”?请结合上下文概括回答.
              (2)文章第④~⑥段所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其作用.
              (3)结合上下文内容,回答下面括号内的问题.
                  ①“国内文献偶尔有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导致过敏的报道,但那是注射,不是口服,很
              是由于制剂里的杂质导致的.”(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
              也可算是天然的东西未必比人造的东西好的一个例子.”( 此句中“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有人认为,既然维生素B12摄入多没有不良反应,那就是给功能饮料辟了谣,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喝功能饮料了,喝再多也没有关系.请你根据【链接】及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
                  功能饮料: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饮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包括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和其它特殊用途饮料三类.功能饮料主要作用为抗疲劳和补充能量.
            • 9.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三代同堂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着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
              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 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 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
              (3)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4)请写出选文第⑥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5)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 10. 阅读《当语言死亡时》,回答下列各题.
                                                 当语言死亡时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③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⑥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⑦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选自2010年第2期《读者》,有删改)
              (1)按要求填空.
                  围绕“语言的死亡”,文章从    →语言死亡的原因→           四个方面做了说明.
              (2)请说明语言死亡的根本原因.
              (3)第③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想象一下,当语言死亡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哪些变化?请写出你的感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