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贵有“筋骨”

              ◆陈鲁民

              ①文贵有筋骨,有了筋骨,文章就立起来了,就有生命了。古今中外,那些能流传下来的名文,无一例外都是靠筋骨支撑的。

              ②何谓“筋骨”?即作品中表现的深刻思想、非凡见地与胆识正气。

              ③(A)人需要筋骨,有筋骨可顶天立地、叱咤风云,无筋骨就是行尸走肉;文也需要筋骨,有筋骨可流传古今、启人心智,无筋骨则是一堆毫无价值的文字符号,写得再多也无意义。

              ④文之筋骨,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可以表现为一段精彩议论,如保尔在战友墓前的那段著名自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筋骨。筋骨也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情节,一个立体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如《阿Q正传》里的那个瘌痢头阿桂,“精神胜利”的超级模特。筋骨还可以是一个闪光的思想,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所思所想:“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筋骨,甚至可以是一句能传世的名言,譬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⑤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有筋骨的人方能写出有筋骨的文字。范仲淹胸襟开阔、志向高远,每以天下为己任,因而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流传千古的不朽文字。梁任公正气沛然、胆识过人,所以才写出《少年中国说》那样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文字。鲁迅铁骨铮铮、嫉恶如仇,笔下文字也如匕首、似投枪,令众多魑魅魍魉现形,让那些“不是东西者流缩头”。

              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有境界品自高。同理,文有筋骨气自雄。文章有了筋骨就有了生命、魂魄、气势,有了存在的价值。(B)诗歌有了筋骨,就有了“李杜诗篇万古传”;史论有了筋骨,就有了“班马文章勘墨铅”;散文有了筋骨,就有了前后《赤壁赋》;小说有了筋骨,就有了中国小说四大名著。而且,有了筋骨,短章可有清绝精悍之美,长篇可有丰腴博大之美,古文可有古朴典雅之美,今文可有现代时髦之美。

              ⑦时下,各种文章铺天盖地,多如恒河之沙,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但多数是平庸篇章,还有不少等而下之文章,既无思想性,也无艺术性,更无观赏性,形同文字垃圾。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自己没“筋骨”,没思想高度,没境界担当,没胆识正气,亦没生活积累,指望他们写出有筋骨的作品,也实在是有些难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每个作者在下笔之时,不妨自问:本文有筋骨吗?                                    (选自《湖北日报》,有改动)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阅读第④段,概括出“文之筋骨”的四种表现形式。 (3) 请你仿照第⑤段划下划线的句子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梁任公正气沛然、胆识过人,所以才写出《少年中国说》那样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文字。

              (4) 选文第⑦段可以删掉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5)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任选一个划横线的句子(A)或(B),分析其作用。 (6) 积累链接:文贵有筋骨,人亦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抗金杀敌,收复北方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2.

              ①2013年11月23日,湖南卫视主持人杜海涛给韩国影星下跪颁奖,引发全国网友指责,说他丧失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其实早在几十年前,著名画家徐悲鸿就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它至今还在警示我们,人活着,一定要有尊严!

              ②什么是尊严呢?尊严,指的是一个人不容侵犯的崇高地位或庄严身份。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

              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问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能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凛然正气,拒绝高官厚禄,慷慨赴死,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不失个人的尊严,一片丹心永载汗青!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掉地去维护国家酌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叔: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当然,讲尊严并不等于妄自尊大。我们不能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胡乱轻视别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伤害别人的自尊,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不叫有尊严。

              ⑧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第①段杜海涛下跪一事有何作用? (3) 全文结构方式是     ,第②段分析      (五个字),③到⑥段分析      (七个字),这是      的结构方式。 (4) 除了举例论证,第④段划线句子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从全文角度看,文章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 3.

              [一]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①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路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

                 ②有个读小学的孩子,尽管平日说话做事显得很机灵,可学习并不用功,于是,学习成绩不免受到影响,有一次竟还考了不及格。对此,孩子的家长不以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后一定会赶上去的。因为放任自流,缺乏与学校沟通,缺乏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和正确引导,孩子成绩每况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的自信,源于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智商高”?后经了解,原来,他听信了爱因斯坦孩提时的“故事”。

                 ③殊不知,这个传说中的故事,该是以讹传讹的产物。真实的情况是: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而不是后来认为的劣等生。这个说法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同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长“失望”的是,爱因斯坦12岁就开始自学微积分了。

                 ④也难怪,有识之士直言不讳:“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包装,很多重要事实都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们为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由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当人们听完许多关键细节被故意忽略后的不厚道的“故事”后,有可能会出现“事故”——因为人们听信之,“以为从此以后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是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⑤一个人的成功,是基础条件、机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赋经历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功人士要重新复制自我都不可能,遑论后人一定能复制成功。真正能够复制成功的,便是自我彻悟、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⑥英国剑桥大学对从本校毕业的曾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并非天才,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大多也是埋头学业,成绩优异;工作后,有的潜心科研,有的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最终走向辉煌,名利双收。而美国一本知名杂志对各界成功人士的调研同样表明:在天赋、智慧、机遇、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奋。

                 ⑦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聪明,相信取巧和走捷径,只须在乎自己的判断,在乎勤奋、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选自《幸福悦读))2011年第10期)

              (1)作者在本文中反对____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所提到的“故事”和“事故”分别指什么?

              (3)文章列举了三位成功人士的真实情况,作用是什么?列举两项调查研究的作用又是什么?

              (4)请举一个因为“勤奋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事实论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艺人

                 ①腊月,无雪,天气冷得石头都呲牙。早上拱腰缩肩地开了小店的门,点起小炭炉,红红的火在炉肚子里欢快地弄腾。风硬硬的,敲在窗上的手指如一截枯柴。冷,穿皮刺骨的冷中,却透给人一种安宁。围着火炉静静地看书,心如止水。

                 ②开着一家小话吧,生意冷清。初开时,在网上告诉朋友,自己找了事。朋友说,开话吧是一件善事。我喊,是要挣钱的。其实骨子里就不是一个生意人,哪能挣得那份辛苦钱。已经开着两家店的小姑子对我评价是,没有让钱追着跑的动力。笑。

                 ③风是个爱打听事的老女人,隔一会儿就把门推开。闪进来看一眼,又忙忙地拐走了。我赌气,把门从里锁上。我在读海子的诗。海子说:平原上有三个瞎子/要出远门/红色的手鼓在半夜/突然敲响……我听到鼓声在我的耳边,咚咚响起,清晰悦耳。抬头,一个卖艺的老人站在我上了锁的门外。老人的右肩上斜挎着一根分不清色的鼓带,胸前一面朱红的鼓,烈烈的一团火。老人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拔弄着,那些声音在寒风中跳着,舞着,红红火火。老人一定站在风中敲了很久,可老人没有喊我开门,连玻璃窗都没有敲一下。

                 ④虽然听不懂老人侉里侉气的唱词,可我知道这个小曲是送给我的。心暖暖的,给点小钱,并把老人请进来,让他烤烤火。老人不肯坐,站在炉边。卑歉地说烤烤就好。老人伸手烤火,我看到那双手黑黑的,皴裂的口子还在渗着血水。我忙把眼睛移开,我怕我的目光让老人难为情。可是老人已经把手缩到后面。腰鼓被时间被风雨磨擦得又光又亮,我小店里的东西都趴在他的鼓上摇晃。他冻成紫茄子的脸,也印在鼓身上,有点丑。

                 ⑤为了不让老人拘束,我主动和老人拉话。我盯着他的腰鼓,在我有限的知识里,想着信阳腰鼓湖南花鼓。便问,河南人?不答,又问,湖南人?他哈哈地笑着说,山东人。我记得山东大鼓。可那是又扁又圆的物件。

                 ⑥毕竟是久跑江湖的人,笑过后,话儿就多起来。老人说,他一年四季都在外面跑,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唱到哪儿就在那儿挣点钱,生活在那个地方。大城市小乡村都跑,新疆西藏跑过,江西浙江跑过,山西陕西跑过,最南边的广东深圳也跑过。我注意到老人用“跑”来形容他的路程,而不是用“去”这么一个轻飘飘的字。跑是个有活力的,精神劲很足的字,就像老人的笑容。老人说这些话的时候有着骄傲的口气,一个人走南闯北丰富的阅历是他向听众夸耀的资本。最后老人特别强调说,他是有手艺的人,凭手艺走南闯北。凭手艺吃饭挣钱。我知道他想告诉我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不是靠别人的施舍过活,他有手艺。

                 ⑦鼓声渐远,我看着眼前一段白墙,似乎刚才没有一个笑声朗朗的老人来过。羡慕起来,羡慕老人自由地来来去去。只用一面鼓,便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都带在路上。羡慕老人不受生活的束缚,在行走中寻找快乐,再把快乐带给每一个人。而我是一个忘记行走的人,我徘徊在过去的记忆里,走走停停。

                 ⑧年三十的早上,我踩着凳子在风中贴对联。纸脆,一不小心就扯一条小口子。我慌着用胶带纸贴好。一段悠扬的三弦被风送过来,抬头我看到上次那个卖艺的老人,换了一把三弦站在邻居的店前,娴熟地运用揉、按、滑、颤的指法,边弹边唱。真是个有心人,在今天唱曲儿,肯定能得到比平时多几倍的钱。到了我的店门口,老人说,闺女,过年了,送你段三弦听吧。完了,我打个免费电话。我说,好呀。老人很慷慨,他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大段大段地弹唱,他大概要把所有的吉祥祝福都送给我这个萍水相逢的人。

                 ⑨电话是打给他的老妻的,他说,年三十晚上回不去了,没买上票,也贵。他坐初一早上的车回。车上人少不挤,还能睡觉。大概是老妻哭了,老人安慰说,车站晚上给吃热呼呼的饺子。

                 ⑩我说,明天回?老人说,嗯!我说,一路顺风。

                 ⑪老人乐哈哈地说,顺,顺,顺,六六大顺。

                 ⑫一位让人敬重的老人,年近六旬,没有利用老弱乞求别人的同情心,而是用爱心带给陌生人温暖,快乐,祝福。

              (6)文章叙述了哪两件事情表现老艺人?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7)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8)文章主要是刻画老艺人的,而②、③段却叙述“我”的情况,有何用意?

              (9)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鼓声渐远,我看着眼前一段白墙,似乎刚才没有一个笑声朗朗的老人来过。

              (10)艺人,要遵循艺德。说说本文老艺人具有怎样的艺德?

              [三]《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耕(   )

              卑鄙(   )

              庶竭驽钝(   )

              斟酌益(   )

              其咎(   )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填空

                 选文中写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陈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诸葛亮认为蜀国北伐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14)选文中诸葛亮提及“职分”“不效”等,体现了什么意识?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种意识的认识?

            • 4.

              ①因为没有文字、图画和影像等记录,在岁月的冲刷下,故乡就像一张浸了水的老照片,一幅褪了色的旧年画,开始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并最终消失在记忆的深处。甚至连故乡的那片土地,似乎也忘记了曾经拥有过的富饶和正在经历着的苦难,沉睡在煤尘与瓦砾之下,默默地,不发出一丝声响。

              ②打一出生,大自然老师就陪伴在我身边,山花野草、飞禽走兽,曾经,我的世界比缀满繁星的夜空还要丰富。

              ③模糊的记忆里有一只“可怕”的野兽,五六岁的我,跟着姐姐和哥哥在葡萄园里吃葡萄,突然,一个大家伙从栅栏里钻进来,一跳就跳到了我的面前。我惊呆了,姐姐和哥哥也吓得一动不动,连举着摘葡萄的手都忘记了放下来。大家伙瞪了我们一眼,又一跳跳进草丛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我常和姐姐争论,我说,那是一只豹,很大很大;姐姐说,那是一只大山猫,并不比家猫大多少。可惜姐姐和哥哥当时都没做任何记录,如今,我们只好听凭这只神秘的野兽在模糊的记忆中越走越远。

              ④睡梦中我时常梦见山里那种好玩的野草,草叶如手指般狭长,叶子的背面长满毛刺,就像抹了黏胶,往衣服上一贴,便牢牢地粘住了。每次走在山路上,我都用这种叶子在胸前贴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在小女孩儿爱臭美的年纪,这可是一件由自己设计的花衣裳呢!可是,我始终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像山里的许多动植物一样,在我真正认识它们之前,它们就已经离我远去了。因为没有为它做任何的记录,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它的模样,尽管捧着厚厚的植物图鉴,我却不知该从何处查起。

              ⑤我也曾做过自然观察和记录,厨房里的一窝金腰燕,几时来、几时去,雏燕几时破了壳、几时出了窝,我都仔仔细细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可是后来这个本子也遗失了,遗失在满是瓦砾的废墟之中。从此我不再知道燕子几时来、几时去,雏燕几时破了壳、几时出了窝,只有它们“咕噜噜——咚——呖”的叫声还在耳边回响,因为爸爸说:“东——莉,东——莉,燕子在喊你呢!”可是我知道,燕子不会再喊我了,因为我的家没有了,它们的家也没有了,从此我们不再相见。

              ⑥用绿色肩头扛着我们的大山,它是有生命的,就像我们有头发、有皮肤、有血脉,还有心脏一样,它是有生命的呀!

              ⑦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山死了,黑色的煤尘覆盖了山上的每一寸肌肤;大树死了,在煤尘的覆盖下,几乎每一片叶子都停止了呼吸;动物们走了,除了山路上运煤的货车发出“哐啷啷”的巨响之外,山里的夜死一般沉寂。后来,我的家也没了,被人类掏空的大山再也不能把我高高举在肩头,一声巨响过后,我的家轰然倒下,永远消失在瓦砾与灰尘之中。带着恨与泪,人们离开了,过去不曾为保卫家园而抗争的人们,现在和将来也未必会为它奔走呼告,伤痛和远去的记忆一样,会越变越淡,越变越模糊。

              ⑧连我也不记得院子里的石榴树是什么时候死去的,印象中只有它枯萎的模样;连我也想不起山崖上消失的小鸟长着什么样的羽毛,记忆中它们在人们的猎杀中四散纷飞;连我也记不清山脚下的金沙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变得乌黑而混浊……没有记录,没有任何的图文、影像资料,它们的生死变迁,像是一个个虚无缥缈的梦。藏在人们心中的痛越变越轻,轻得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它们吹散。忘记了美好与伤痛的人,便失去了抗争的力量,甚至就连迁往一个新的家园,也不一定懂得珍惜脚下的土地。

              ⑨我和我的故乡都患了失忆症啊,直到现在,我才开始醒悟:即使没有摄影器材,曾经,我也可以用自然笔记来记录它的变迁;即使不是生物学家,曾经,我也可以用图画和文字来记录身边美丽的生灵。

              ⑩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多少地方患有这样的失忆症,但我相信,一切也许还不算太晚。从现在起,开始记录我们现有的家园,让自己和脚下的这片土地不再失去记忆。记录的目的不是将历史存入档案,而是警醒人们善待自然,善待人类共有的家园。

              (1).结合文章回答“我”和故乡为什么会患了失忆症。

              (2).请对“故乡就像一张浸了水的老照片,一幅褪了色的旧年画”这句话进行赏析。

              (3).文章第⑦段中,作者说“大山死了”“大树死了”“山里的夜死一般沉寂”,结合语境,理解“死”字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信仰的力量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能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事实论据吗?

              (2).本文中“高尚的信仰”的具体内容,作者通过引用的方式有多种表述,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

              (3).本文中第二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4).请具体分析第四段的论证思路及其作用。

              (5).联系全文,说说第七段不能删去的原因。

            • 5.

              人 的 价 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1) 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

              答:                                                                                                                                     

              (2)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此论证方法的作用

              答:                                                                                                                                      

              (3) 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

              答:                                                                                                                          

            • 6.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主要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

              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微小虫的奋斗史。

              而“大”的本意,其实就是非常单纯地独指一个人。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

              “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你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强大的原意指的就是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

              爱因斯坦说过: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一个再弱小的人,也比一条虫子要有力量。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的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我们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只不过修复的能力比较强,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摘自2015年8月期《人民日报》,作者:毕淑敏)

              (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 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 文中画线句子“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有何含义?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4)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5) 结合选文思考并回答:一个人怎样才能学着强大?
            • 7.

              文贵有“筋骨”

              ◆陈鲁民

              ①文贵有筋骨,有了筋骨,文章就立起来了,就有生命了。古今中外,那些能流传下来的名文,无一例外都是靠筋骨支撑的。

              ②何谓“筋骨”?即作品中表现的深刻思想、非凡见地与胆识正气。

              ③(A)人需要筋骨,有筋骨可顶天立地、叱咤风云,无筋骨就是行尸走肉;文也需要筋骨,有筋骨可流传古今、启人心智,无筋骨则是一堆毫无价值的文字符号,写得再多也无意义。

              ④文之筋骨,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可以表现为一段精彩议论,如保尔在战友墓前的那段著名自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筋骨。筋骨也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情节,一个立体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如《阿Q正传》里的那个瘌痢头阿桂,“精神胜利”的超级模特。筋骨还可以是一个闪光的思想,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所思所想:“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筋骨,甚至可以是一句能传世的名言,譬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⑤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有筋骨的人方能写出有筋骨的文字。范仲淹胸襟开阔、志向高远,每以天下为己任,因而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流传千古的不朽文字。梁任公正气沛然、胆识过人,所以才写出《少年中国说》那样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文字。鲁迅铁骨铮铮、嫉恶如仇,笔下文字也如匕首、似投枪,令众多魑魅魍魉现形,让那些“不是东西者流缩头”。

              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有境界品自高。同理,文有筋骨气自雄。文章有了筋骨就有了生命、魂魄、气势,有了存在的价值。(B)诗歌有了筋骨,就有了“李杜诗篇万古传”;史论有了筋骨,就有了“班马文章勘墨铅”;散文有了筋骨,就有了前后《赤壁赋》;小说有了筋骨,就有了中国小说四大名著。而且,有了筋骨,短章可有清绝精悍之美,长篇可有丰腴博大之美,古文可有古朴典雅之美,今文可有现代时髦之美。

              ⑦时下,各种文章铺天盖地,多如恒河之沙,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但多数是平庸篇章,还有不少等而下之文章,既无思想性,也无艺术性,更无观赏性,形同文字垃圾。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自己没“筋骨”,没思想高度,没境界担当,没胆识正气,亦没生活积累,指望他们写出有筋骨的作品,也实在是有些难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每个作者在下笔之时,不妨自问:本文有筋骨吗?                                    (选自《湖北日报》,有改动)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阅读第④段,概括出“文之筋骨”的四种表现形式。 (3) 请你仿照第⑤段划线的句子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梁任公正气沛然、胆识过人,所以才写出《少年中国说》那样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文字。

              (4) 选文第⑦段可以删掉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5)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任选一个划横线的句子(A)或(B),分析其作用。 (6) 积累链接:文贵有筋骨,人亦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抗金杀敌,收复北方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8.

              敬畏之心

              ①法国作家卢梭写《忏悔录》,起因是他小时候在一个伯爵家当佣人,因偷拿了主人家一条丝带被发现,便诬陷是女仆玛丽偷拿给自己的,导致女仆被开除。这件事给卢梭带来了终生的痛苦,晚年时他在书中坦白:“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

              ②卢梭自省和忏悔里充满了敬畏的,是一种对道德和良知的敬畏。

              ③晚清名臣曾国藩有一副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这蕴藏着为官、处世的真知灼见。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心理。

              ④《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敬畏就是人们在面对庄严或崇高的事物时一种谨慎、尊敬的情绪和态度,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他告诫子孙:“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怀浩大是真正受用,谨慎更是通往幸福之路。”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有一日三省的谨慎态度,才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政海里、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⑤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一生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度过,最终一路平步青云,大业辉煌,成就自我。他在《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大官就敢欺负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敢恃才傲物。在顺利之时,更不要忘乎所以,很多人身败名裂就是不知道顾忌。”

              ⑥“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开头列举卢梭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 第⑤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选文给了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 9.

              (二)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9)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 10.

              ①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遇到各种考验、各种磨难,而获得成功和实现梦想需要我们的坚持,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

              ②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学习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需要坚持和耐心。谢觉哉云:“万事从来贵有恒。”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不顾路途的遥远,去百里之外的地方向前辈请教。烈日挡不住他,风雨阻止不了他,斥责打骂也无法使他退却。他心中只想着学习,执着于对知识的渴求,便感觉不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漫漫求学路,宋濂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孜孜不倦,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大学士。

              ③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凡成大器者,必有志。只有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执着前行,才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巴尔扎克曾说:“经历磨难,而仍旧坚持下去,才是奋斗者的本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潜心修史,遭受宫刑之辱后也不改其志,忍辱负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阅着前人记载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将其整理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十三载春秋,桌上的灯花燃了又落,落了又燃。若没有他的执着坚持,怎会有《史记》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的传奇?

              ④然而,仍有许多人在经历磨难考验时不能够执着前行,荷兰画家梵•高,其在世时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懂他的艺术。在世人的冷眼嘲讽下,他没有执着投入艺术创作,而是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假若他能向着自己的艺术执着前行,他将会给世人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执着,留给后人,也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

              ⑤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⑤让我们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向成功的大门迈进!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请赏析第②段画线部分的妙处。

                                                                                              

                                                                                              

              (3) 简要分析第③④段的论证思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