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百无一用非书生
                  ①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
                  ②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北宋范仲淹,书生也,西陲守土,保疆卫国,令强寇丧胆;康有为、梁启超,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
                  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才伟略,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地换了人间.
                  ④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
                  ⑤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
                  ⑥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⑦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
                  ⑧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
              (1)阅读文章①-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
              (2)文章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真正“有用”的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
            •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低调
                                            冯骥才
                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的作品来. 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但高调也会使人上瘾,高调的人往往离不开高调,像吸烟饮酒愈好愈降不下来,降下来就难受.可是媒体和网络都是滚动式的,喜新厌旧的.任何人都很难总站在高音区里边,所以必须不断折腾、炒作、造势、生事,才能持续高调.
                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
                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曝得一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所以有人说:
                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文化也是一样.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首先,商业文化就必需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低调谁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 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五光十色的
              ,但商品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一时的震撼与强势,不求持久的魅力.
                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的作家.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一群人.他们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在人间,充份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所以说: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文化也是一样.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首先,商业文化就必需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低调谁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但商品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一时的震撼与强势,不求持久的魅力. 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的作家.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一群人.他们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在人间蒸发了,却忽然把一本十几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蒸发了,却忽然把一本十几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的作品来.
                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享受一下低调吧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的作品来. 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18期)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自己什么主张.
              (2)本文标题为“低调”,为什么开篇先从“高调“写起?
              (3)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是如何理解“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中“泡沫”一词的?(2分)
              ②作者为什么写同行作家的事例?
              (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二:

              材料三:
                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居里夫人后来说:“我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节选自王清铭《生活如椅子》)
              ①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材料一”中“必须高调”的原因.
              ②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你对文中“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的理解.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磨难
                                                       赵燮
                ①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
                ②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古时的斯巴达青年,迫于风俗的压力,每年都要在神坛上承受笞刑,以增强忍受磨难的耐力,这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的两种因素.
                ③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④过多的磨难,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或许是件幸事,诚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信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幸,中国的近代史已把这一点昭示的清清楚楚.古人言:多难兴邦.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真理,而不是广义上的真理.英国作家希尔顿在他的小说《失去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地名--香格里拉.后人多把香格里拉喻为世外桃源.
                ⑤遗憾的是,人们命运中的香格里拉总成虚幻,而生命中坦塔罗斯式的磨难却是百分之百的真实.
                ⑥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磨难.
                ⑦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⑧磨难能使人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远避磨难,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极少可能发生的.
                                                                               (选自《议论文选读》)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全文,理解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3)文章第③自然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
              (4)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经受磨难而获得成功.请为上文补充一个这样的实例.
            • 4. 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
                                                   侯  磊
                ①记得小时候,老师说饭前要洗手,我们嫌麻烦,总是借口托词,甚至想出歪招来对付.后来,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不洗把手,就感到心里别扭..读书那会,总爱睡懒觉.毕业到了部队,作息变得规律了,每天早晨一到六点,生物钟就条件反射似地准时敲响,偶尔赖在床上也难睡着.看来,凡事成了习惯也就变得自然了.
                ②习惯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曾有人问“当代雷锋”郭明义:“你自己家里也不富裕,为什么还拿出那么多钱帮助周围的人,而且能坚持这么长时间?”他的回答很简单:“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习惯成自然.”从典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习惯的力量.科学研究表明,人每天高达90%的行为源自习惯的支配.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如果学雷锋也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习惯,“雷锋”岂不天天在身边?
                ③习惯的养成要靠日常的点滴积累.纪念日要学雷锋,但纪念日仅是“加油站”.“善与美蕴藏在生活点滴中”,雷锋做好事就表现在每时每刻,落实在日常点滴.出差乘车,他帮乘务员扫地;战友归来,他帮助补补课;路遇困难,他帮忙搭把手.正是一件件小事,凝聚了雷锋精神的光辉.“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是“积善”.积少才能成多,积累本身就是一种养成.
                ④本职岗位是养成习惯的基本平台.雷锋是一个实干家,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钉子精神”是雷锋爱岗敬业的生动写照.谁能说干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人,不是学雷锋呢?如果你是一名学生,      ,这是在学雷锋;如果你是一名农民,能种出让人民群众放心吃的粮食和蔬菜,这是在学雷锋;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能经常到基层走访,履职尽责反映群众心声,这也是学雷锋.导演陈国星在拍摄电影《郭明义》中体会到,善待周围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做有益的事,就是学雷锋的体现.作为一名军人,当雷锋精神扎根于内心,爱岗敬业成为我们学习、训练、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时,那岂不是天天都在学雷锋?
                ⑤“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崇高的道德观念,能不能产生现实的力量,关键在于能否长时期的坚持.“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执著50年做好事,除了因为崇高的道德追求,还在于他的毅力和坚持,在于他把学雷锋化为实实在在、持之以恒的自觉行动.习惯带来的持续自觉,也许只是凡人小事,举手之劳.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成就伟大.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举郭明义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将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补充出来.
              (4)你如何理解第⑤段“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这句话的意思?
            • 5. 阅读《时间的价值》,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的价值
                                                  艾敏(埃及)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来的?
              (2)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至少答出两点)
              (3)根据上下文意思,简要概括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从整体上看,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种论证方法论述什么观点?
              (5)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
            • 6. 维护食品安全,应向美日学习“连坐制”
                                                 郑风田
              “中国制造”的一个怪现象是,出口到国外的食品,安全度要比国内高出一截,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对来自中国的食品设置的标准,比国内标准更高,但中国的农民与企业还是都达标了.为什么离产地更近的中国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更安全的食品呢?
                双汇瘦肉精曝光后,大批记者赶赴双汇总部漯河,但当地政府却要求酒店报告记者行踪.地方政府为保本地税收,往往习惯于成为问题企业的保护伞,这恐怕是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不妨学习一下美日的“连坐制”.
                山东青岛,当地有不少将水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按美国要求,采用HACCP(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品质的最好最有效的一种管理体系)认证.如果有企业作假怎么办?政府部门讲“没人敢”,原因是美国人实行“连坐制”--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简称)会不定期突然派人抽检,一旦发现作假,则当地被判为不可信任地区,所有同行业企业都被列入不信任名单,生产的产品美国都不要了.
                山东菜区有不少出口日本的蔬菜生产基地,当年一个农民偷用剧毒农药,结果在日本海关被抽检出来,导致涉事公司所有出口日本的蔬菜都被拒,当地所有农民的菜都卖不出去了.
                在如此严厉的连坐制度下,没有企业敢轻易作假,也没有渔户敢轻易使用违禁药品.平时大家相互监督--熟人社会相互监督效果比单纯依靠政府监管效果好很多,交流经验--不是交流作假的经验,而是学习怎么做才能达到标准要求.当地监管部门也特别尽力,不但平时认真抽检,还会对农民进行提高生产质量的培训.
                每次食品安全出问题,总有监管部门以我国有2亿多小农户、几十万个小作坊、抽检率太低等借口来搪塞.但困局并非无解,我国也完全可以试试美国、日本的连坐式监管制度.这种连坐式的监管虽然“残忍”,但针对目前我国食品供应乱局,只能采取阵痛式的监督方式.只有痛了,才能让地方政府真正尽力尽责,才能彻底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选自《东方早报》2011年4月1日,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从文中所写的事例看,实行“食品安全连坐制”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3)有同学认为山东的事例写了两个内容(一个关于水产品,一个关于蔬菜),这样没有必要,建议删去一个.你认为呢?为什么?
              (4)若在“食品安全连坐制”下,蒙牛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企业自身及该区域乳品行业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和后果?请结合以下资料回答.
              【资料链接】:
              2008年,我国内地爆出了“毒奶粉事件”,涉及的企业众多,其中包括知名品牌蒙牛.国家质检总局在蒙牛几个批次的奶粉和液态奶中验出三聚氰胺(一种为提高蛋白含量而添加的化工原料,对人体有害).事发后,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布处理方案:“对含有‘三聚氰胺’的这几个批次产品,坚决进行下架、封存和销毁.在原奶采集、生产环节进行最严格的检测与食品安全管理.”
                                                                                (根据有关材料编写)
            •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何谓幸福      
                                                 何启治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1)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第⑦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个句子(不能重复原文).
              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
            • 8.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阅读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其作用是什么?
              (4)本文最后说:“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请你从生活中举一个实例具体谈谈.
            • 9.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⑦
              ,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⑧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就敢藐视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③④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综观全文,文末的“果真如此”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4)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做到“打铁先得本身硬”.
              (5)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
            • 10.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旦盟查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
              (3)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