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四得”
                                          韩冬
                  ①易中天教授在著作《闲话中国人》中谈到,人生有四“得”,即沉得住气、变得了脸、弯得下腰、抬得起头.笔者以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②人生在世,须有一口气.不管这属于志气、勇气、才气甚至傲气,总之,你要沉得住“气”.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沉得住气,是成熟的标志.有时候,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需要高瞻远瞩,才能有所作为.有的人沉不住气,特别是在面对挫折遭遇逆境的时候,他们常常消极颓废,心灰意冷;在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他们往往趾高气扬,骄横自大.因为沉不住气,在人生的低谷,他们怨天尤人,诅咒命运的不公;在人生的高峰,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其实,很多时候,人生只是大海上的一只小船,在狂风巨浪中沉得住气,才有可能扬帆远航,笑傲江湖.如果沉不住气而害怕茫茫无际的大海,要么是畏缩不前,要么有颠覆的危险.
                  ③作为一个人,还要变得了“脸”.红脸也好,白脸或者黑脸也罢,都是人生不同舞台上的角色.当然,“变脸”不是圆滑世故,不是趋炎附势,不是见风使舵.它是积极处世原则的最好诠释:可能心情不好,你对下属进行了一番责备,后来你发现错怪了他人,那么这时你唯一的选择,就是赶快变“脸”,挽回自己造成的不好影响;因为信口开河,你捕风捉影地乱发议论,伤害了你朝夕相处的亲朋好友,当你明白事情真相,你也必须变“脸”,承认错误,弥补因你的口无遮拦造成的人际裂缝.学会变脸,才能化劣势为优势,最后成就大事.变得了脸,是胸怀大度的体现,是人生智慧的象征.
                  ④弯得下腰,告诉我们要处世低调,要学会忍耐.宁折不弯,固然值得赞美,但它“粉身碎骨”的结果却令人叹息.那么,既保全自己,又有策略地坚持不更应该提倡吗?弯腰是一种姿态,是为了更好地挺起自己的脊梁;弯腰是一种风范,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韩信选择弯腰,因而成就大汉四百多年的基业;司马迁选择弯腰,因而书写流传青史的绝唱.青松因弯腰而坚强美丽,稻谷因弯腰而成熟厚重.弯得下腰,显得机智,弯得下腰,才可能写出诗情画意的人生篇章.
                  ⑤抬得起头,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激烈情怀,也是君子心底坦荡荡的优雅自信.人生天地间,当活得豪迈,活得潇洒,昂首挺胸,显出一股压不倒摧不垮的正气,展示豁达宽广的胸怀.有不少人活得窝囊,活得自卑:事业失败,失去了奋发上进的勇气;家庭不幸,开始游戏人生;偶尔失足,自暴自弃.人生,不应畏惧暂时的失意,更不应丢弃可贵的自尊.“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凤凰涅,方见美丽.
                  ⑥人生有四“得”,生活从此不同,滋味绵长,而又斑斓多彩.
                                                                             (选自《中国青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的相关语句进行简要地归纳.
              (2)请你仿照第④段中画线句子,再为作者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进行简要地分析.
              (3)文章论证严密,说理充分.请仔细研读第②段,然后回答: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证明了怎样的观点?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 2.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学贵质疑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文章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目的是    
              (2)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3)本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从正面举例论证了    这一观点,从而得出    这一结论.
              (4)“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请你采用与这句话相同的句式,再补写一个内容相近的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得引用本试题中的例子).                       
              (5)据报载:某专家以每分钟2500转的电钻钻木,通过多次实验,木头只冒烟不出火,于是写出了《钻木不能取火》的文章.由此,中学历史教材删除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内容.某校学生刘昱对此心存疑虑,进行了多次研究和实验,最终钻木取火成功,恢复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地位.请结合对《学贵质疑》一文的理解,谈谈对这件事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不少于40字).
            • 3. 阅读《信仰之光》,回答下列各题.
                                                          信仰之光
                                                            周国平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②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③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⑤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选自《灵魂只能独行》,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古今中外,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自己信仰的人还有很多,请你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3)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衔接材料】
                  信仰危机的消极表现之至是对他人生命的极端冷漠,西安某大学生药家鑫在交通肇事后,怕伤者记住自己的车牌号,就对其连捅数刀,置人于死地,药家鑫无视伦理、泯灭人性和漠视生命的行为令人发指.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
            • 4. ①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②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 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 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③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④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⑤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衡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相成中达到平衡.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作者:肖复兴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在第①段画线处,请你补充一个典型事例.
              (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第③段引用诗词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结构是:总-分
              B.文章引用《红楼梦》的故事论证了中心论点.
              C.萨班哲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他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
              D.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总”字,强调了“生命平衡的力量”贯穿人的一生.
              (5)当你生活不如意时,你是如何平衡心理的?请举一个事例说明.(60字以内)
            • 5. 财富与幸福
              [美]泰勒•本•沙哈尔
                  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
                  ②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③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 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④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⑤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
                  ⑥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⑦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
                  ⑧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劳伦斯•波特(Laurence G.Boldt)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aking a Living)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选自《幸福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年出版,有删节)
              (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⑤段主要分析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补充一个论据,简要论证第③段“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这一观点.
              (4)请你具体说明第⑥至⑧段得论证思路.
            • 6.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阅读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其作用是什么?
              (4)本文最后说:“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请你从生活中举一个实例具体谈谈.
            • 7.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⑦
              ,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⑧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就敢藐视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③④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综观全文,文末的“果真如此”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4)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做到“打铁先得本身硬”.
              (5)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1)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2)②~⑧段中,作者是采用由        、由        、由        的顺序来逐层论证的.
              (3)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
              (4)“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么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 9.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修炼善良的心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善良”,就是心地纯洁,心怀慈悲,善待生命,仁爱无私.善良是宽容、忍让、克制、付出、奉献,是抚慰心灵的最佳良药.善良是和平的基石,仁爱的灵魂;是温暖的阳光,是包容万物的海洋.人有善良,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蓬蓬勃勃.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变得宽广.
              《格林童话》里有一个星星银元的故事,说一个小男孩穷得只剩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当他在夜里赶路时,遇上了一个赤脚的光头小男孩,就把自己脚上的鞋子和头上的帽子给他,遇上一位寒冷的老人就把自己的衬衣和长裤给他.当他光着身子走在树林里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变成银元落在他的身旁.虽然这是个神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播种善良就是收藏希望.
                  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雨果曾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个人修身,主张独善其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善良很有必要.和谐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际关系的和谐非常重要.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人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人类的美德,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
                  善良虽然宝贵如金,却又是人人都可以学会养成的:只要能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你就善良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作为商人,公平、守法、诚信交易,就是善良;作为公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就是善良.
                  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要是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仁爱,忘我无私,那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萦回,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安定、进步、和谐.
                                                                    (作者:周千山/本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本论部分着重论述了     和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修炼善良之心?
              (4)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
              (5)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播种善良就是收藏希望”这个道理举例说明.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车到山前没有路
              “车到山前没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意思是说,事到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然而,很多故事却证明了一个相反的道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因准备不足,用兵草率,结果兵败被围,在会稽山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屈膝投降,忍受做奴仆的屈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积蓄.他为洗雪国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后来才能抓住机遇,一举灭吴.历史才成就了一代霸王.试想,如果勾践不接受前车之鉴,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是无路可走或者是死路一条.
                兵家历来都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把握之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汉高祖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准备得何其巧妙;楚霸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纳范增之计,岂有不败之理?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车到山前必有路”有怠慢心理,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
                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到底,这是懒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不思进取者冠冕堂皇的借口.
                车到山前没有路,其实质,则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也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闪光钥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第②段用历史名人勾践的正反两方面事例来证明论点,请任选一方面的事例加以概括.(不超过20字)
              (3)有人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能给人信心与勇气.这样看来,“车到山前必有路”与“车到山前没有路”仅有一字这差,却体现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你赞同哪种观念?请结合一个具体事例加以阐释.(文中事例除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