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会赏识
                  ①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表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就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着的“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致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②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前进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③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赏识弃绝“祖师爷”和“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彻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作灵光.
                  ④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⑤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标准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地选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纯美的人情…
                  ⑥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而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接纳.
                  ⑦学会赏识吧,这样,你的胸怀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拥有赏识吧,这样,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1)根据文章写作思路,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2)请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①    、②    、③    
              (3)第③段和第④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3)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他们大胆启用盲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给公众留下不拘一格降“重用人才”的印象,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争先恐后到柯达公司效力.
              以上文字适合放在第    段充当事实论据,理由是    
              (4)以下对文本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
              B、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C、结尾段在文中起到发出号召并总结全文的作用.
              D、文中“诊断”“渴望”“祖师爷”引号的作用相同.
            • 2.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放弃也会成功
                ①古罗马有一则语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说:“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另一条河则说:“不如回去再等机会吧,如果前进,我们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干涸了.”结果一条河执着地前进,干涸在了沙漠里,另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待到了良机,流向了大海.执着有些时候将导致失败,[]放弃则走向了成功.
                ②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我们时常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放弃也会成功.
                ③我们赞赏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当你确定目标,这种执着就会成为一种通向成功的阶梯.但有时放弃和锲而不舍的执着并不矛盾.陶渊明放弃污浊官场,归隐田园,写出了《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等传世之作,成为东晋时代杰出的诗辞散文大家.鲁迅放弃了医学,成为了文学巨匠.梵•高放弃了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④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放弃梦想.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伤感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往往会成为生活中逞一时之快、显意气之勇的匹夫,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⑤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勃勃生机.放弃有苦痛,宛如壮士断臂,需要时间的良药来抚平创伤.面对暂时的伤痛,放弃需要一种[]毁誉不惊的精神,需要直面淋漓鲜血的[]气概,需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胸怀,需要摒弃生活里用尽心思装饰出的虚假繁荣的胆识.放弃是一种明智,是一种宽容.或许它带给你的是短暂的消沉,但只要你打开视野,另辟蹊径,迎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丽的开端.你的眼前将满是和平阳光,你的世界将满是鸟语花香.所以敢于放弃的人也是坚强的人.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束缚之死.
                ⑥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的整个人生从此黯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果断放弃,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着.
                ⑦我们鼓励执着,我们也鼓励放弃.
                ⑧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敢放弃希望,但并不意味着不改变.这时要运用你的智慧,敢于放弃,重新选择.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更加开阔的天地.
                ⑨放弃其实也会成功.
                                                                        (选自《智慧背囊》,略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  坚持不懈  豪放  只有    B.但  锲而不舍  豪迈  只要
              C.而  锲而不舍  豪迈  只有    D.而  坚持不懈  豪爽  只有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选文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你如何理解“放弃是一种明智”?
              (6)下面两个连接材料哪个更合适作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甲】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在走上赛场的瞬间忍痛退出万众瞩目的比赛,无疑要面对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如果当时孤注一掷,便会使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就可能不会有重返赛场的机会,更不会有2011年钻石赛上海站13秒零7的夺冠佳绩.
              【乙】丁俊晖,十八岁便获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冠军,改写了二十七年来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冠军被英国和爱尔兰选手垄断的历史.
                为了台球,丁俊晖书不念了,家里生意不做了,甚至房子也买了.父亲专门为他请了家教,每天学习两个小时的英语,为了父子俩共同的憧憬--有一天能去英国打球.2002年,15岁的丁俊晖获得了8个大赛冠军,其中亚洲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和亚运会冠军头衔,为他赢得了3个职业排名参赛资格.2003年,丁俊晖满16岁,世界台联立即给他发出工作签证.8月份,丁俊晖踏上了去英国的征程.一个月后,他正式转入职业选手.
            • 3.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守住心灵的高度
                ①孙天帅是珠海市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的普通工人.平日里,他目睹了韩国老板对工人们的种种刁难和侮辱,内心极为愤怒.当那个韩国老板责骂一个因极度疲劳而睡着的女工,甚至令所有工人统统跪下时,只有他拒绝下跪,一个人直直地站着.孙天帅的行为不仅表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气节,更体现了中国人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豪迈气概.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强权与暴力面前不屈服,守住了自己心灵的高度.
                ②无论是谁,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就是说要守住心灵的高度.
                ③霍英东,在中国的政界、商界、体育界声名显赫.他从小吃苦,靠着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财产.他没有为富不仁,而是热心公益,多年来为社会捐款多达200亿元.他说过一句话:“有钱,是上天赐给你做善事的机会.”霍英东是商界的精英,是精神上的富翁,更是守住心灵高度的楷模.然而有人却在金钱、荣誉面前,暴露出丑陋的人性.陕西农民周正龙和他身后的利益集团,制造了哄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就是为了骗取国家的大量拨款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荣誉.对名利的追逐让他们忘记了生命的最终目标,他们也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④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心系天下不甘平庸的情怀.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主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屈原出身贵族,在楚国本来有着较高的地位,生活无忧,但是在“举世皆醉”中,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真理面前挺身而出,即使被放逐,也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虽然他的生命随着汩汩流淌的汨罗江水一同远去,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令人敬仰,他也成为中国人的光辉榜样,只有那些自觉地把自己生命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大写的“人”!
                ⑤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雄厚的资本和健康的心态.在风靡欧洲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中,美丽的中国女孩李娜,历经多场苦战,横扫众多欧洲劲敌,杀入冠亚军决赛.万众瞩目之下,她战胜了强劲的对手--意大利网坛老将斯齐亚沃尼.全面扎实的技术、稳定出色的发挥,使她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作为亚洲获得大满贯赛冠军的第一人,面对如此殊荣,李娜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用动听娴熟的英语,微笑着告诉世界:只要有底气,没有什么不可以!当一个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在世上立足的雄厚资本,就会战胜压力与诱惑,直面自己的心灵.
                ⑥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悬崖上的松树令人敬佩.悬崖上少土,需要它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它拥有忍受饥渴的意志;悬崖上少有人照顾,需要它用心灵抚慰自己.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追寻真理的路上,一定会充满荆棘,充满危险.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罗斯福也说:“生活好比橄榄球比赛,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只有具备非凡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能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
                ⑦真诚勇敢地面对生活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追求的目标.只有让心灵高高地站立着,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择下面一个人,写出他的事例,用来充当本文④⑤⑥段中任意一段的论据.
              陶渊明  陆游  邓稼先  袁隆平  成龙  何祥美  比尔•盖茨  海伦•凯乐
              ①选择    的事例,充当第    段的论据.
              ②事例:    
              (5)阅读下面材料,说一说真正做到“守住心灵的高度”,除选文所论述观点外,还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至少写出三点.
              陈文原是福建一名大学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收碗哥”.他每天饭后都在学生食堂里收拾餐具.从视频上可以看到,他手臂上下翻飞,原本杂乱的餐具瞬间被分门别类收拾好.据统计,在两分钟时间里,他收了整整两千只碗盘.他来自农村家庭,靠助学贷款上了大学,此后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课余凭借在学校食堂收碗赚取学费,现已偿还大部分贷款.面对许多因欣赏而有意招聘他的大企业,他婉言谢绝.他计划先把功课学好,把碗收好,毕业之后再自己创业.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角色有大小 责任无轻重
                ①刚刚去世的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他对泌尿外科作出的杰出贡献是载入世界医学史册的,可更让人敬仰的永远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吴阶平常说:“那身洁白衣服唤起的责任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当年在协和医院读书时的吴阶平贪玩,对学业不太上心,在一次救助一个临危患者时,那个人对死亡的恐惧及对生命渴望的眼神一下子激活了吴阶平作为医生的责任.
                ②人的责任都是多重的,因为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是多元的.面对上司我们是部下,面对属下你又变成了领导;在对外关系中,一会是别人的客户,一会又成了别人的雇主,一会儿是供应商,一会儿又成了消费者,这不断变化的角色并没有让我们感到不适,因为我们的情商就是在这不断变化的角色中得以施展.无论我们角色怎样变换,才能如何施展,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责任.
                ③一个人只要能恪守自己角色的责任,他就不会差到哪里.比如保安,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出入证的人进小区,就是尽到了岗位责任;比如校对,对自己没有完全把握的字,坚决查字典,他就尽到一丝不苟的责任;比如领导,对于该坚持原则就是“一刀切”,他就尽到了铁面无私的责任.
                ④人的社会角色不同,责任大小有别,但承担责任的道义无轻重.造飞机的与做风筝的人,拉一个客人与拉一百个客人的司机其责任是没有等级之分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对自身该承担的责任就不能分轻重.
                ⑤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与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邻居家门口等待宽恕,然而,邻居家的老人却十分固执要求索赔.小男孩只得回家拿钱.可父亲也不开恩.父亲说:“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你闯的祸,过失得你负责.”父亲最后掏出钱,但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是借你赔人家的,以后你要想办法还给我.”小男孩赔了老人的钱.从此,他边读书边到餐馆刷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挣到了15美元,自豪地交给了父亲.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能有出息.”许多年后,这个男孩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⑥几天前我也听一个朋友讲过一位五十多岁客车司机的事,他为了能尽职尽责,保证良好的出车状态,每次出车前他永远只吃半分饱,以免长途驾驶时犯困,并且坚持了四十年.他曾说一生最怕就是因为自己的失职,给他人造成终身的伤害.平凡岗位上的一个平凡的人,他对待自己该承担的职业责任,就像一个国家总理对待国家大业一样鞠躬尽瘁,没有丝毫的怠慢.当他有一天交出方向盘,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尽到了一个客车司机的责任,我没有因为我的遗憾给别人留下灾难或悲痛.
                ⑦我们每个人其实只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这个社会就会运转得和谐一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下面四个选项中,最适合作本文理论论据的一项是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C.人生须知未尽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结合选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 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何谓幸福      
                                                 何启治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1)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第⑦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个句子(不能重复原文).
              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
            • 6. 议论文阅读
                                              常想一二
                                               陈鲁民
                晋人羊祜(hù)说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他这话还真不是无病呻吟.他立志伐吴,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总是不能如意.先是碰上一个硬对手陆抗,让他无计可施;好不容易等到陆抗病死了,他正准备出兵,晋武帝又听信贾充谗言,不愿动武,错过伐吴最好时机;又过了几年,晋武帝终于想明白了,要大动干戈了,羊祜已老得走不动了,不由得发出这千秋遗憾.
                宋人辛弃疾也有同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立志抗金,收复失地,但南宋朝廷一帮主和反战君臣,百般阻挠,处处掣肘,让他空有一腔报国志,在等待与无奈中,慢慢老去,加上孩子也不争气,让他很是失望.一生坎坷,壮志难酬,他只有寄情于诗词曲赋中,发发英雄牢骚,出出豪壮怨气.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牢骚怨气竟也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气势,无意中又成了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标本.
                扪心自问,我们多是些平常人,没有羊祜、辛弃疾那么大的襟怀和抱负,不如意的层次也没他们那么高,但遇到的不如意事却一点不比他们少,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庸常小事,鸡虫得失,小悲小伤,也常让我们心情郁闷,无法排遣.
                其实,细想起来,有很多不如意事都是自找的,譬如,刻意去争一些不该争或意思不大的东西,争位置,争职称,争荣誉,争排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老是和这个比和那个比,结果越比越不如意;或各种欲望太强,结果力不从心,自寻烦恼.那么,我们不妨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不如意事自然就会减少.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这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人生态度.他曾写过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的大趋势基本无法改变,那何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八九”,多想想让人高兴的“一二”.这可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
                比如说吧,是楚霸王,你就应常想破釜沉舟,少思霸王别姬;关老爷呢,该常想过五关斩六将,少思走麦城;曹孟德就应常想官渡大捷,少思赤壁惨败;李后主呢,要常想“凤阁龙楼连霄汉”,少思“最是仓皇辞庙日”;孟进士呢,该常想“春风得意马蹄疾”,少思“昔日龌龊不足夸”;东坡先生,则宜常想“千里共婵娟”,少思“高处不胜寒”;清照女士,当多想“应是绿肥红瘦”,少思“凄凄惨惨戚戚”;拿破仑元帅呢,应常想奥斯特里茨战役,少思那不幸的滑铁卢.总之,要多想“金榜题名”的高兴事,少思那“将军被擒”的倒霉事.
                不过,“少思八九,常想一二”,也要讲个辩证法,把握好一个度.“常想一二”是为了调整情绪,保持乐观,但绝不能躺在“一二”上睡大觉,自我麻醉,感觉良好,而要积极开拓“一二”的领域,挖掘新的“一二”出来.“少思八九”也不等于不思,一点不思那就成了没肝没肺的糊涂虫,而是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精思中悟出人生真谛,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列举晋人羊祜和宋人辛弃疾的事例?
              (3)针对平常人不如意时心情郁闷的情况,作者谈到哪两种排遣的方法?
              (4)文章最后一段能删掉吗?为什么?
              (5)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谈谈你理解的“常想一二”.(80字左右)
            • 7.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④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⑤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⑥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⑦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⑧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⑨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2010年第6期《文苑》)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的?
              (2)第②段划线句子中“失重感”指什么?
              (3)作者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你是怎样理解“无用”的?
              (4)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快速便捷的“网络阅读”和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种?简述理由.
            • 8. 真“重理”就不该“轻文”
                                                    张志公
                  ①一提到各行的“家”,比如文学家、数学家、电子学家等,你会以为,他们大概是各专一行,别的什么都不管的.不对,不是这样.任何一个称得上“家”的人,他不但专精于一样,而且一定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没有一个不懂物理的化学家;没有一个不懂物理、化学的医学家;没有一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文学家.你看过电影《李时珍》、话剧《伽利略传》吗?如果编剧、导演、演员对科学一窍不通,这些电影、话剧能够编得好、演得好吗?
                  ②普通教育阶段,属于基础知识的功课一般区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语文、外语、历史,这些是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这些是理科;地理课里边有所谓人文地理的内容属于文科性质,自然地理的内容属于理科性质,所以这门课可以说是文、理兼而有之.此外,还有政治、体育、音乐、图画课,也都是基础课程.所有这些功课,统统是打基础的,都不是专门性的.做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公民,应当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不论日后进一步学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工作,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有用的,并且都是必要的.每个人往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方面的才能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某一两门功课学得特别好,其余学得一般,这种情形是不少见的.有的人对数、理、化有兴趣,有的人对文学、历史有兴趣,这也是许可的,应该鼓励的.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才能,我们还应当珍视它,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基础打好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发展.
                  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基础课程有一门共同的基础课,那就是语文课.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不论是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还是自然科学的数、理、化、生,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语文不学好,不善于说,不善于读,不善于写,无论学什么,研究什么,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效率都不会很高.人们都知道,学不好数学会影响学物理;那就更应当知道,学不好语文还会影响到学数、理、化.因为数、理、化的叙述、论证以及公式和定理都要通过精练、严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如果不掌握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你怎么能很好理解这些东西呢?比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两数的平方和”和“两数和的平方”,意义完全不同,解题时往往一字之差,就可能谬以千里.语文课是基础课的基础,基础不好,就会影响其他课程.等到以后参加了工作,无论从事哪个部门的科学技术业务,总需要经常看些技术资料,如果阅读能力不高,那对工作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当技术员写不好实验报告,当医生写不好病历,有了发明创造,写不好科学论文,有了经验,写不好总结,那对工作又会有多大的影响!
                  ④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就是重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不重视学习历史、地理,尤其不重视学习语文.其实,照这样的“重”法,这个“理”就恰恰学不好.忽视了文必将影响他学理,影响他日后干理科的工作.真正重理的人,决不应轻文;同样,真正重文的人,也决不应轻理.由于志趣不同,在某方面一般地认真学习,而在另一方面特别多下工夫学习,这种情形是自然的现象.但是,“重”一样,“轻”一样,却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普通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样样都不过是学点起码的知识、技能,这些起码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轻”了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主观上觉得该“重”的那一样,从长远来看,这后果是很坏的.
                  ⑤爱吃蔬菜的可以多吃点蔬菜,爱吃肉的可以多吃点肉,但是只吃一样,别的不吃,那可不行.食谱广一些好,不能“偏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学习也是一样.
              (1)作者论述的观点是:    
              (2)简略说说选文第⑤段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①段连用三个“没有一个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③段从两方面强调了语文学科重要的基础性.这两方面分别是:        
              (5)作者说“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请你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说说“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有何不同.
              (6)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受到的启迪.
            • 9. 阅读议论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我们就拒绝骄傲,自己不能骄傲,也不能接受别人骄傲.
                ②但实际情况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截了当.拉长耳朵听听,睁开眼睛看看,骄傲了还在进步,谦虚了原地踏步,也少不了.其实,骄傲的含义广得多,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要素也多得多,谦虚教育过于单一了.
                ③骄傲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可以是傲慢和狂放,也可以是自信和喜悦;可以在一时一事,也可以沉浸其间;可以成为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骄傲也是千姿百态的.显而易见,把骄傲等同于自满、昏头、止步不前,是有失偏颇的.
                ④所以,中国人骄傲地说60年中国进步了,世界都鼓掌.这个骄傲是事实,也是自豪.舍我其谁,骄傲还可以成为鼓励剂、推动力.
                ⑤谦虚也同样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谦虚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的因素并非只是一种态度,谦虚代替不了知识代替不了技术代替不了规则.谦虚可以成为谦谦君子,但成为英豪的还是狂放的曹操.
                ⑥过度的谦虚教育,之于个人,可以有二害.一害,丧失自我,有他无我,只有我之短而无我之长,久而久之,畏缩不前,无进取之心.二害,拒绝他人张扬,只取其态度,而不看人张扬的依据骄傲的理由,自我封闭,最终还是落后于人.以谦虚之态度论成败定功过,虚假之风伪饰之风必起.
                ⑦接受骄傲并不容易.之于己,既要对自己有信心,骄傲的资本经得起实际和历史的检验,又不怕人说三道四,神经要有刚性韧性,又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陶醉不止步;之于人,要容得了人,容得了人张扬,看得到他人之长而取人之长.
                ⑧允许骄傲,接受骄傲,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骄傲.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别老低着头过日子.
                                                               (节选自《别老低着头过日子》,作者秋末)
              (1)下列对文章各段落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树靶子,准备批驳旧观点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单一.
              B.②~④段,全面阐述“骄傲”的含义,突出其积极意义.
              C.⑤~⑥段,就“谦虚”展开论述.阐明谦虚并不永远是美德,谦虚可以造就谦谦君子,但却难以造就绝代英豪,意在突出过分谦虚的消极影响.
              D.⑦~⑧段,明确写作目的,强调清醒头脑,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作者把“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但并没有犯概念不清的错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议论文,行文简洁,视野开阔,逻辑严密.
              B.文章第②段列举了人们的一些思维盲点,为下文说理拓展了空间.
              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选例典型,描述准确,第④、⑥段就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D.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导读者看到“骄傲”的积极意义,主张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
            • 10.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各题.
                                             积极面对无奈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
              B.在人生路上,“无奈”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你的主观抉择.
              C.培根的话告诉我们,处于无奈中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D.当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种种无奈时,可以试着将一切归零,重新认识世界.
              (6)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面对    的无奈,    
              备选人物:韩愈    袁隆平    贝多芬     海伦•凯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