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舌尖体”,网络表达新滋味
              周慧虹
                  ①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食材、味道、乡愁……片中经常出现的这些关键词开始深入人心,一种仿照《舌尖》解说词的“舌尖体”文字在网上悄然走红。
                  ②这些“舌尖体”文字,寥寥数十字、上百字,或调侃琐碎生活,或描述家常美食,或追忆至真亲情……这些文字表述得形象生动、蕴涵着一定哲理,有的因充满戏谑而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因饱含深情而催人眼圈发热,有的则娓娓道来令人感到无以名状的美好。
                  ③读着这些精美的“舌尖体”文字,不免使人感叹,网络这口大锅,终究还是能够熬制出一些语言、思想上的美味。虽说,与经典名著相比,它们不过只言片语,然而,即便这些只言片语,也能令人读出感觉与感动,带给人一些深邃的东西。
                  ④相比于“舌尖体”,近几年来,网上还有不少新锐文体你方唱罢我登场。例如,肉麻台词听了让人“有想撞墙冲动”的“琼瑶体”,嗲不死你呕死你的“蜜糖体”,酷似老外说汉语说不利落的“梨花体”……凡此种种,虽不缺调侃戏谑,可每句话里流淌着的更多是矫揉造作、野蛮无趣以及匪夷所思。此类文句,是加了地沟油爆炒、撒了嫩肉粉烧烤的,别看它们裹挟于烟熏火燎中呈现出一副生意兴隆之状,其实,食客们大啖过后,付出的都可能会是自己语言表达、内心思考等方面遭受无形伤害的代价。
                  ⑤自从网络走入我们生活,有太多的人对之既爱且恨。人们满怀欣喜地热爱它,因为它展现了无限可能;人们又无可奈何地指责它,因为它身上还充斥着显而易见的浅薄、粗俗与戾气,直接影响到网络表达的纯净,影响到网民思想的提升,影响到网络交往生态的健康和谐。
                  ⑥置身网络时代,我们无法拒绝网络,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与他人携手,让与己相关的网络表达多一分熨帖,就像“舌尖体”所描述的家常美食,“这一碗代代心传的疙瘩汤,恐怕是最普通又最美好的家常滋味了”。
              (1)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舌尖体”文字为何能悄然走红。
              (4)网络时代不断涌现的各种“体”,让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产生了哪些思考?
            •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底线是最重要的    ①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
                  ②一个人没有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有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
                  ③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
                  ④于是冲突迭起,舆论哗然。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⑤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
                  ⑥可见,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从这个角度说,底线就是生命线。
                  ⑦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
                  ⑧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能活得好。
                  ⑨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
                  ⑩其中,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各行各业必须坚守的原则,是“行业底线”和“职业底线”。
                  ⑪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旦夕不能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
                  ⑫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
                  ⑬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境界”和“底线”有何区别?两者对社会的作用有何不同?
              (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结合语境,在第⑤段划线处,再续写两个“常识”。
              (5)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3. 勇者应惧
              张君燕
                  ①孔子在《论语》中有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这些话似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尤其是胸怀一腔热血的人们,仗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高喊着“勇者不惧”,便无所顾忌地向前狂冲,仿佛“勇者不惧”是他们的护身符,有了它便可以一马平川、所向无敌。
                  ②三国时期的张飞应该是“勇者不惧”的典型代表。他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有诗云: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气势,这魄力,有目共睹,长存史册。
                  ③另有义士荆轲,侠义勇猛、义薄云天,为了一国安危,毅然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其行为其精神,令人叹服。
                  ④应该说,他们都是“勇者”,也都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但是,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⑤张飞勇猛但欠缺思考,刘备曾劝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biān wō)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的劝说被张飞当作了耳旁风,结果不幸被刘备言中,终在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如果张飞不是“勇者不惧”,而是虽勇但仍有所“惧”,能认真协调好自己的外部环境,对待下属的态度有所改变,那么他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如此了。
                  ⑥荆轲大义刺秦,勇气可嘉。但他本身的功力并不到家,在计划部署上也有欠周全之处。尽管勇猛无惧,但最终只落了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结局。如果,他勇而有“惧”,能认识到自己本身的问题,能再认真部署下自己的规划,尽量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
                  ⑦与张飞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被刘备称赞“一身是胆”,他绝对也是名副其实的“勇者”。他曾在汉水河畔勇救黄忠,在曹军万人之中犹入无人之境;在当阳长坂坡,怀抱刘备幼子,仍能轻松杀敌,顺利撤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敌。赵云勇而有“惧”,他的原则是“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倒悬”。从来不因“勇”而居功自傲、争名夺利,终以高龄而善终。
                  ⑧李世民任唐朝大将军之时,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勇猛之至,众人皆服。在为唐统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中,李世民将王世允击败,围困在洛阳。手下诸将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但却被李世民断然拒绝。因为窦建德率军赶来援助王世允,李世民分析后认为,当时不具备攻打王世允的条件。后来,他瞅准战机、力排众议,先大败了窦建德,而后王世允被迫自动投降。李世民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
                  ⑨李世民的勇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李世民的惧,审时度势、进退自如。从而看出,勇乃睿智之“帅”,惧乃睿智之“师”:多了“一横”自我清醒地判断以及清醒地行动。
                  ⑩“勇”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但想要成功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勇者不惧,是闭目塞听,盲目向前;勇而有“惧”,才会认真思考分析,找出不利之处,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争取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了孔子的话,这样写有何作用?
              (3)本文论证严谨,请概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4)联系上文看,第⑦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 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孤独与幸福    ①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②世间怕有无数称自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
                  ③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④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迭与淡泊。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
                  ⑤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⑥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论语》中的言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伸尼的自我反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⑦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
                  ⑧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
                  ⑨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⑩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给第⑥段的画线句子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5. 阅读《成功的秘诀》,回答下列各题。
                  ①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②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③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④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⑤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原文有改动)(1)请写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选文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幸福没有榜样    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一步步提出来的?
              (2)第二段中举“乞丐”、“大款大腕”吃饭的例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说幸福观是模糊的?
              (4)文中通过作者的一位远房侄女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5)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引用了梁实秋、孟德斯鸠等名人关于幸福的论述。你能另外写出一条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吗?
              (6)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你会对幸福有更深的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现在的你对幸福的理解。
            • 7. 阅读祝红雷《打开美好的内心》,完成问题。
              打开美好的内心    ①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个同事平时刻薄计较而又玩世不恭,她一直与他拉开距离,只是面子上过得去的应付。当她某天听到他回忆自己大学时的足球往事的时候,她改变了看法,那一刻,她忽然觉得原来他骨子里也是个善感的、曾经满怀青春激情的人,距离于是一下子近了,两个人成了很好的工作搭档。平时我们看到的多是在社会表面的那个人,也常容易从表面来看待内心,却常常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颗善于打开的心,是睿智的、博大的、宽厚的、温柔的,也是让人心生向往的。
                  ②可是,我们常常隐藏自己的内心,不是觉得它不够美好,而是担心受到伤害。这使我们在躲避伤害的同时,也将一些阳光关在了外面。很多时候,为了掩盖脆弱,做出一副强硬的姿态;为了掩盖在意,做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越是让自己魂不守舍的事情,越是要显得毫不在意。这个世界伤害确实太多,合理伪装一下是生存需要,毕竟,我们质地柔软的内心经不起太多血肉模糊的磨炼。或许从那天开始,我们就决定把它深深隐藏着。它很容易结茧,结了茧子的心就不再柔软、不再敏感并漠视周围的一切。后来,我们的心就在我们刻意建造的小囚笼里开始自轻自贱地发霉了,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了。我们忽略它,它就半死不活给你看。谁都无法想到一颗打开的内心是多么的性感妩媚,只要它够美好。
                  ③看过一篇作家刘玉栋的文章,我觉得他写的就是打开的内心:1945年的一天,36岁的英国外交官、著名哲学家柏林,拜访56岁的俄罗斯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面对这位比自己年轻的多的陌生人,身体已经发胖的阿赫玛托娃坦率而诚恳,从日常生活谈到最抽象纯精神性的问题,不时地为他朗诵自己正在创作的诗歌,似乎忘记了他们年龄上的差距。回到宾馆的柏林嘟哝着说:‘我恋爱了,我恋爱了。’可实际上,他们连手都没有拉一下,那种精神上的沟通已经把柏林带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当一个人能够打开内心,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为他敞开的。
                  ④如果一个人能够适时地打开内心,那么他就找到了开启这个世界的钥匙。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自由出入,因为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打开了通往他人乃至这个世界的内心的通道。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具备了无所不能的强大和柔软、细腻和粗犷,已经不需要修一座“钢铁长城”为自己的内心做个“防火墙”。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以朋友和其同事的故事开头有何作用。
              (3)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
              (4)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 8. 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
                   ①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②心里有阳光的人,就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③在受到别人的曲解后,微笑的力量会更大。因为微笑会震撼对方的心灵,显露出来的豁达气度让对方觉得自己渺小、丑陋。当年,有人处处说爱因斯坦的理论错了,并且说有一百位科学家联合作证。爱因斯坦知道了这件事,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一百位?要这么多人?只要证明我真的错了,一个人出面便行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那些人却败给了一个微笑。
                   ④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谁不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微笑能给自己一种信心,也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潜能。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倍感温暖。
                   ⑤微笑是一种修养,且是一种很深厚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
              (1)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说说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 9. 阅读《向善的网络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芒》。
              向善的网络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芒
              刘文宁
                  ①敲击键盘,滚动鼠标,基于人类的恻隐之心,出于被他人需要的感觉,将令心头一热的图片视频上传或转帖、跟帖;为素不相识者捐款、捐物、捐时间、捐精力、捐信息,捐出一颗爱心--向善的力量从一个个网友心中溢出,涓涓细流,汇聚江河,满载公民责任与人间大爱。
                  ②网络放大了现实中的灰暗,无聊的起哄、欺诈的伎俩、恶意的谩骂,诸如此类。但灰色并非网络世界的全部色彩。为什么有人会拍下为乞丐“撑伞女”、跪地救人“最美护士”的动人瞬间并上传,还引来大量转帖跟帖?为什么高空徒手接女童的“最美妈妈”、3年为农民工送了两万桶水的“送水哥”会赢得网友热捧?为什么“微博打拐”会一呼百应?为什么有人不惜时间精力财力经营公益慈善网站,为捐助者与受助者建起信息沟通平台?我们相信'有一种向善的力量珍藏在很多人的内心,如同炽热的岩浆一旦找到缺口即喷涌而出,将网络世界润染出一片绚丽的色彩,点亮人性的光芒。
                  ③网络公益凝聚的是草根的力量,更是公民的责任。在职场、亲友圈落之外,我们在网络世界找到不同圈落、不同取向的志同道合者。大大小小的 BBS、QQ 群、微博群,构成一个个意见联盟、力量联盟,我们在此寻找共识、默契以及共同行动的目标。为心中的感动附上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或一颗跃动的红心,为需要帮助的人群送出力所能及的温暖,这样的力量汇聚起来,使更多人体验到同胞的关爱与支撑,分担政府顾及不到的边边角角的缺漏,为社会注入更蓬勃的生命力--公民自治从这里点滴起步。
                  ④我们朝向共同的目标,即使家园里每一角落的荒凉,都令我们不忍或心痛。家园里飘出的每一缕芳香,都有我们曾经铲下那锹土的辛劳。我们共同见证这座花园一天天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⑤网络中的向善之举,源于现实世界的缺漏,并最终推动现实的改变。一张照片、一个建议,可能在网上掀起大浪。“微博打拐”从最初学者的呼吁,到众多网友的跟进,到多家慈善基金会的加盟,以及警方的支持,汇成强大的打拐声势。。向善的旗帜下,没有虚拟与现实之分。
                 ⑥网络公益行动在悄然形成一种力量,消减着人们心中的浮华、自私与阴暗。尽管不可能人人都修炼成特蕾莎修女--“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与马丁•路德•金和爱因斯坦并列为“三大最受人尊重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但在网络公益行动中,人人都有机会体验登临精神高地的意境,它超越小我,超越衣食住行的享受,从利他中收获精神的满足,让人生更有质感。
              ⑦夜空下,点燃手中的那盏烛光,烛光点点,连成一片光的海洋,映照天地--网络天地,那烛光是无数人心中的良善之光。
              (1)本文的题目有何作用?
              (2)第②自然段首句概括了网络上的一些阴暗面,为什么这样写?
              (3)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请简要概括全文的论证过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