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2. 对于创造,课文《创造宣言》逐一批驳了五种错误的认识。作者是如何进行批驳的?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①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幼年成才
              ②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用石头雕成不朽的塑像
              ③雷塞布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
              ④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⑤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取得佛经
              (1)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2)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3)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4)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6)小结:作者运用了  举例论证 (论证方法)批驳五种错误的认识。
            • 3.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 4.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是封建社会朝廷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交际。“讽谏”又可以叫作“设喻说理”,请说说课文设了什么喻,说了什么理。
            • 5. 下列对《短文两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B.《谈读书》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C.《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 6.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的一项(  )
              A.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
              B.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C.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D.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 7.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举例论证)
              B.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引用论证)
              C.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对比论证)
              D.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道理论证)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1)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述 ______ ,第③段阐述嗜好的读书,第④段就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 ______ 的建议。
              (2)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3)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 9. 让信念点亮生命
              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
              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人总统。
              ③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④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
              ⑤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 ___ ;为证明中心论点,作者运用了  __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__ 的论证方法。
              (2)仿照第①段话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生命是  ___一只在风浪中穿梭的小舟___ ,那么信念就是  __获取动力的船桨____ 。
              (3)给文章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自身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你拿到的是怎样的“牌”?你将如何打好你“人生之牌”?
            • 10.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病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躲避也没处躲避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撞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古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1) 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                                                                 

              ②“解除”责任指                                                                                                      

              (3) 说一说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它的好处。

                                                                                                                                                  

              (4)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5)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