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底线
              冯骥才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 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2013年6月3日《今晚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 ______ 的观点;其次,从 ______ 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 ______ 。
              (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
              (4)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80-100字)
            • 2.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 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 )

              (2) 这几段文字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B.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C.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D.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3.

              读书是圆梦的金钥匙

              ①有“中国服装之都”美称的江苏常熟, 一些小作坊存在雇佣童工现象,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谴责。据悉,这些未满16周岁、本应该坐在教 室里接受教育的孩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并非因为家里贫困上不起学,而是觉得读书无用,“出来打工既能赚钱,又可以被村里的 同龄人‘羡慕’。”因此,“尽管很累,但出来就 不想回去了。”读着这则消息,我心里如打翻 了五味瓶。

              ②如果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未必正确,“读书无用”的认识,无疑是十分错误的。诚然,读书不能立竿见影一夜 暴富。但是,读书有累积效应,关乎人生圆梦。做梦,是人脑的一种想象活动。凡是常人,难免有梦。央视有一则公益广告说得 好:“向上因为有梦,成长因为有你!”只是,不论什么人,欲使好梦成真,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与人生圆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③读书是圆梦的金钥匙。人生圆梦,既要凭实力奋斗,更要靠智慧拼搏。反之,只能事与愿违、徒有美梦。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既希望美梦早圆,又不愿意刻苦读书。观察发现,当今中国,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 男女老少,业余时间主动把自己“关”起来,平心静气地读一些书的人,为数不多。这实 在可叹。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要我说,知识经济时代,自觉读书、坚持读书的人,就好比拿到了圆梦的一把金钥匙。

              ④读书能积聚圆梦的正能量。善于读书,如同点燃火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毛泽东早期的人生梦。后来在回忆青少年时代酷爱读书的情景时,毛泽东曾形象地说:那时进了图书馆,就像饿牛闯进了菜园子,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的确,为读书,他借遍了韶山冲所有有书人家里的书,还觉得不够过瘾;为读书,他曾用被单遮住卧室的窗户,夜读到黎明时分。历史证明,正是博览群书,为毛泽东奠定了铸就辉煌梦想的坚实基础。

              ⑤读书能提高圆梦的成功率。圆梦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可以这样说,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人,未必能够圆梦;但不读书的人,肯定美梦难圆。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读书的多少,决定着个人修养的好坏与素质的高低。而一个修养不好、素质不高的人,纵有 三头六臂,肯定好梦难以成真。只有酷爱读书、发奋读书的人,成功的希望才会大一点,圆梦的概率必然高一些。

              ⑥古往今来,读书历来被视为修身之术、成功之要。北宋著名理学家游酢,一生勤学不倦,花甲之年还特意写下《诲子》一诗:“三 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其三传弟子朱熹,干脆把读书与家业联系在一起,认定“读书起家之本”。 

              ⑦时代不同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很多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状元,回报社会、感恩他人。这无疑是个“好梦”。只是应当明白,不论是想圆状元梦,抑或是圆人生梦,都得坚持勤读书、自觉多读书、学会善读书。

              (1)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第段加下划线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

              的确,为读书,他借遍了韶山冲所有有书人家里的书,还觉得不够过瘾;为读书,他曾用被单遮住卧室的窗户,夜读到黎明时分。

              (3)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试举例分析其采用的论证方法,及论证了什么道理?。

            • 4.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②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分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木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③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⑤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⑥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涎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貼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既然缺憾可以转变为完美,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缺憾,实现完美呢?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④⑤⑥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把项羽因不能面对兵败这一缺憾而乌江自刎的例子和福莱把不成功的发明改进为畅销商品的事例进行______,突出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用原文回答或自己概括)。

              (4) 第⑦段开头的划线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第⑦段论述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刪除,你同意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难得淡定

              (1)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6)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 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4)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