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银行
              琦君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钱庄、钱庄”,心想钱庄就是专门装钱的屋子,一定是洋钱挤得满满的,像专门装谷子的谷仓一样。
                  有一回,一位住在城里的叔叔来乡下玩,我听他对母亲说:“大嫂,你有钱该存银行,不要存钱庄。”母亲笑笑没有作声。我问她:“妈妈,钱庄和银行有什么两样?”母亲说:“钱少的叫钱庄,钱多的叫银行。”我又问:“妈妈的钱为什么不存银行呢?”她敲了下我的脑袋瓜说:“我的钱都存在你的肚子里了。你不是要吃中段黄鱼和奶油饼干吗?那都要钱买的呀。”我想想也对,就很感激:“那么我以后的压岁钱都给妈妈买黄鱼和奶油饼干,妈妈的钱就存银行了。”于是我就把抽屉里、枕头底下所有的钱统统捧出来,捧给母亲说:“妈妈,存在您那里。”母亲高兴地说:“好,我是你的银行。”母亲把我的钱放在针线盒的第二格,对我说:“不许动,这就是妈妈的银行,要等凑满两块银洋钱,就给你去存钱庄。”我马上说:“我不要存钱庄,我要存银行。”母亲说:“钱庄就在镇上,我们可以自己走去;银行在城里,我一两年也难得去一回呀。”我想起那个城里的叔叔,就说:“那我们就请叔叔代存好吗?”母亲想了一下,好像真有什么新主意似的。
              钱给了母亲,我得守信用不动用它,只能常常捧出针线盒,打开来摸摸数数,听听叮叮当当的声音。我就叫它“妈妈银行”。
                  有一次,乡长来捐款赈水灾,母亲从身边摸出五个银角子给他。我连忙问:“这是您的还是我的?”母亲说:“当然是我的。对了,你也该捐一点呀!”我起先有点舍不得,但想想赈灾是善事,“人要发挥广大的同情心。”老师说的。我就跑到楼上,从针线盒里拿出一个银角子,在手心里捏着,捏得热烘烘的,才万分不舍地送给乡长。他拍拍我的头说:“好心有好报。”就收下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真把我的钱和她自己的钱都交给城里的叔叔去存银行了。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母亲把摺子拿给我的老师看,问他:“这里面一共是多少钱?看我的心算跟总数合不合呢!”
                  老师看了下,奇怪地说:“大嫂,你弄错了吧?这里面的钱都已取光啦。”
              “你说什么?”母亲知道老师是正正经经的人,不会跟她开玩笑的,她已经在发抖了。
              “这是一本空摺子,钱都一次次提光了。”
                  我在一边马上大哭起来,跺着脚喊:“妈妈,我要我的钱,叔叔拐了我的钱,他好坏,他是贼。”我越哭越伤心。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她已泪流满面,我只好忍住哭,拉着她的衣角说:“妈妈,你也不要哭了,我们再从头来过。这回我们就把洋钱角子统统放在针线盒里,不要存银行,也不要存钱庄,把针线盒天天放在枕头边,就放心了。”
                  因此,我还是最最喜欢那个可以捧在手里,摇起来叮当响的针线盒,我的“妈妈银行”。
                  再后来,那个拐我们钱的城里叔叔,有一次他回到乡间来,母亲看他衣衫褴褛,鞋袜都前通后通了,忍不住就给他钱去买衣服。我想起当年母亲辛苦积蓄被他拐走的心痛神情,仍不免泫然。但母亲一点也不计较他对她的不诚实,反而在困难时再接济他。
                  好心的母亲啊!如果您是个百万富豪,真的开一家“妈妈银行”,您将会救济多少贫寒之人呢?
              (选改自《妈妈银行》,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下面句子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
              (3)通读全文,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中的母亲和胡适《我的母亲》中的母亲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有哪些异同?
            • 2. 阅读《货郎李老四》,完成下列各题。
              货郎李老四
              周礼
                  ①多年前,我在一个边远的山区支教。学校坐落在一座林木茂密的大山中,风景十分秀美,可交通非常不便,赶一趟集得步行三四个小时,平常所吃的菜多半都是学生家长送来的。
                  ②学校的条件十分落后,除了三间简陋的教室外,还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也是我的卧室。学校一共有三名教师,除了我是外地人外,另外两名教师都是本地人,每天放学后他们都回家。白天的时光比较好应付,但晚上就难熬了,那时没有电视,连电灯也没有。通常放学后,我先到后山吹一阵笛子,再去山下的河边坐坐,等到天快黑时再回到宿舍。
                  ③那年月,乡间时常有货郞出没,他们挑着一个担子,走村串户,卖些日用品什么的。其中有一个叫李老四的货郎,每个星期都会在这一带转悠。路过的次数多了,彼此便熟识起来,偶尔买了东西,也站在一起说说话。 李老四,四十多岁,长得憨厚老实,脸上黑不溜湫的,额头上的皱纹很深,说起话来像放机关枪。
                  ④有一个周末,李老四正好路过这儿,我问他能不能帮我搞一部收音机。李老四笑着说,没问题,我每个月都要去城里进一次货,到时给你带一部,绝对不赚你的钱。我听后十分欢喜,随即将买收音机的钱交给了李老四。那时的工资很低,买这个收音机几乎花去了我大半年的积蓄。李老四临走时又补了一句,您放心吧,下个星期我就可以给您带回来。
                  ⑤周一早上,我向同事说起此事,他们听后都埋怨我说,你太老实了,怎么能先把钱给他呢?他一个走村串户的货郎,要是拿着钱跑了,你上哪儿去找他呀!我说,让别人带东西,怎么好意思让他垫钱呢?再说看他人挺忠厚的,又经常在这一带出没,不至于如此吧。同事叹息说,人心隔肚皮,还是慎重些好。
                  ⑥同事的话不无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我有些担心,说实在的,要是李老四从此不再来这儿卖东西,我还真找不着他,我根本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甚至连他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
                  ⑦一连几天,我都守在校门口等着李老四,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李老四的半个影子也没见着。我安慰自己,李老四不是那样的人,他可能是最近有事忙不开,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的。一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李老四的踪影,看来真印证了同事说的话,我彻底失望了。
                  ⑧半年后,我因受不了山里的艰苦条件,当了逃兵,回到了家乡,也渐渐将这件事情淡忘了。
                  ⑨多年后,我再次来到曾经支教的地方,这里早已成了旅游区,学校面目一新,不仅修了综合大楼,还来了许多年轻的大学生。这所学校的校长,正是我当年的一个同事,见到我时,他十分激动。一阵寒喧后,他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随即从家里取来一部收音机递给我说:“这是当初你让李老四带的,后来是他儿子送来的,我一直替你保存着。”原来,李老四那次回去后,就一病不起,在家里熬了大半年,但还是离开了。临死前,他一再叮嘱他的儿子,一定要将这部收音机给我送来。他还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不能食言。
                  ⑩拿着那部如今只能算做“文物”的收音机,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选自《大江晚报》2015年8月16日,有删改)(1)开篇写“我”的支教情况,这与主题有关系吗?为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结构安排上看,第⑨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结尾写道:“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 3.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下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2)文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3)小弗朗士为什么会“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4)写粉笔字本不是十分吃力的事情,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
              (5)文章最后写韩麦尔先生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一个手势。如果换成“他说出来”好不好?为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