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老汪栗子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        →收野栗→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5)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
            • 3.
              出自《木兰诗》最后一段的成语是         ,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 4.

                                              我怕把你弄丢了
              ①母亲七十岁了,患了老年痴呆,很多人都不认识,很多事都不记得。趁着她身体还好,还有一些记忆,我打算带她到上海旅游,那是她一直向往的城市。买了两张卧铺票,带上相机和一些生活用品,我和母亲上路了。

              ②一路上,母亲都很开心,像一个跟着父母出远门的小孩,看着窗外疾驶而过的风景,不停地发出惊叹声。夜幕降临,其他乘客都躺下来休息了,(A)母亲依然趴在车窗边,孜孜不倦地看万家灯火的夜景。

              ③直到凌晨一两点,母亲才似乎是真的累了,疲倦地躺到床上,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④列车到达杭州南站时,天刚刚泛亮,再过一两个小时,就到上海了。我打算叫母亲起来洗把脸,吃点早餐,可是看她睡得那么香,不忍心叫醒她,就蹑手蹑脚地下床,独自到了洗漱间。

              ⑤洗脸,刷牙,再补补妆,这一切做好时,列车正好启动,载着一车的人赶往下一站。我走到卧铺旁,往床上一看,上面空空如也,旁边的座位上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⑥或许她上厕所了。这么想着,我就走到车厢另一头去寻找,也没有看到。(B)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一路小跑着,跌跌撞撞地到每一节车厢里去寻找。一圈寻下来,回到自己位置旁时,母亲依然下落不明。

              ⑦旁边的乘客问:“你是在找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吗?刚才在杭州南站时,她已经下车了。”

               ⑧怎么会这样?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找到乘务员说明情况时,我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

               ⑨但是列车不能停,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离杭州越来越远,离母亲越来越远。那一两个小时,我坐立不安,脑子里不停地闪现母亲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她会不会迷路?她会不会被坏人骗?她会不会饿着渴着?

               ⑩在一寸寸的煎熬中,列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我拿上行李,跳下车,拦了辆出租,直奔杭州而去。一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

               ⑪幸运的是,通过乘务员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已经找到母亲,此时,母亲正站在进站口等待我的到来。

              ⑫看到母亲白花花的头发和佝偻的身影,我终于如释重负,火烧火燎般的焦急化作了一句埋怨:“妈,你怎么一声不吭就下车了呀?你知道我有多着急吗?”

              ⑬母亲忽然往前一步,紧紧抱住我,哽咽着说:“我怕把你弄丢了。”

              ⑭原来,母亲醒来后看不到我,就赶紧随着人流下车寻找,她怕晚一分钟,就把我弄丢了。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我在车上心急如焚,她在车站一定比我急十倍百倍,在拥挤的人群里,怎么也找不到女儿熟悉的身影,母亲的心,该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啊!

              ⑮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刀子般割着我的心,我的眼泪瞬间就汹涌而下。

              ⑯母亲曾经把我弄丢过。

              ⑰那时我六岁,母亲挑着担子到车站卖水果,我跟着去了。她给人称完苹果,一回头,怎么也找不着我。

              ⑱母亲顾不上一担子新鲜的水果,疯了一样到处寻找。在车站找了一圈后,泪眼婆娑地看到了站在担子前等她的我。其实,我只是去了趟厕所。

              ⑲我放学后晚一分钟到家,她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我和同学出去玩,不到半小时,母亲一定会出去找;和朋友聚会,无论多晚回家,母亲总会坐在门口等着;在外地求学,电话不准时打回家,母亲就会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结婚后长时间不回家看看,母亲就会寝食难安……

              ⑳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因为太在乎,才时时刻刻害怕把你弄丢了。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让她随时可以看见我,听见我说话,不然,母亲会一直生活在害怕弄丢我的恐惧中。

              (1)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 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第②段(A)处加点的词语。
              母亲依然趴在车窗边,孜孜不倦地看万家灯火的夜景。
              B. 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⑥段(B)处画线句。
              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一路小跑着,跌跌撞撞地到每一节车厢里去寻找。
              (3) 请简要分析第⑯⑰⑱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4) 文章结尾写到:“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在成长过程中,你也一定有过让家长担心、牵挂的经历,请你写一写。(4分)(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方法;②不能抄袭文章原句;③60字左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