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位母亲创造的奇迹

                 ①“二战”结束后,德国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②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他两岁的孩子正伸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③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他,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把孩子扔掉。

                 ④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⑤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常常以搞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⑥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的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祈求邻居们说:“给他点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的。”

                 ⑦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⑧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在别人的诋毁和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小小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⑨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伴都会断断续续地收到一些礼物。哪怕是一支钢笔,或是一辆单车,可他什么也没有,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开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的出生究竟是对是错。

                 ⑩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一个人的名字,然后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容易,他多想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

                 ⑪“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在念自己的名字,他沉重地移动步子,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地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这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⑫“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毕业发言。

                ⑬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的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1)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2)雅克里被邻居送往教养院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3)雅克里是如何“痛改前非,认真做人”的?支撑他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

              (4)第12段中雅克里激动地说:“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你认为“最好的礼物”含义是什么?

              (5)文中写道:“两岁的孩子正伸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艾娜“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揣摩一下:当时艾娜心里是怎样想的?请你用一段文字描写她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

            • 2.

              我和书画的缘分

              赵丽宏

                 ①读书、听音乐、画画,是我一生的爱好。这三种爱好中,也许我用在画画上的时间最少,但是它留在我记忆中的趣事却不少。

                 ②记得四岁那年搬进新家,我曾用半天时间,趁父母不在家,用蜡笔在新粉刷的墙壁上涂鸦,把一个幼童能想到的东西画满了一面墙壁,让下班回家的父母为之惊愕。上小学时,我曾用晒图纸的边角料装订成册;把读过的小说画成连环画;也曾把小说中印象深刻的故事场面画在蜡光纸上,然后再用刀片和剪刀刻剪成彩色剪纸,题材有“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岳飞枪挑小梁王”“高宠挑滑车”“八锤大闹朱仙镇”等等。小学和初中,由于擅长绘画,我总是被分配负责出黑板报。读中学时,我偷偷写诗,且在每首诗的边上,用钢笔画上插图。有一次,我的秘密被姐姐发现,她看了我的本子,说我画的比写的好。

                 ③“文革”中,我离开上海到崇明岛“插队落户”,我的绘画也派上了用场。我发现农民最喜欢灶壁上有画,于是,我便用墨汁和广告色为农民的灶台绘画。新粉刷的灶壁,墨彩会在上面化开,犹如在宣纸上作画。我在农民的灶壁上画漓江山水,画青松红日,画蔬果瓶花……画完后,我再模仿画家题款——用毛笔题诗,最后用红笔画一个篆刻印章。很多年后,农民还保存着我画在灶壁上的画。

                 ④在下乡的岁月中,只要有机会,我就写字、画画。乡村的文艺宣传队演出,我为他们画布景;生产队出大批判专栏,我为他们画报头和插图。记得有一次生产大队办一个反浪费展览,我曾在一夜之间画出了十几张彩色漫画。那时,我经常用排笔写标语,在纸上或墙上写,写黑体字,也写隶书和魏碑,少年时临帖积累下的书法功底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⑤“文革”结束后,我参加高考,上大学,后来当编辑,绘画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时常还会手瘁。写作打草稿时,遇到文思生涩,我便随手在文字边上涂鸦,画和文字有关或无关的插图,画着画着,思路便顺畅了起来。这些在文字边上随手画出来的图像在我早年的手稿中常常能看到。

                 ⑥这些年来,我从未放弃对书画的爱好。和朋友切磋艺术是我生活中的乐事。我写作的题材,也常常涉及美术。20多年前我访问俄罗斯,回来写了一本欣赏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油画的书。

                 ⑦但是随着键盘时代的到来,我也与时俱进地用上电脑,不再用笔写字,右手食指上曾被笔磨出的茧子也随之一天天退化。由于电脑输入用的是拼音,时间久了,我对汉字的结构也开始慢慢生疏。此时,我终于心生警觉:中国作家,如果连汉字也不会写了,那是何等可悲!但用什么法子弥补呢?于是,我又重新铺纸挥毫,临古帖、写新字。偶尔,我也画一些写意的水墨,在画上题写自己喜欢的诗句。而今,年过60了,我写字画画,不为圆儿时的画家梦,只是借笔墨、舒展筋骨,抒胸臆、驱烦躁。

                 ⑧没有成为画家,我并不遗憾。从事写作40多年,我其实是在用文字绘画,绘我眼中所见,也画我心中所思、梦中所想。而业余时间画画、写字,是余兴、是娱乐,也是对用文字描述精神世界的一种形象的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读书、听音乐、画画,是作者一生的爱好,本文侧重写了什么爱好?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次,我的秘密被姐姐发现,她看了我的本子,说我画的比写的好。”作者为什么特意补写这一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好绘画的“我”虽没能成为画家,但为什么没有感到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不少同学担心把时间花在个人爱好上会影响学习成绩。对此,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挨打的记忆

              阎连科

                 ①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②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全都换成一叠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待到了初一那天,再一人一张、几张地发给他的儿女、侄男侄女们。

                 ③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我还发现在我上学的路上,一个人卖的芝麻烧饼也同样是一毛钱一个。我每天上学时,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钱,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④那一年,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又问我偷没有,我仍然说没有,父亲就在我脸上打了一耳光。再问我偷没有,仍说没有时,父亲便更为狠力地朝我脸掴起耳光来。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了,说我偷了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自己眼里含着的泪。

                 ⑤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我们偷了黄瓜,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菜园中那一季卖黄瓜的钱。人家挨个儿地找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家里去,说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去。父亲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了的,毕竟我有着前科,待人家走了之后,父亲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铺地上,先劈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真的没有偷,父亲就又劈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

                 ⑥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上床了也就睡着了。睡到半夜父亲却去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去,去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看一会他就出去了。出去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看没有动。

                 ⑦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是我没有让父亲痛打我。那时我已经越过十周岁,也许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⑧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不知道为啥儿,我从来没有为那次真正的偷窃后悔过,从来没有设想过那个被偷了的国家干部是个什么模样儿。直到又过了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多年了。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⑨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

                 ⑩两年多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⑪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了四分之一世纪。在这二十四五年里,我不停地写小说,不停地想念我父亲。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竞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竞使我每每想起来,都忍不住会拿手去我儿子头上摸一摸。

              (选自《人生与伴侣》,有删改)

              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前两次“我”被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中,父亲明明知道“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从初一到初五一直没有打骂“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划线句子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为什么说“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阅读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不同看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自己的看法。

              甲:该父亲显得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乙:常言道: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是爱的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课外阅读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憾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这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⑧段中加下划线词语“郑重其事”的意思。

                                                                                   

              (2)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4)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

                                                                                 

              (5)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原文)

            • 5.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眠。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问起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

              请在《温暖心窝的话语》一文的第(10)段划横线的写一段有关于“我”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要求】(1)符合情境;(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

            • 6.

              ①他看见了什么呢?

              ②他看见了一幕动人的景象:孩子们爬过墙上的小洞进了花园,正坐在树枝上,每棵树上都坐着一个孩子。迎来了孩子的树木欣喜若狂,并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还挥动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这的确是一幅动人的画面。满园春色中只有一个角落仍笼罩在严冬之中,那是花园中最远的一个角落,一个小男孩正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因为他个头太小爬不上树,只能围着树转来转去,哭泣着不知所措。那棵可怜的树仍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肆意地咆哮着。“快爬上来呀,小孩子!”树儿说,并尽可能地垂下枝条,可是小孩还是太矮小了。 

              ③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化了巨人的心。“我真是太自私了!”他说,“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我要把那可怜的孩子抱上树,然后再把围墙都推倒,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他真为自己过去的所做所为感到羞愧。

              ④巨人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走到花园里。但是孩子们一看巨人,都吓得逃走了,花园再次回到了冬天里。唯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欢唱,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 其他孩子看见巨人不再那么凶恶,都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孩子们,这是你们的了。”巨人说。接着他提起一把大斧头,把围墙统统给砍倒了。中午十二点,人们去赶集的时候,欣喜地看见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耍。

            • 7.

              不朽的贝多芬   罗曼·罗兰

              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贝多芬!多少人颂赞他艺术上的伟大。但,贝多芬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斗争到疲惫的时候,到这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致韦格勒》一信中又说:“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息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贝多芬的密友申德勒赞叹:“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目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系拿破仑1805年12月大获胜利之地)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来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选自《贝多芬传》,傅雷译)

            • 8.

              (1)请根据解释,选择正确的字,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民歌《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      (日落,天黑),愁思出门啼。”

                A.暝   B.冥   C.溟    D.瞑

              (2)请根据词义,将下列四个选项分别填充到恰当的横线处(填序号)。

                 我国古代对于朋友之间的称谓非常丰富。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   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叫    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叫    之交,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    之交。

              A.患难         B.布衣         C.竹马         D.忘年

              (3)南朝时的江淹与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一文人即兴出上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曰:鸿是         。请你根据拆字联的特点,将下联补充完整。

            • 9.

              那个温暖的冬天

              (1)在我家的老屋里,一直摆放着一个小火炉,尽管它已经破烂不堪,无法再使用,那是奶奶的小火炉。小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还很贫困,村子里常会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背着一个破口袋沿门乞讨的人,我们称之为“要饭的”,大人小孩一看到他们要上门乞讨,往往是慌忙关上屋门,拒之门外。但奶奶却从不让我们那样做。

              (2)奶奶是一位非常慈善的老人,虽然那时我们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但只要“要饭的”走到家门外,奶奶一定会立即从家里拿出两个馒头来,双手递到他们手里,看着他们离去;如果正赶上我们吃饭,奶奶便会把他们迎进屋,让他们也能吃碗热饭。

              (3)冬天是个最难过的季节,为了抵御寒冷,奶奶请人做了一个小火炉。冬日里,奶奶常会去田野里捡一些干树枝,用来烧炉子。那时,每天早上我一起床奶奶的火炉已经架好了,火苗照在奶奶和我的脸上,奶奶便会笑着说:“冬天的火苗比娘亲!”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奶奶发现家门口站着一个瑟瑟发抖的“要饭的”,她一定让他们赶快进屋,把炉子烧得旺旺的,一边让他们烤暖身子,一边赶紧给他们去找吃的;如果看到他们穿得单薄,还会想办法给他们找件厚衣服御寒。

              (4)父亲对奶奶的善良颇有怨言,但却又不好说奶奶什么,只是在一次奶奶容留了一对母子在家里住宿几天后,父亲对奶奶的不满完全地表露了出来。

              (5)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天阴沉沉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来到了家门口。这是一对母子,奶奶立即把母子俩迎进了家门,把炉子烧得通红,母子俩烤着火,冻僵的手脚一下子有了活色。这时奶奶发现小男孩已冻得感冒发烧了,便赶忙找来点药给孩子喂下,又给母子俩做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年轻的母亲流着泪不住地感谢。母子俩要走了,奶奶说,这样不能走,等孩子病好点再走,硬是把他们留下,一留便是三个日夜,直至小男孩彻底退烧。

              (6)送走了母子俩,奶奶的心仍放不下,念叨着母子俩。然而父亲却很不高兴,他对奶奶说:“妈,以后再不要让外人住在家里了,我们都快揭不开锅了!”但奶奶却说,我们再难也比他们出门在外要强,至少家里还有个火炉。沉默了一会,父亲又对奶奶说,“妈,你看看你那儿东西少了没有?”听父亲这样说,奶奶有点不高兴,她责怪父亲不应该把可怜的母子俩当小偷看待。但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她只好翻了翻,然而这一翻,奶奶的脸上显出不安的神情,疑惑地小声说:“我这放的十几块钱怎么找不到了?”父亲一下子提高了声音,说一定是被那娘儿俩拿走了。奶奶说:“不可能,不可能的”,她把所有的东西都翻了个遍,结果就是没找到那十几元钱。十几元钱在那个时候可不是个小数目,于是,父亲便一再警告奶奶,以后再也不能把“要饭的”带进家里,说别再可怜别人了,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能帮得过来吗?然而奶奶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7)奶奶似乎没有吸取教训,她总是说,那娘儿俩不会拿她钱的……就算拿了,也不能因为这次而把所有乞讨上门的人关在门外。奶奶依然像她的小火炉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她见到的需要温暖的人。

              (8)奶奶的年纪越来越大,渐渐地便行动不便了,她再也不能去外面捡柴禾,整天坐在她的火炕上郁郁寡欢。

              (9)那年冬天,奶奶度过了她83个风雨岁月后,溘然长逝。临终前,父亲跪在奶奶的床前,泪流满面地说:“妈,请您原谅儿子,那年是我在那对母子离开家后,偷偷拿走了您存放的钱。”奶奶笑了,慈祥地闭上了双眼……

              (10)后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父亲也开始像奶奶那样乐善好施。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说,十几年前,他曾和他的母亲来到我们家乞讨,是奶奶收留了他们,并说如今他已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但他和母亲仍念念不忘当年我们一家对他们母子的恩情,这次是特意来表示感谢的。当他得知奶奶已去世多年后,眼里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小伙子还记着我们一家,逢年过节还会常来看望,父亲也常常教育我要做个善良的人,说能够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种缘分。


              (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那个温暖的冬天”中“温暖”的含义。

              (2)从文中划线句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3)父亲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4)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父亲反对奶奶帮助穷人,除了自身穷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世上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你能帮得过来吗?”对他这一观点,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作出反驳。

            • 10.

              戴着无腿眼镜的父亲

              李公顺

               ①断了腿的眼镜用线缚在脑后,躺在古色古香的太师椅上,双手托一本厚厚的线装古书,没有鲁迅笔下《藤野先生》抑扬顿挫的朗读,却有他那摇头晃脑的神态。这个看书人就是我的父亲了。

               ②父亲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我最崇拜的人物了。

               ③父亲识几个字,在村里经常给人家写写对联,主持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颇得村人的敬重。恭维声浸泡得父亲的自尊心悄然生长,于是,父亲便拿这点荣耀来时时警醒我们,不要做出让村人瞧不起的事体,伤了李家门面。

               ④父亲的心理也曾浇灌得我们姐妹个个争强好胜。1981年夏天,高考超出几分的我因报考志愿没有选择好,名落孙山后,我满心想再回学校去“扑腾”一年,又怕第二年再考不上,让村人嗤笑我。迟迟疑疑之间,父亲说你愿去就去吧,谁没个闪失,只要你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够了。当时说得我眼眶发热,鼻子发酸,一扭头说:“爹,我走了!”

               ⑤我走了,父亲依旧是原来的父亲,平时依旧有说有笑,村里有红白喜事什么的还依旧照常主持。可回到家里便似乎有了一块心病,母亲说他最惦念的就是我。我知道他也在考虑明年我能不能考上,再考不上怎么办?时间一长,他便找个理由带上点饭菜悄悄到学校来看看我。有时说我一过就一个星期不回家,是不是饭舍不得吃,会不会饿坏了身子熬坏了眼睛;有时来到学校放下东西在教室后窗看看我就走;有时就那么地站在窗外看老师讲课,直到下课他才悄悄地告诉我给我捎来了东西放在宿舍里。等我回一次家,他便左打量右照看。当然,父亲的这些动作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可我相信我的第六感官不会有错。每次回学校前,父亲便将我拉到一边塞给我两元钱,那时候,两元钱能使我真正地肥上一星期。可惜,多数时候,还是让我换成了书本和笔记本。有时我想只要把父亲的心意变成我的学习动力就行了,用不着和有钱人家的同学比较吃穿。

               ⑥父亲当时只有50多岁的年纪,生活虽然简朴,但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穿一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也要经常洗得干干净净的,在村人的眼里永远是一副干净利落的样子,成天充满着自信。可是,一进入城市,特别是进入我所上学的学校,他的自卑和自尊心理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

               ⑦那年春节前,父亲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卖了,留下了猪头和猪下水供家人消受。由于我们是补习班没有放假,父亲便一大早踩着雪走了30多里路来到学校给我送,生怕我春节回家时就吃没了。他到学校时我们正在上课,讲课老师看到他站在教室门口附近,便问他找谁?他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瞅瞅我说:不找谁,我就是想听您讲课,我也是老师呢。讲课老师很是感动,看到他落了一身的雪花,让他到屋里听,他却双手摆着“不啦!不啦!”带着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态走了。

               ⑧父亲没有和我说上话,我知道他肯定不会走。于是便借口去厕所随后追了出来,在学校的宣传栏下我找到了避雪的父亲。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叫我出来,他说老师正在讲课呢哪能分得心,再说……父亲没有继续往下说,他扯一扯身上的衣服,我明白了,他是怕同学们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

               ⑨我从父亲手里接过煎饼包,看着父亲胡茬上和棉帽上的冰花,看着他那冻得红红的鼻头,良久,我把煎饼包扔在了厚厚的雪地上,轻轻地为父亲拍打着落了一身的雪花。

               ⑩看着父亲,我的眼睛模糊了,站在我面前的就是戴着无腿眼镜,手捧线装古书,躺在太师椅上的我那自信而又自尊的父亲吗!

              (1)文章首尾强调父亲“戴着无腿眼睛”,有何作用? 

                                                                                           

                                                                                             

              (2)第⑦段画线句中画线字词“站”“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有何表达效果? 

                                                                                             

                                                                                             

              (3)分析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他的自卑和自尊心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

                                                                                             

                                                                                             

              (4)阅读第⑨段“良久,我把煎饼包扔在了厚厚的雪地上,轻轻地为父亲拍打着落了一身的雪花”,试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把我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