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纪念

                                                                                                            张惠雯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我从二十二岁走到三十六岁。在这段时光里,如果每次还乡在记忆里最终剩下了一些画面,那么几乎每个画面里都留有点点的影迹。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母亲叫我不要担心。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于是,我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后来,大家就在后面的小菜园里埋葬了它。它死时有众人的陪伴,而不是在某个寒冷的夜里孤独地离开,它也没有长期瘫痪而后痛苦而屈辱地离开,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⑥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两年前最后一次回家,点点的两条后腿骨质老化,它有时高兴地站起来想朝我走来,却会突然摔一跤。我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在来美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难得陪陪它。即使在短暂的回国假期里,我也要抽空去旅游,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加之在家时亲友应酬频繁,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令我意识到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家了,它也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为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根据提示梳理情节。

              “描述”点点→___________→又梦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愧念点点

            • 2.

              闪光的戒指

              ①我的额头长了块灰色的印记,听人说用金子擦擦就能去掉。在我们顾庄,只有在县城当工人的天增家有金戒指,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天增的媳妇李婶。 

              ②李婶将戒指从手指上捋下来,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戒指在我的印记上不停地擦着,嘴里还唱着:金子金子擦擦,印记印记搬家。直到印记处被擦得火烧火燎般地痛,母亲才将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和李婶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着。 

              ③母亲回到家里还没做好午饭,李婶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大嫂,戒指还用不用?不用就还给我。母亲惊愕得瞪圆了双眼,端着面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你没有看到?李婶涨红着脸说,沙发上没有戒指。母亲将面瓢放在案板上,向外面跑去,李婶急忙跟了上去。 

              ④母亲和李婶将沙发抬到院子里,将屋子角角落落找遍了,也没有见戒指的影子。母亲一屁股坐在地上,絮絮叨叨地说,我明明将戒指放在了沙发扶手上,它没长翅膀,不会飞走啊。是鸡叼了?是狗衔了?李婶冷冷地说,这戒指是天增在大桥商店买的,60块,我干一年农活也分不到60块。 

              ⑤母亲是一步三挪回到家里的,母亲回到家里就将疲惫不堪的身子放到床上,破天荒地没做晚饭,夜里和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夜。 

              ⑥天刚蒙蒙亮,母亲和父亲起了床。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大队支书同意父母在窑厂帮着干活。 

              ⑦放学后,我常常跑到窑厂看父母干活。母亲背着七八块砖或砖坯子,身子弯成一张弓。大冷天,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母亲脸上却狼藉着细密的汗珠。在1976年的冬天,我最不忍看的就是母亲洗手了。母亲粗糙的手背上疤痕累累,皴裂的大口子里凝结着暗红的血痂,母亲洗手时常痛得脸上冒汗。 

              ⑧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嫂子,我知道你家困难,这钱留着过年吧。母亲笑着说,大妹子,我不跑到县城给你买戒指了,就麻烦天增兄弟买吧。 

              ⑨还了李婶60块钱后,深受感动的李婶求着母亲和她拜了干姐妹。李婶搬家到县城时,她还将笨重破旧的沙发送给了我们。 

              ⑩弹指间20年就过去了,我家也像全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里新置了真皮沙发,李婶送的旧沙发只能当劈柴烧锅做饭了。揭开沙发坐垫,撕掉破破烂烂的绒布,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 

              ⑪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她又想起了隔着一段长长岁月的1976年的冬天。 

              ⑫妻子夺过戒指,利索地戴在手上,一脸的兴奋,好大一枚戒指,值一两千块钱,我也戴上戒指了。母亲用双手捧着妻的手说,这戒指样式过时了,我给你买个新的。母亲说着就从妻子手上捋下戒指。家里才盖罢楼房,哪还有钱买戒指?妻的脸阴得能挤出水来。

              ⑬夜里,我早已经睡下了,母亲将我从床上唤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李铮,我想和你商量件事。我不满地嘟哝道,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商量?母亲小心翼翼地说,是这样的,现在都实行火葬了,一个巴掌大的骨灰盒就能盛骨灰了,再用棺木盛骨灰盒不是浪费吗?我想把棺木卖掉。 

              ⑭在母亲的坚持下,上好的棺木被人买走了。 

              ⑮后来,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进了趟县城,她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 

              ⑯母亲还兑现诺言,给她的儿妻买了枚闪光的戒指。 


              仔细阅读选文,请将文章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借戒指 →              →              → 现戒指 →             

            • 3.

              父亲与他的土地

              车承金

                 ①“土地是衣食父母!”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亲说这话时语气总是极其坚定,不容丝毫置疑。

                 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家承包了5.3亩地,其中有上台4亩平地,南坡的1.3亩坡地。后来,父亲又在西山承包了3亩山地,总共有8.3亩地。辽西丘陵没有水田。这些地都是旱田。土地分到家后的第二天,父亲就推着手推车,带着铣镐,来到位于南坡上的坡地,开始整理这块土地了。这块坡地呈三角形,是一块独立的地块,越往北越高,北边是山,另两边是沟壑。父亲说,这一亩多地的土质不错,就是坡度大了些,下雨存不住.肥和水就往下流,都流走了,筑几道坝沿,平整平整,就是一块上等地呢。

                 ③父亲轮着大尖镐,一镐一镐地把高处的土刨开,一锨一锨地装在推车里,再一车一车地推到低洼处。又筑了三道坝沿子。这一亩多坡地彻底变样了,随坡就势,形成了三块平平展展的地块。随后,父亲又找车,拉来了三四车农家肥,用以改善土壤。那年,整个寒冷的冬季,父亲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1.3亩坡地上度过的。

                 ④门前的柳树吐绿了。这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一个春耕。父亲非常兴奋,老早就准备好了种子化肥,把点葫芦、犁杖等农具一一修理好。一场春雨过后,父亲驾着牛犁,准时出现在自家的田地里。泥土芳香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田野里弥漫升腾。

                 ⑤上台的平地,父亲种上了玉米,南坡的坡地种上了高粱,西山承包的山地种了谷子、黍子、绿豆等杂粮。十几天的时间,油绿的小苗就钻出了地面。与小苗同时钻出地面的还有小草。集体耕作时经营管理不到位,那些杂草们也毫不客气,使劲地繁衍生息,留下了满地的草籽。躲过寒冷冬季的草子草孙们,发芽生根,贪婪地汲取着土地的乳汁,比小苗长得快。

                 ⑥父亲说,草根系发达,跟小苗争水争肥,小苗争不过草,必须把草铲除掉。小苗长到三四厘米时,父亲就开始耪地了。他拿着锄头,小锄头做武器,彻底铲除这些杂草。

                 ⑦耪地遍地是松土除草,耪二遍地开垄眼,耪过三遍过后,就要追肥蹚地了。耪地不仅仅是为了除掉那些杂草,耪的遍数越多,秋天庄稼结的颗粒就越饱满,小苗既抗旱又抗涝。秋天还要放垄,催熟除草。炎炎烈日,父亲钻进没人的玉米地里,手握着锄头,一锄一锄地松土除草。那一年,我家的8.3亩地岂止是三遍啊!最少也有五六遍。

                 ⑧秋天到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年。父亲驾着牛车,把劳动果实一车一车地运回家。秋收过后的土地,呈现出干干净净的黑黄色,镶嵌在大片土地的中间,格外引人瞩目。来往行人无不赞叹,是正经庄稼人!这地经营得真好!

                 ⑨父亲对秋翻高度重视,收完秋后,就马不停蹄地修好了犁杖。他说,你别小看秋翻,作用可大了,能减少来年杂草,减少病虫害。我问父亲,咱家咋不用拖拉机翻地?又深又快。父亲说,拖拉机翻地把地表的熟土都扣到下面,把下面的生土翻到了上面,还有深沟,把土地搞个乱七八糟,庄稼不爱长。后来有了旋耕机,旋耕机旋耕土地,不仅能疏松土壤,还能灭碎茬头,土壤层次不变。父亲极为赞赏,后来秋翻,就改用旋耕机了。

                 ⑩父亲75岁那年,到地里干活不慎摔倒,造成腰椎骨骨折,不能重体力劳动。那年收完秋后,在儿女们的劝说下,父亲打算把这8.3亩土地承包出去。消息传出后,欲承包者纷至沓来,都相中了这几亩肥沃的土地。承包给谁,父亲一时拿不定主意,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开春种地了,才确定出人选。在签订合同时,父亲在合同里专门增加了这样一条,承包人不好好经营承包地,出现撂荒的,出租方有权收回承包地。父亲说,要给这地找个好人家,不能把地给糟蹋了。

                 ⑪土地承包出去后,父亲拄着拐杖,三天两头往地里跑,或站在地边,望着庄稼发愣,或蹲在地头儿,大口大口地吸着旱烟,一看就是大半天。

                 ⑫我常常想,父亲与他的土地,谁又是谁的父亲呢?(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的父亲把一块坡地变成了良田,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此他都做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画横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泥土芳香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田野里弥漫升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收过后的土地,呈现出干干净净的黑黄色,镶嵌在大片土地的中间,格外引人瞩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⑪段写父亲望着庄稼“发愣”“吸着旱烟”,试揣摩父亲此时的内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一)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 

              那天下午,是两节语文课。留下作文题目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慵懒,双眉紧锁,很快进入构思状态——班里静悄悄的,马上就要中考了。他们似乎一下子懂得了时间的珍贵。

              窗外,冬天已经过去。垂柳虽在枯黄的枝柯间爆出了星点的绿,但风依旧格外大,春寒料峭,让人难以抵挡。教室正对着的,是学校阅览室。我见阅览室的管理员胖胖的人影一晃,一块小黑板就立在了学校的公示栏前,黑板上写着什么呢?我信步走出教室,去看个究竟。

              原来一个批评通告,寥寥数语:某某同学昨天偷了阅览室一本《散文》杂志,被当场抓住,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再发生类似事情。一一被批评的学生,竟是我们班上的学生。我心头一紧,几乎想都没想,径直走向了阅览室。

              管理员正低头整理着报纸,头顶上,一圈新长出的白发,在周边染过的黑发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他见我神情异样,问我有什么事,我便直截了当向他说明了来意。我语气生硬地说:“被通报的学生是我们班上的,希望您赶在学生们下课之前把这块黑板撒了。”管理员的脸“腾”一下红了,他生气地说:“这是我的职责,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那一刻,两个人剑拔弩张,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那时候,我刚毕业没多久。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和胆量,敢顶撞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师。片刻的沉默之后,我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我说:“老师,是这样的,还有三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如果学生们看到这个通告,一定会议论纷纷,这样的话,那个挨批评的同学压力肯定会非常大。我怕,我怕会影响他的中考……”

              “可是,如果不批评,不给学生们一个警醒,我这里的杂志就要被学生偷完了。我看着阅览室,我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管理员似乎还在生气,但语气也明显缓和了许多。

              “是的,我知道。可是,这个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发现自己语塞,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接下来,我的语调似乎在央求这位管理员了。他沉默了半晌,说:“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黑板可以撤,但你必须保证,回去一定要批评你的学生。”“是,我会的,我会的。”我一边答应,一边飞也似的跑到公示栏前,把那块黑板取了回来,并当着管理员的面擦掉了那个通告。那一刻,仿佛擦掉了自己的一个错误,我擦完之后,站起身,如释重负。

              是的,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毕业班,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个三长两短。尽管,我的学生的确做错了。

              之后,我曾经想把这件事情委婉地告诉那个犯错误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没有说。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临近中考的最后一次班会,我讲了很多,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未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也许因一时喜爱而‘拿’了阅览室的一本书,也许因一时糊涂考试时作了弊……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会永久地溶在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我这里,就收藏着这样一粒。”

              学生们一下子现出惊异的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继而重新把目光投到我身上。我扫视了班里一圈,笑了笑说:“是的,我这里的确有一粒。但是,我不想告诉你们,这粒盐是属于谁的。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因为,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得这位同学的一辈子不去犯错误的心。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多年过去了,那次班会上的掌声,时时萦绕在我的耳畔……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个三长两短。

                                                                                          

              ⑵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

                                                                                          

              请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文章以“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为题,有哪些好处?

                                                                                          

              结合全文分析,“我”和“管理员”各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对文中犯错学生的处理办法,“我”采取的是“收藏盐粒”的做法,有的老师也可能私下里找来学生教育,你赞成哪种做法?为什么?

            • 5.

              拾馒头的父亲

              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外面的风雪很大,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文章第七段,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的烦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示例填写,“我”在开家长会时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泪落下


              (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具体含义。

              (1)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面的风雪很大,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面选文《温暖心窝的话语》,完成问题。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

                                                                                                           

                                                                                                                

              (5)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 7.

              剥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对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D.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                                                      

              (3)、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的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     )和(    )。

              (4)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 8.

              戴着无腿眼镜的父亲

              李公顺

               ①断了腿的眼镜用线缚在脑后,躺在古色古香的太师椅上,双手托一本厚厚的线装古书,没有鲁迅笔下《藤野先生》抑扬顿挫的朗读,却有他那摇头晃脑的神态。这个看书人就是我的父亲了。

               ②父亲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我最崇拜的人物了。

               ③父亲识几个字,在村里经常给人家写写对联,主持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颇得村人的敬重。恭维声浸泡得父亲的自尊心悄然生长,于是,父亲便拿这点荣耀来时时警醒我们,不要做出让村人瞧不起的事体,伤了李家门面。

               ④父亲的心理也曾浇灌得我们姐妹个个争强好胜。1981年夏天,高考超出几分的我因报考志愿没有选择好,名落孙山后,我满心想再回学校去“扑腾”一年,又怕第二年再考不上,让村人嗤笑我。迟迟疑疑之间,父亲说你愿去就去吧,谁没个闪失,只要你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够了。当时说得我眼眶发热,鼻子发酸,一扭头说:“爹,我走了!”

               ⑤我走了,父亲依旧是原来的父亲,平时依旧有说有笑,村里有红白喜事什么的还依旧照常主持。可回到家里便似乎有了一块心病,母亲说他最惦念的就是我。我知道他也在考虑明年我能不能考上,再考不上怎么办?时间一长,他便找个理由带上点饭菜悄悄到学校来看看我。有时说我一过就一个星期不回家,是不是饭舍不得吃,会不会饿坏了身子熬坏了眼睛;有时来到学校放下东西在教室后窗看看我就走;有时就那么地站在窗外看老师讲课,直到下课他才悄悄地告诉我给我捎来了东西放在宿舍里。等我回一次家,他便左打量右照看。当然,父亲的这些动作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可我相信我的第六感官不会有错。每次回学校前,父亲便将我拉到一边塞给我两元钱,那时候,两元钱能使我真正地肥上一星期。可惜,多数时候,还是让我换成了书本和笔记本。有时我想只要把父亲的心意变成我的学习动力就行了,用不着和有钱人家的同学比较吃穿。

               ⑥父亲当时只有50多岁的年纪,生活虽然简朴,但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穿一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也要经常洗得干干净净的,在村人的眼里永远是一副干净利落的样子,成天充满着自信。可是,一进入城市,特别是进入我所上学的学校,他的自卑和自尊心理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

               ⑦那年春节前,父亲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卖了,留下了猪头和猪下水供家人消受。由于我们是补习班没有放假,父亲便一大早踩着雪走了30多里路来到学校给我送,生怕我春节回家时就吃没了。他到学校时我们正在上课,讲课老师看到他站在教室门口附近,便问他找谁?他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瞅瞅我说:不找谁,我就是想听您讲课,我也是老师呢。讲课老师很是感动,看到他落了一身的雪花,让他到屋里听,他却双手摆着“不啦!不啦!”带着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态走了。

               ⑧父亲没有和我说上话,我知道他肯定不会走。于是便借口去厕所随后追了出来,在学校的宣传栏下我找到了避雪的父亲。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叫我出来,他说老师正在讲课呢哪能分得心,再说……父亲没有继续往下说,他扯一扯身上的衣服,我明白了,他是怕同学们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

               ⑨我从父亲手里接过煎饼包,看着父亲胡茬上和棉帽上的冰花,看着他那冻得红红的鼻头,良久,我把煎饼包扔在了厚厚的雪地上,轻轻地为父亲拍打着落了一身的雪花。

               ⑩看着父亲,我的眼睛模糊了,站在我面前的就是戴着无腿眼镜,手捧线装古书,躺在太师椅上的我那自信而又自尊的父亲吗!

              (1)文章首尾强调父亲“戴着无腿眼睛”,有何作用? 

                                                                                           

                                                                                             

              (2)第⑦段画线句中画线字词“站”“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有何表达效果? 

                                                                                             

                                                                                             

              (3)分析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他的自卑和自尊心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

                                                                                             

                                                                                             

              (4)阅读第⑨段“良久,我把煎饼包扔在了厚厚的雪地上,轻轻地为父亲拍打着落了一身的雪花”,试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把我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 9.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                                      


              (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3)                                       


              (4)多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各题。

              特殊考试

              ① 女孩儿家里很穷,父母举债才供她读完大学,就在她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积劳成疾的父亲被查出患了肺癌。这消息像一团挥不去的阴云罩在女孩儿头上,像一块搬不开的石头压在女孩儿心上。

              ②子欲养而亲将不在,女孩欲哭无泪;工作尚无着落,家里一贫如洗,即便是卖血,也凑不够住院费。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她只能将父亲安顿在家里,叮嘱母亲悉心照料,然后到一家家医院去应聘。当她走进那家蜚声医界的私立医院,再一次面对审 视的目光时,她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哭着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恳请能马上工作,拯救危在旦夕的父亲。女孩儿的孝心感动了院方,医院破例未经考试便留下了她,试用期一个月。

              ③女孩儿拼命地工作。只要能顺利通过试用期,四千元的月薪不仅维系着父亲的希望也是她美好未来的开端。她的勤恳努力终于赢得了信任,半个月后,护士长便分派她做高级病房的责任护士,独立承担一位肺癌患者的治疗护理。

              ④执行医嘱时,女孩儿惊呆了,医生曾经给父亲开出的,也是这样一张相同的处方:一种进口的化疗药物,三百多元一支,每日一次静脉滴注三支。女孩儿镇静地忙碌着,谁也看不出她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那种粉末状的药物溶入生理盐水后仍然是无色透明的,一瓶澄净的液体,谁也看不出配药前后的区别!而治疗室内,只有她一个人。三支药紧紧地攥在女孩儿的手里,她觉得那就是父亲的性命。只要她每天下班后回家执行化疗,她那慈爱的父亲就有活下去的希望。而这一切,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⑤女孩儿迅速地藏起了三支药,将生理盐水放入治疗盘,面色平静地将它端进了病房。“爸,护士给您换药来了。”陪护的是一位和她年龄相仿佛的女孩儿。一声轻唤,让她的心一颤:躺在床上的也是命悬一线的父亲。“这种药有特效,用了它咱就好了。”温柔的声音在安慰着父亲。端着治疗盘的手微微地颤抖了,她就用颤抖的手将输液管从滴空的药瓶里拔出来,插到了那瓶盐水里。只耽误一个疗程,她硬着心肠想,只要他们发现没有效果,马上会换另一种药物,反正病人有的是钱。

              ⑥可是一回到治疗室,女孩就瘫坐在椅子上。她想象着接下来的场面:推开门,若无其事地走进值班室,将三支药放进自己的手包里……,这样想着,女孩儿突然就打了个寒噤,像是刚刚挣脱了一个可怕的梦。她清醒了,清醒地意识到,那段路每走一步,都将践踏自己清白的良心。

              ⑦只是几分钟,却仿佛挣扎了一个世纪。女孩儿鼓足勇气叫来了护士长,嗫嚅着说:“12床正在滴注的盐水里,我……我没有配药……”护士长脸上绽开了一个欣喜的笑容:“真的吗?你连这个经验都有呀?我正想提醒你呢,化疗之前,如果患者正在输液,必须用生理盐水冲净滴管中的残留药物。”没容女孩儿再说什么,护士长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真棒!”

              ⑧女孩儿的试用期就在那一天提前结束了,院方同她签订聘用合同的同时,还预支了半年的工资让她给父亲治病。女孩儿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向着决定她命运成全她孝心的人们深深地鞠躬致谢!后来女孩儿才知道,那其实是一场特殊的考试。所有的一切都被护士长尽收眼底,只要那三支药放进手包,等着她的就是截然相反的另一个结局。

              ⑨慎独,那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因为有许许多多的时刻,监督着我们一举一动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

              (选文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女孩儿通过特殊考试终于应聘的过程。

              答:         =>         =>         =>聘用

              (2)这场特殊的考试“特殊”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第六段下划线“ 那段路”的含义?

              ____                                                                                                                    __

              (4)第九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字数1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