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各题。
              没有开花的紫罗兰    ①开始,我不知道我家的附近还有一个那样大的苗圃,里面有着那样名目繁多的花草树木。当然,我更不知道刚上小学的儿子小铁放学之后常常光顾那里,一直疯玩到吃晚饭的时候。有时看他回到家一脸热汗腾腾的或一身泥猴似的样子,我不知道都是那个苗圃惹的祸。
                  ②从那时起,小铁开始总往家里拿一些花花草草的,种在花盆里,摆得阳台上到处都是。反正是小孩玩,我没有管他,任他自己摆弄、自得其乐,好像那些花花草草是他统帅的千军万马。
                  ③有一天,他搬回来一棵紫色的植物,长长的叶子,细细的茎,还带着胡须一样的根。
                  ④他进门就喊我帮助他赶紧找个盆,自己从书包里掏出早在外面挖好的一包土来,把这家伙栽在了盆里。看他满脸是土,我催他先去洗脸,他不动窝,问我:“爸,您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一脸认真的样子。
                  ⑤我便也仔细地看了看这个紫色的家伙,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
                  ⑥他兴奋地说:“您不认识,我认识,我告诉您吧,它叫紫罗兰。”
                  ⑦“紫罗兰?”
                  ⑧我犯起了疑惑。紫罗兰,我在公园里见过,不是这样子的呀!紫罗兰的茎比这粗多了,再说,叶子也不对。但我不敢轻易地说这不是紫罗兰,因为我知道他最喜欢植物,光买的有关植物的书就不少。
                  ⑨小铁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就对我说:“爸,您不信?”
                  ⑩我赶紧说:“不是不信,是和我以前见过的紫罗兰不大一样。”
                  ⑪“您以为紫罗兰就一种样子?就不能多几样?”
                  ⑫看看他眼中的坚持,我说:“就叫它紫罗兰吧!”【A】于是全家都跟着叫它紫罗兰。其实除了小铁,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紫罗兰。
                  ⑬它是那天小铁在苗圃里意外发现的,把它挖了出来,就爱不释手,因为它与众不同。这么漂亮的植物得有个名字,他便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管它叫作紫罗兰,那兴奋地劲头就像科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星星命名一样。只不过还想从我这儿得到证实罢了。
                  ⑭紫罗兰成了他的新伙伴。他关心的是它开没开花。在他的想像种,既然叫作紫罗兰,它就是要开花的。他特意查了《少年百科辞典》,里面关于紫罗兰的词条告诉他紫罗兰是开紫色、紫红色或血青色的单瓣或双瓣的花朵,怎么也得开出甭管是什么样子的花朵来,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
                  ⑮于是,盼望它开花,成了小铁心里的一件大事。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⑯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它也没有一点开花的意思。我故意对小铁说:“我看这家伙是开不了花了。”他立刻反驳我:“为什么?您没看见它的叶子都长大了吗?”“可是它是一点花骨朵儿都没有冒出来呀!”“您别着急呀,好饭不怕晚,它肯定能开花!”
                  ⑰他像是在给我给自己也给紫罗兰打气。
                  ⑱我便与他一起等待,盼望着哪一天它能够突然奇迹般地绽放出新奇的花朵来。【B】
                  ⑲但是,它始终没有开花。
                  ⑳一直到这棵它认为是紫罗兰的植物枯萎,最后彻底死掉,也没有开花。
                  ㉑花开在哪里?
              (有删改)(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请说说第⑬段中小铁“兴奋”的原因。
              (3)文中有许多描写小铁迫切等待花开的句子,请找出其中两处。
              (4)文中有几处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请选择【A】或【B】中的一处加以品析。
              (5)“紫罗兰”最终没有开花,但作者以“花开在哪里”结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起什么作用?
            • 2.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银行
              琦君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钱庄、钱庄”,心想钱庄就是专门装钱的屋子,一定是洋钱挤得满满的,像专门装谷子的谷仓一样。
                  有一回,一位住在城里的叔叔来乡下玩,我听他对母亲说:“大嫂,你有钱该存银行,不要存钱庄。”母亲笑笑没有作声。我问她:“妈妈,钱庄和银行有什么两样?”母亲说:“钱少的叫钱庄,钱多的叫银行。”我又问:“妈妈的钱为什么不存银行呢?”她敲了下我的脑袋瓜说:“我的钱都存在你的肚子里了。你不是要吃中段黄鱼和奶油饼干吗?那都要钱买的呀。”我想想也对,就很感激:“那么我以后的压岁钱都给妈妈买黄鱼和奶油饼干,妈妈的钱就存银行了。”于是我就把抽屉里、枕头底下所有的钱统统捧出来,捧给母亲说:“妈妈,存在您那里。”母亲高兴地说:“好,我是你的银行。”母亲把我的钱放在针线盒的第二格,对我说:“不许动,这就是妈妈的银行,要等凑满两块银洋钱,就给你去存钱庄。”我马上说:“我不要存钱庄,我要存银行。”母亲说:“钱庄就在镇上,我们可以自己走去;银行在城里,我一两年也难得去一回呀。”我想起那个城里的叔叔,就说:“那我们就请叔叔代存好吗?”母亲想了一下,好像真有什么新主意似的。
              钱给了母亲,我得守信用不动用它,只能常常捧出针线盒,打开来摸摸数数,听听叮叮当当的声音。我就叫它“妈妈银行”。
                  有一次,乡长来捐款赈水灾,母亲从身边摸出五个银角子给他。我连忙问:“这是您的还是我的?”母亲说:“当然是我的。对了,你也该捐一点呀!”我起先有点舍不得,但想想赈灾是善事,“人要发挥广大的同情心。”老师说的。我就跑到楼上,从针线盒里拿出一个银角子,在手心里捏着,捏得热烘烘的,才万分不舍地送给乡长。他拍拍我的头说:“好心有好报。”就收下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真把我的钱和她自己的钱都交给城里的叔叔去存银行了。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母亲把摺子拿给我的老师看,问他:“这里面一共是多少钱?看我的心算跟总数合不合呢!”
                  老师看了下,奇怪地说:“大嫂,你弄错了吧?这里面的钱都已取光啦。”
              “你说什么?”母亲知道老师是正正经经的人,不会跟她开玩笑的,她已经在发抖了。
              “这是一本空摺子,钱都一次次提光了。”
                  我在一边马上大哭起来,跺着脚喊:“妈妈,我要我的钱,叔叔拐了我的钱,他好坏,他是贼。”我越哭越伤心。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她已泪流满面,我只好忍住哭,拉着她的衣角说:“妈妈,你也不要哭了,我们再从头来过。这回我们就把洋钱角子统统放在针线盒里,不要存银行,也不要存钱庄,把针线盒天天放在枕头边,就放心了。”
                  因此,我还是最最喜欢那个可以捧在手里,摇起来叮当响的针线盒,我的“妈妈银行”。
                  再后来,那个拐我们钱的城里叔叔,有一次他回到乡间来,母亲看他衣衫褴褛,鞋袜都前通后通了,忍不住就给他钱去买衣服。我想起当年母亲辛苦积蓄被他拐走的心痛神情,仍不免泫然。但母亲一点也不计较他对她的不诚实,反而在困难时再接济他。
                  好心的母亲啊!如果您是个百万富豪,真的开一家“妈妈银行”,您将会救济多少贫寒之人呢?
              (选改自《妈妈银行》,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下面句子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
              (3)通读全文,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中的母亲和胡适《我的母亲》中的母亲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有哪些异同?
            • 3. 阅读《货郎李老四》,完成下列各题。
              货郎李老四
              周礼
                  ①多年前,我在一个边远的山区支教。学校坐落在一座林木茂密的大山中,风景十分秀美,可交通非常不便,赶一趟集得步行三四个小时,平常所吃的菜多半都是学生家长送来的。
                  ②学校的条件十分落后,除了三间简陋的教室外,还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也是我的卧室。学校一共有三名教师,除了我是外地人外,另外两名教师都是本地人,每天放学后他们都回家。白天的时光比较好应付,但晚上就难熬了,那时没有电视,连电灯也没有。通常放学后,我先到后山吹一阵笛子,再去山下的河边坐坐,等到天快黑时再回到宿舍。
                  ③那年月,乡间时常有货郞出没,他们挑着一个担子,走村串户,卖些日用品什么的。其中有一个叫李老四的货郎,每个星期都会在这一带转悠。路过的次数多了,彼此便熟识起来,偶尔买了东西,也站在一起说说话。 李老四,四十多岁,长得憨厚老实,脸上黑不溜湫的,额头上的皱纹很深,说起话来像放机关枪。
                  ④有一个周末,李老四正好路过这儿,我问他能不能帮我搞一部收音机。李老四笑着说,没问题,我每个月都要去城里进一次货,到时给你带一部,绝对不赚你的钱。我听后十分欢喜,随即将买收音机的钱交给了李老四。那时的工资很低,买这个收音机几乎花去了我大半年的积蓄。李老四临走时又补了一句,您放心吧,下个星期我就可以给您带回来。
                  ⑤周一早上,我向同事说起此事,他们听后都埋怨我说,你太老实了,怎么能先把钱给他呢?他一个走村串户的货郎,要是拿着钱跑了,你上哪儿去找他呀!我说,让别人带东西,怎么好意思让他垫钱呢?再说看他人挺忠厚的,又经常在这一带出没,不至于如此吧。同事叹息说,人心隔肚皮,还是慎重些好。
                  ⑥同事的话不无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我有些担心,说实在的,要是李老四从此不再来这儿卖东西,我还真找不着他,我根本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甚至连他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
                  ⑦一连几天,我都守在校门口等着李老四,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李老四的半个影子也没见着。我安慰自己,李老四不是那样的人,他可能是最近有事忙不开,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的。一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李老四的踪影,看来真印证了同事说的话,我彻底失望了。
                  ⑧半年后,我因受不了山里的艰苦条件,当了逃兵,回到了家乡,也渐渐将这件事情淡忘了。
                  ⑨多年后,我再次来到曾经支教的地方,这里早已成了旅游区,学校面目一新,不仅修了综合大楼,还来了许多年轻的大学生。这所学校的校长,正是我当年的一个同事,见到我时,他十分激动。一阵寒喧后,他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随即从家里取来一部收音机递给我说:“这是当初你让李老四带的,后来是他儿子送来的,我一直替你保存着。”原来,李老四那次回去后,就一病不起,在家里熬了大半年,但还是离开了。临死前,他一再叮嘱他的儿子,一定要将这部收音机给我送来。他还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不能食言。
                  ⑩拿着那部如今只能算做“文物”的收音机,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选自《大江晚报》2015年8月16日,有删改)(1)开篇写“我”的支教情况,这与主题有关系吗?为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结构安排上看,第⑨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结尾写道:“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 4.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文/陈柏清 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 5.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1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2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3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4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
              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5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6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7“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8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9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
              (2)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从写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②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4)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 6. 阅读下面的记叙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①油麻地的杜小康注定要在这里接受磨难.
                ②那天,是杜小康子父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③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上了天.杜雍和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在他眼前消失了,大叫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④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六七十只鸭子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鸭子,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割破了.他感到脚也钻心地疼痛,顾不得去察看.他知道是芦苇的旧茬戳破了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⑤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⑥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⑦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鸭们东钻西钻,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的无边无际,不一会儿他就失去了方向…
                ⑧他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那十几只受了惊的小东西,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⑨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想:.
                ⑩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二)
                ①现在我知道,如果弹药用尽之后还想吃山羊肉,唯一的办法就是驯养.于是,我就到小山羊的陷坑里,把它们一只只捉出来,再用绳子把它们拴在一起,又费了不少力气才把它们牵回家…
                ②我想应该给它们吃一些味道甜美的谷粒,把它们拴在最好的地方,让它们一直在我近旁吃草,使它们与我混熟,有时还要让它们在我手心里吃大麦穗.我又想到,要把驯养的山羊与野山羊隔离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块空地,用坚固的篱笆或木栅栏把它们圈起来.
                ③我找到了一个有青草,有饮水,有阴凉的地方.我开始动手修筑篱笆.我想先圈一块长约一百五十码,宽约一百码的地方.这个面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足以容纳我驯养的山羊,等以后羊增加了,我可以进一步扩大圈地
                ④我的目的总算实现了.不到半年,我已连大带小有了十二只羊了.又过了两年,我已有了四十三只羊了.现在我不仅随时有羊肉吃,还有羊奶喝,而且有了自己的挤奶房.
                ⑤可见大自然不但使每个生灵都得到食物,而且还自然而然地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种食物.
                                                                                        (有删改)
              (1)整体感知
              ①概括选文(一)的故事情节.
              ②概括选文(一)和选文(二)表达的共同思想主题.
              (2)品析探究
              ①在选文(一)第⑨段画线处补写杜小康的心理活动.
              ②说说选文(一)结尾的作用.
              ③从选文(二)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可读出“我”是个怎样的人?
              (3)名著知晓
              选文(二)选自,请再概括出本书中你知道的两个故事.
            • 7. 记叙文阅读
                                                  义重情深的恩赐
                                                     从维熙
                  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
              ”,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④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⑤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⑥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⑦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⑧“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⑨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⑩“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你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水--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选文有改动)
              (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3)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5)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
              老了,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1)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

              (3)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