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背向大地的爱
                                               纳兰泽芸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从大路上下车后,是下午两点多钟.到达亲戚的村子,要徒步经过一大片田野.父亲发现原本阴沉的天色,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走快点了,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③女儿蜷缩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巨大呼啸声由远而近,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 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得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⑦“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身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和小鸟一起飞翔吗,现在紧闭眼睛数小鸟,一只小鸟,两只小鸟,三只小鸟…”
                ⑧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⑨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⑪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⑫天慢慢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滴答流血,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了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⑬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⑭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他笑了.
              ⑮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⑯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因为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⑰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    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    
              (2)第⑦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划线句.
              (4)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⑩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
              (5)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作用?
            •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与梦想
                                                 刘墉
                ①诚品书店邀靖我做校园巡日演讲,我定的讲题是: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②我太太看到,筻说有问题,因为去掉了中间的标点,好像是读书最好能接着做梦.
                ③我说这有什么错呢?你没见前两天的报纸上才登,美国有个研究,分两组人,一组上午九点钟上课,晚上九点问他们记得多少;另一组则是晚上九点上课,接着各自去睡,第二天早上九点再问他们记得多少.同样相隔十二小时,后者成绩好得多.可见读书要想效果好、记得牢,最好跟着去睡觉.
                ④我这番话,只能供你参考,千万别书本一摆,就去见周公了.
                ⑤但是,我敢说那些有成就的学者,绝不是死读书的.他们很可能像大思想家罗素所说,他想不出怎么写论文,跑出去玩,玩完来就文思泉涌.或像爱因斯坦,在他想通“相对论”的前一天,离开办公室时还对朋友说只怕一辈子都搞不懂了,结果第二天一醒就找到了答案.
                ⑥更实在的例子是发现了苯环分子结构的柯库尔,他不是由梦到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得到了白天百思不解的答案吗?
                ⑦可见书要读,梦也要做;读书是紧,做梦是松.
                ⑧许多年前,老师对我说,青春不要留白.是的,青春短暂,不能白过,但是读书不一样.我们的脑海好像个仓库,不会管理的人,只知把东西堆进去,塞到连转身都不方便;会管理的则知道分门别类,把容易坏的常拿出来检查,不堪用的扔掉.因此,仓库里有条不紊,不但进出货方便,空出来的地方说不定还能摆张乒乓球桌呢!
                ⑨所以,脑仓库的管理一定要留白,只知道博学强记,不断往脑子里塞东西的人,在今天是不容易成功的.
                ⑩如此想想,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他们那个时代,才有几本书好看?汗牛充栋的书简,加起来只怕不过一片光碟的内容.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能成为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于是在脑海里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读几十本书之后,他们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
              ⑪相对地,却有不计其数的学者,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学问塞满一肚子,好像乱堆的仓库,该用的时候找不到,碰到问题不能以所学的解决;说得出一番大道理,却毫无自己的创意.如果把书当成人生旅程的行囊,那些“死书”非但没能帮助他走得远、看得多,反而成为累赘,压得他没见到多少人生的风景.
              ⑫当你发现书已经读死了,记不住了、想不开了,就暂时把书放下,看看外面的绿树蓝天,让思想驰骋,让理想飞扬,想想那书里有多少东西可以给你启发.而且你可以由读这本书,想到读那本书,把相关的东西串起来.这样书才能成为活的,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但让你用来应付老师的考卷,更能应付人生的考试.
              ⑬于是.你成为真正的爱书人,书为你实现梦想、打开心窗.
              ⑭所以我说: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选自《再试一次,就成功》,有改动)
              (1)说说文章开头写我和太太调侃的作用.
              (2)请分别解释文章第⑧⑨两段画线句子中“留白”一词的含义.
              (3)文章第㈣段说理比较充分,但有了第㈣段说理效果更好.请分析好在哪里.
              (4)读完全文,你觉得“读书最好,有梦相随”在文中包含哪些意思.
            • 3.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
              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
              ,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摘自《杂文选刊》2011年第7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1)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一粒
              改变了世界.
              ②我知道,这粒
              ,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 4. 阅读《冰山之父》完成下列各题.
                                             冰山之父
                                               王族
                ①终于可以去看“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了.车子开过去,刚下车,便被一股寒风裹住,感觉有几把冰冷的利刃刺在了脸上.抬头张望慕士塔格峰,才发觉慕士塔格峰几乎是一座从下到上由冰裹起来的山,稍不注意,便以为它就是一座由冰结成的山.
                ②当晚,天降大雪,我走出帐篷赏雪.落雪使帕米尔一片寂静,抬头看慕士塔格峰,它一片漆黑.人们都知道它是“冰山之父”,但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长成的,当暗夜和大雪一同到来,月光再次把它照亮,我们就感到了它在不为人知的沉缓世界里生长.它的生命是黯淡的,但它就在这种黯淡中孕育出了高贵与威严.
              ③一扭头,看见一群羊正伫立在一座小山的山顶上,它们紧紧挨在一起,像蛰伏的战士.落雪已经使它们全部变白,稍不留意,就以为是山体的一部分.过了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风也吹了起来,让人冷得忍不住发抖,我不得不返回住处,在进门的一瞬,我心中闪过一个念头,羊会不会在大风雪中站上一夜.
                ④早晨一出门,我惊叫一声,那群羊果然一动不动地仍站在那里,整个山野一片银白,而它们已变得像山脉凸起的几块骨头.它们整整一夜间都一动不动,就那么顽强地站在落雪中.它们给帕米尔增添了一道厚重的风景.
                ⑤房东是一位六十开外的塔吉克族老太太,她起得很早,在给我烧奶茶时,发现灶膛里的火快灭了,她赶紧到屋外去掰柴火.那柴火很脆,她很快就掰下一根.掰第二根时,她的手被划破了,而她惦记着灶膛里的火快要灭了,于是便抱着柴火急急进来加了进去.她手上的血已经流了很多,但她只是快速把柴火加进去,让火燃了起来.少顷,她才擦了手上的血.我有些难为情,觉得她是为了给我烧奶茶而使手受伤的,于是便用歉意的话安慰着她.但她却不以为然,一再强调烧奶茶是小事,但火不能灭.她说着这些的时候,扭头看了一眼慕士塔格峰,当时的太阳正好把慕士塔格峰照彻得通体泛光,她的神情顿时
              起来.
                ⑥我在一旁看到了这个过程.这个明亮的早晨,经由她手上流出的血突然变得深刻起来.还有她对火的维护,她看慕士塔格峰时的神情等等,不光让我从她身上看到了不被苦难逼退的坚持和执着,同时也看到了她的信仰,她的内心得到抚慰的过程.
                ⑦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有事没事与她闲聊.慕士塔格峰在我们背后的大雪中若隐若现,我们就这样说笑着,似乎人生的那些欢乐与痛苦都转瞬即逝.偶尔我们了发出大笑,我甚至还发现老太太有那么一点点嘲笑的意思,好像那些极度的简陋穷苦,生活的艰辛与忍耐都不值一提,她天性中就有高傲,她在内心将信念隐藏起来,时间愈久,便愈不可撼动.
                ⑧离开时,我没有回头去看冰山之父.我不能回头,我知道回过头去我看到的仍是平静.我只能离开. 感动并滋养了我的,是在无言中耸立的冰山之父.是塔吉克人的高贵以及由高贵转化的一种十分难得的平静
                                                                                    (选文有改动)
              (1)慕士塔格峰之行,作者经历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如何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5)作者在一个“明亮的早晨”,对房东老太太的“坚持和执着”的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你的身边,应该也有那样一个人和一个物,使你对这种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请记录下来.(不超过所给字格)
            •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 教室.上面儿子歪歪扭扭地填的词是“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并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 yīn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按照示例,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示例:
              是我过于矫情
              【分析】词意:多心,猜疑
              句意:太过于求全责备.
              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分析】词意       
              句意:    
              (2)第⑤自然段中,“等你走远了再关门”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请用四个字概括最后一件事:QQ聊天→拜访前辈→    .这三件事之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用一个字予以概括:    
              (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B.于细微处见精神.
              C.注重细节,真情无价.
              D.学会理解,学会做人.
              (5)同学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对①⑥自然段讨论较多,认为这两则材料与文题关联不够紧密,有的说可以删去另选材料,有的说内容与材料的安排上谈谈你的理解.
              (6)请你再列举一个学校生活中“善”的具体事例,来印证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 6. 记叙文阅读
                                            有一只蚂蚁攀上世界屋脊
                                                     王宗仁
                ①如果是一只鹰,它就是在珠穆朗玛峰之巅盘旋,我也不足为奇,因为鹰是英雄的象征;现在的问题是它是一只蚂蚁,一只用小拇指就足以结束其生命的蚂蚁.它竟然莫名其妙地攀上了世界屋脊.
                ②这里是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兵站驻地,当然与海拔8800米的珠峰相比,它还是低了许多.可是当这只蚂蚁堂而皇之地出现后人们还是大惊失色.生物禁区,寸草不生,连最具抗寒耐缺氧的西藏牦牛都不能久留的地方,怎么突然闯来了一只蚂蚁!
                ③这是2002年7月一个旭日喷散着霞云的早晨,我从观日峰归来的路上发现了这只蚂蚁.说来纯属缘分,就在我捡拾掉在地上的手套时,看见了它.当时它在一片夏日未曾融消的残雪上缓缓地移动着,似乎是那种挣扎着的蠕动,走走,停停,但一直在前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小小生命的顽强出现,除了让我惊喜,更多的是敬佩.我止步,蹲下,深情无限地看着它!
                ④也许是我惊动了它,它中止了爬动,静卧在地.我能看得出是那种长途跋涉之后舒展的、散放式的静卧.我看到它头部的两根触角在有一下无一下地微动着.我猜想着:此刻,它一定感觉到它躯体下的5300米不再是高度,而是可以让它舒展身子歇息的如同草滩一样的什么地方.要不它怎么会那样舒坦地伏卧着!我也突然有了这样的联想:生活中许多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当你得到它时你会突然觉得,其实所有的付出都是可以换来意外收获的.即使在你很迷茫的时候,也不要为你选择的目标放弃付出,这样意外的收获将随时伴随你.所以人要珍惜付出,珍惜付出比庆贺收获更重要!一只生命弱小的蚂蚁攀上了世界屋脊,谁敢相信?但是谁也不能不相信.接下来人们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它是怎么攀上来的,攀了多久?追寻这样的答案当然重要,但似乎又不那么重要.反正蚂蚁是攀上了世界屋脊,铁定的事实!
                ⑤我继续关注这只比鹰还让我敬佩的蚂蚁.它还在静卧不动.我以手当扇,轻轻地扇动一下便起了一阵微风.它动了下,又静卧了.我再扇,它再动…大概这样重复地动作了五六次,它就再也不动了.
                ⑥我确定,它是死了!
                ⑦我很伤感!从来未有过的伤感!这个喧嚣的世界,那么多寂寞的生命,它们让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动力.可是它们却总是过早地经历了黑夜.我在想,即使短命的花也不必忧伤,它们毕竟让这个喧嚣世界有了让人值得珍惜的美好享受.
                ⑧那个霞光四射的早晨,我怀着庄严的敬重心情,为这只蚂蚁举行了寂寞的葬礼.我选了世界屋脊上的一个高地,掘坑,掩埋了它.小小的一堆土丘.但是它比5300米高.哪怕高一点点,那也比5300米高…它走得太匆忙,我为它举行的葬礼也太匆忙!
                ⑨我转过身准备回兵站,这才发现身后不知什么时候站着两个兵,他们脱帽肃立,为远行的蚂蚁送行…
                                                                        (摘自《意林》2011年第13期)
              (1)通读全文,请将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填写完整.
              惊喜→            
              (2)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此的妙处.
              我能看得出是那种长途跋涉之后舒展的、散放式的

              (3)文章写了一只怎样的蚂蚁?这只蚂蚁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4)有人认为文章结尾是多余的,可以删除,你认为呢?
            • 7. 记叙文阅读
                                          改变世界的力量
                                              孙道荣
                儿子让他去城里住几天.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城里找了工作,谈了女朋友,结了婚,现在,总算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
                城里他也是呆过的,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儿子刚考上大学,这可是整个村庄的骄傲.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犯了难,靠土疙瘩里抠点钱,根本担负不起.不得已,他也进城了,加入了农民工大军.他没文化,又没技术,只能找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扫过马路,帮人家看过仓库,做过扛包的苦力,在毒日头下挖过一个个坑,汗流浃背地踩过三轮车,最后,一个做包工头的老乡,将他领了过去,在老乡的施工队里做小工.
                还是儿子有出息,工作才五六年,就在城里贷款买了房子.不像自己,虽然也在城里流血流汗打拼了三五年,可是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施工队盖过那么多房子,但他不是瓦工,没砌过一块砖;不是木工,没刨过一根木;不是电工,没拉过一根电线…他只是个小工,搬来运去,扛东递西,几乎每一颗黄沙,每一粒水泥,每一块板材上,可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楼房是自己盖的,他可不好意思说.
              又要进城了,这让他有点激动.儿子在车站接到他,然后一起坐公交车,回儿子的家.城里的变化太大了,他完全认不得它了.
                辗转来到儿子住的小区.是个老小区,房子都有点破旧了,很多房子的外墙变得班驳,与周边的新小区相比,显得有点寒酸.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他不能确定,当年他们有没有在这个小区施工过.
                儿子的家在二楼.只有一室一厅,客厅还正对着另一幢楼的外墙.他拉开客厅的窗帘,突然怔住了,只见对面那幢楼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从儿子家客厅的窗户望过去,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忽然,一抹浅浅的绿色,从他的脑海深处浮出:那么绿,那么嫩.对了,就是它,爬山虎.那天,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探出了几片嫩芽.他认得它,乡下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如果是在庄稼地里见到它,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它连根拔起,扔掉.可是,现在是在城里,在到处是砖头水泥和钢筋的建筑工地上,这一抹绿,显得那么无辜,那么脆弱,也那么好看.
                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它挖了起来.然后,他找到一幢刚竣工的楼房墙脚,将碎砖碎瓦扒开,种了下去.种下爬山虎不久,他们就搬到了另一个工地去施工了,他也慢慢忘记了它.
                他问儿子,对面墙上的爬山虎,是谁栽种的?儿子回答,听老邻居说,那幢房子刚交付时,就有了,也许是飞来的种子扎了根,也许是有人无意间种下的.也没人特别在意他,十几年下来,就爬满整面墙了.
                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他揉揉自己的眼睛,他不能确定,它就是自己种下的那株爬山虎.
                但是,不管是谁种下的,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摘自2011年8月18日选自《新民晚报》)
              (1)文章两次运用插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2)按要求品味语言.
              ①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
              出了几片嫩芽.(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
              (3)父亲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地种下这株爬山虎?
              (4)文章结尾写道:“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 8. 现代文阅读
                                                  尊严的重量
                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一座法国城市,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正在一家咖啡馆里悠闲地享受着.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你被俘了,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个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帝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作为一名纯种的日耳曼人,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贝尔蒂一家,可他并不像别的德国军人那样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不,那不是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德国军人的做派.所以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④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听我的命令,走!”
                ⑤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贝尔蒂举着缴获来的手枪在后面押着.等走到大街上一看,只见人来人往的,全是喜气洋洋的法国人,不时有举着双手垂头丧气的德国军人被押送着走过,原来全城真的改天换地了.
                ⑥这时迎面走来贝尔蒂的邻居迈尔.只见迈尔双眼赤红,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痰,骂道:“德国佬,魔鬼,你也会有今天!”
                ⑦霍夫曼却不动声色,先是掏出雪白的手帕仔细擦去脸上的痰迹,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虽然我们暂时失败了,可我仍然鄙视你!”
                ⑧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⑨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大伙的心情我能理解,可现在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⑩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⑪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⑫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⑬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两个全副武装的德国军人粗暴地强拉出来,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随着尖利的枪响,那人就会脑袋开花倒在血泊中.
              ⑭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高昂着头颅,皮靴甩得老高地在大伙面前走过,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⑮霍夫曼慢慢走到贝尔蒂面前,现场气氛顿时像冰窖一样,他这是要置贝尔蒂于死地吗?
              ⑯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⑰贝尔蒂得救了,这时突然听到霍夫曼大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⑱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一把揪出一个人来.贝尔蒂惊讶极了,俘虏霍夫曼的明明是自己,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再一看.明白了,霍夫曼指认的人正是迈尔.他这是在报复迈尔对他的污辱.
              ⑲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浑身颤抖,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霍夫曼的脸上顿时现出鄙夷的神色来,说:“猪猡一样的胆小鬼…”
              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㉑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㉒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真让我失望,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㉓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㉔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㉕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
              ㉖贝尔蒂微笑着说:“因为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㉗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
              (1)作为叙事类的文章,一般要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通读全文,试概括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1944年8月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将文章第⑳段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情节自然顺畅.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3)文章第㉓段文字写道“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请认真揣摩品味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霍夫曼为什么会大脑里一片糨糊?
              (4)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贝尔蒂和霍夫曼,对于维护“尊严”各有其不同的表现.请对这两个人物的“尊严”进行比较,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4)文章第⑩段文字写道:“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结尾又写道:“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霍夫曼的两次“弯腰”各有不同的含义.试作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2)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②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4)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 10. 路,在没路的地方
                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
                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
                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
                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
              “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
              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阿,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人生常常是这样:                              !
                                                           (选自《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作者:李雪峰)
              (1)阅读全文后,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在方格中补全故事内容的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
              ,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②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
              ,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3)文章结尾句加点的“这样”指什么?请你在横线上补上内容,说说你的人生感言.
              时间我们朋友
              刚到景点时    与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
              游览景点时前呼后拥地跟着导游登山    
              游览归来时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力.”
              (4)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与下列课文哪一篇相似?并说明其相似之处.   
               A.《吆喝》B.《春酒》C.《走一步,再走一步》D.《济南的冬天》
              (1)相似的课文(填字母):    
              (2)相似之处:    
              (5)学贵质疑.读完了文章之后,有同学提出疑问:标题“路,在没路的地方”是否自相矛盾,假如你是李雪峰,你将如何解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