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他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朦胧派”较出名的诗人还有:北岛、顾城等。
              B.《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观点,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C.《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词又称“长短句”,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诗体,极盛于宋代。
            • 2. 阅读下面文字,填空。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作者是 , 《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共篇,最初在《》杂志上发表。
            • 3. 卖石头的少年    来这里之前,就有朋友警告过我们,加德满都的乞丐和小贩都很会缠人,比起印度的虽然逊色,但对我们这些从台湾去的观光客来说,已经很够我们吃不消的了。
                  他们一点也没说错,阵势果然惊人。不管到哪一个风景区,乞丐和小贩都是一涌而上,要从他们之中脱身实在不容易。眼前美景根本没有办法看,开始的时候还可以边战边走,到最后受不了的时候真的只有拔足狂奔的份儿了。
                  那个少年就是在那种时刻里出现的,所以,一开始,我根本不要理他。那天我们一早就上山,要观看一种在别的宗教中已渐渐消失的祭典。
                  从停车的地方到祭祀的庙宇有一长段路,一下车,小贩就围上来了。这已经是到加德满都的第二天了,同样的经验已发生过很多次,所以,同行的导游和朋友都互相告诫:
              “千万别停下来买东西,赶快走。”
                  在我埋头疾走的时候,那个少年一直跟在我身旁,手里拿着两块红色的小圆石头要卖给我,一路上,从四十卢比已经降到二十卢比一个了。他个子不高,瘦瘦长长的,一脸羞怯的笑容,声音也比旁人来得尖细,还带着点童音。也许就是那童音触动了我,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抬头向他笑了一下,摇摇头说我现在不能买:
              “也许等一下回来再跟你买吧。”
                  我是想这样把他打发走的,可是,他有点失望地对我说:
              “不行啊,等一下我就要去上学了。”
                  是真的吗?眼前的这个孩子竟然是个半工半读的可爱少年吗?
                  他大概看出我的惊讶与猜疑了,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个小夹子,把里面的学生证拿给我看。他告诉我他上几年级,现在我已经忘了,但是我还记得他迫不及待想让我相信他的那种感觉。
                  “你今年几岁?”
                  “十四岁。”
                  浅色的眸子,深棕色而瘦削的双颊,脸上有一种很天真顽皮却又很知礼的表情,我开始喜欢起他来了。我想,他的老师一定也喜欢他的。
                  当然,他手上的石头是以二十卢比的价钱卖给我了,我又帮他向同行的朋友们推销了一些,然后,很高兴地和他摇手说了再见。
                  在路上,我看他还在人前人后地推销他的红石头,大概想在上学之前多赚一点吧。在一个下坡的斜梯之前,我还帮他照了几张相,他在我的速写本上很整齐地留下他的英文地址,希望我把相片冲洗好了以后寄给他,我也很慎重地答应他了。
                  这时,有些买了他石头的朋友跑来向我抱怨了:
              “你叫我买他的,可真是上当了。别人才卖五个卢比一个哩。”
                  我心里只是觉得很好笑。本来就是嘛,在台湾本乡本土上,我也从来没还讨过价,从来没买到过真正的便宜东西,到了这么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来做观光客,当然是应该上当的。抱歉的是把朋友们给连累了,而连累的原因是由于我对这个半工半读的少年的一种偏爱罢。
                  可是,等到参观完祭典回来,在原来的路上又遇到他时,我的感觉就不对了。已经快十点钟了,他还没去上学,还能面对着我笑,我想,我那时候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怎么?你还没去上学?”
                  (A)他大概也感觉到了,脸红了起来,讪讪地说:“我马上就去了。”。”
                  我也没理他,自顾自地往前走,心里很悲伤,这样小的孩子就为了生活开始讨好,开始欺骗,实在也由不得他。我本来不应该对他生气的,可是,我也找不到其他的对象来生气,穷困的生活、文明的侵入、物质的诱惑,没办法把它们抓过来痛骂一阵,我因此也只好用冷酷的面孔来对待眼前的少年了。
              走了几步以后,他忽然从后面跑过来,追着告诉我:
              “我现在就去上学了,再见。”
                  我敷衍地回了他一声再见,看着他慢慢地向山路上后退,心里想:何苦呢?要等着我们这一车观光客走了以后再出来做生意,恐拍要耽搁不少时间,损失不少金钱吧?
                  上了车,心里还在想这件事。刚好有个朋友坐了过来,劈头第一句话就是:
              “上当了!二十个卢比买块破石头。”
              “是啊!上当了啊。”我嘴里漫应着她,心里却还想着那个红着脸在后退的少年,此刻正躲在哪里呢?该不是正在哪一处草丛里目送着我们的游览车慢慢地开走吧。
                  车子在山路上慢慢地开着,路旁草木葱茏,好一片仙境般的土地。也有些学生拿着书在前面走着去上学,车子过来的时候,他们嬉笑着闪开。原来也有这样幸福的年轻人,不为生活所愁困、所羞辱的年轻人。
              “哎呀!席慕蓉,快看!那不就是你的小朋友吗?”
                  全车的人都跳了起来,回过头去,从后车窗的大玻璃看出去,在四五个手上都拿着书的、高高大大的男孩子中间,那一个显得特别瘦小的少年,兴奋地向我们挥着手的少年不就是他吗?他手上拿着几本书,跟在我们车后奔跑着,一面咧开嘴笑着,一面拚命向我挥手,脸仍然是红红的。
                  (B)我的脸一定也红了,手忙脚乱地,又想打开旁边的窗户,又想继续朝车后的他挥手,嘴里还一直嚷着:“唉呀!是他啊!是他啊!”
                  感谢那宽厚的命运,给我们安排了这样的一次相会,让我们两个人都没有抱憾,让他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让我能心满意足地离开,上天待我们真厚!
                  他们的学校就在路旁,车上的朋友在车子经过时都看到了,唯独我没有看到,因为,我仍然恋恋不舍地望着那向我挥手、越来越小越模糊的身影,心里小声地向我的少年朋友说再见。
              那时候,我心里的快乐是说也说不完的了。
              (作者:席慕蓉,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情节发展作者心情的变化
              少年一开始出现根本不愿理他
              看到他羞怯的笑容,听到他的童音    
                  开始喜欢他
              朋友抱怨上当了好笑
              参观完祭典又遇到他    
                  快乐
              (2)分析开头第一、二自然段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A)处画线句。
              他大概也感觉到了,脸红了起来,讪讪地说:“我马上就去了。”
              ②结合语境,赏析文中(B)处加点词语。
                  我的脸一定也红了,手忙脚乱地,又想打开旁边的窗户,又想继续朝车后的他挥手,嘴里还一直嚷着:“唉呀!是他啊!是他啊!”
              (4)作者结尾写道“那时候,我心里的快乐是说也说不完的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4. 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下列各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1)文章开篇写到“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        的人.
              (2)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4)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联系实际来谈谈.    
            • 5.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1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2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3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4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
              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5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6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7“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8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9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
              (2)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从写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②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4)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 6. 阅读下面的记叙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①油麻地的杜小康注定要在这里接受磨难.
                ②那天,是杜小康子父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③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上了天.杜雍和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在他眼前消失了,大叫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④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六七十只鸭子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鸭子,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割破了.他感到脚也钻心地疼痛,顾不得去察看.他知道是芦苇的旧茬戳破了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⑤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⑥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⑦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鸭们东钻西钻,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的无边无际,不一会儿他就失去了方向…
                ⑧他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那十几只受了惊的小东西,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⑨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想:.
                ⑩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二)
                ①现在我知道,如果弹药用尽之后还想吃山羊肉,唯一的办法就是驯养.于是,我就到小山羊的陷坑里,把它们一只只捉出来,再用绳子把它们拴在一起,又费了不少力气才把它们牵回家…
                ②我想应该给它们吃一些味道甜美的谷粒,把它们拴在最好的地方,让它们一直在我近旁吃草,使它们与我混熟,有时还要让它们在我手心里吃大麦穗.我又想到,要把驯养的山羊与野山羊隔离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块空地,用坚固的篱笆或木栅栏把它们圈起来.
                ③我找到了一个有青草,有饮水,有阴凉的地方.我开始动手修筑篱笆.我想先圈一块长约一百五十码,宽约一百码的地方.这个面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足以容纳我驯养的山羊,等以后羊增加了,我可以进一步扩大圈地
                ④我的目的总算实现了.不到半年,我已连大带小有了十二只羊了.又过了两年,我已有了四十三只羊了.现在我不仅随时有羊肉吃,还有羊奶喝,而且有了自己的挤奶房.
                ⑤可见大自然不但使每个生灵都得到食物,而且还自然而然地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种食物.
                                                                                        (有删改)
              (1)整体感知
              ①概括选文(一)的故事情节.
              ②概括选文(一)和选文(二)表达的共同思想主题.
              (2)品析探究
              ①在选文(一)第⑨段画线处补写杜小康的心理活动.
              ②说说选文(一)结尾的作用.
              ③从选文(二)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可读出“我”是个怎样的人?
              (3)名著知晓
              选文(二)选自,请再概括出本书中你知道的两个故事.
            • 7. 记叙文阅读
                                                  义重情深的恩赐
                                                     从维熙
                  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
              ”,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④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⑤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⑥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⑦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⑧“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⑨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⑩“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你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水--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选文有改动)
              (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3)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5)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
              老了,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1)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

              (3)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 9.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