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融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风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但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种老资格等待人们去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1) 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1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全文说说加下划线的“当然”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段中“长城也非常伟大”,“伟大”在什么地方?(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三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长城和都江堰进行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就第五段的内容对长城和都江堰的文明特点分别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余秋雨的文章往往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本文在哪些语句上有所体现?用波浪线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你读过李白、杜甫、陆游的哪些“川行华章”,请列举两到三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 请根据提示,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1)文章第二段:________

              (2)文章第三至五段:________

              (2) 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两种感官描写壶口瀑布?


              (3) 赏析下列句子。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4) 作者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5)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 3.

              壶口,壶口

              莫 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⑥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⑦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⑧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我们必须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⑨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睹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1) 为什么说“黄河有幸”倚身于秦晋大峡谷?


              (2) 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3)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4) 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5) 请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 4.

              白鹅(丰子恺)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②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④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1) 选文是从哪四方面来写白鹅的?其突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②③④段都写到鸡、鸭、狗等家禽,这有何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在行文中如何体现对白鹅的喜爱?请归纳两点并举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②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④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笔下的白鹅虽然有些可笑,但很可爱;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
              B.第③段写到白鹅“不怕人,看不起人”,所以最容易被“捉住”,意在指责白鹅的狂妄没有好结果。
              C.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
              D.文中“左顾右盼”“空空如也”、“小心翼翼”、“大模大样”等成语并非都是用来描写白鹅的。
            • 6.

              不落别处

              林清玄

              (1)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是热到三十八摄氏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2)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3)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4)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5)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炎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6)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7)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8)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9)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

              (10)“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13)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17)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 仔细阅读第(8)-(15)段,概述“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2) 读第(13)段画线句子,说说句中的“心情”和“温暖”各有什么含义。



              (3) 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4) 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和“我”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 7.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1)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从哪些地方可见“无端”被杀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为什么只有作者一人能听到古藤的哭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最后一段“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表达了“我”怎样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下面材料中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事例,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白岩松《人格——最高的学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这棵藤沾了何仙姑的仙气。《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何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荆乙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

              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 文章第三段穿插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我”从主人口中得知眼前的古藤原来只是一棵藤时,十分“吃惊”,请你揣摩一下“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作者是如何品读“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与《幽径悲剧》都描写了古藤,说说两位作者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至“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回答问题。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语境,写出选文第一段中“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等词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中,作者发出了“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的感慨,这两句话矛盾吗?请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我家门前有条河

              顾亚红

              ①搬家后,有很多次,都被朋友们捉住了问:你怎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竟把自己搬到这么一个……的地方呢?

              ②被朋友们省略掉的内容,大抵是,人烟稀少,无关繁华。

              ③彼时,我定一笑,然后很戏剧地作出推窗的动作来:因为,新家的门前,有条河。

              ④这条河的名声,极大。它的源头,在各拉丹冬。

              ⑤我偏自私地称她是“我家门前的那条河”。

              ⑥门前有条河,而且是这样一条历经史上烟波浩淼铁戈风云的河,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清晨,午后,或黄昏,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看到江鸟在水面盘旋,舟帆在水云间穿行,如果碰到有无限夕阳,从半空碎碎地撒向江面,你会觉得,你的窗前,哪里就是一条河?分明就是一幅极曼妙的写意画卷哪。

              ⑦于是,我宁愿,开几十分钟的车,很艰难地在闹市区爬行、穿越,上班,或下班。

              ⑧不顺心时,往窗前一站,这条河水天一际地往眼前一扑,郁结的心境,顿时开阔。“不尽长江滚滚来”,荡涤尽,工作中的沟沟坎坎。“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化解尽,生活中的,爱,与哀愁。

              ⑨多年前,我家门前的这条河,有过喧闹。每天,有无数的乘客,从这里起航,奔向各自的远方。我就曾记得,21岁那年,我和两个同学一起,从南通港出发,去那个叫做十六铺码头的地方。三人都是第一次在长江上漂行,紧张,兴奋。我们把简单的行李弃于船舱,奔到船头,船斩风劈浪,我们放声尖叫。

              ⑩似乎还在昨日呢,那些21岁的女孩们,都已经为人妻,为人母。我们都曾浮躁过,眼花缭乱过,也碰壁过,但在生活的风浪中,我们都渐渐地明白,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而我门前的这条河,也从岁月的喧嚣中沉寂了下来。道路的拓展,轮渡、大桥的通车,卷走了曾经属于她的繁华。从此后,我家门前的这条河,迎来送往的,是沉默的货物,当然,还有那,日出与日落。

              ⑪写到此时,忽然会心一笑,用数百字,写喜欢门前的这条河,其实,不过是写,我同时喜欢的,还有,在岁月变迁中渐渐淡定的,我们自己。

              (选自2009年1月2日《江海晚报》)


              (1) 文中“我”搬家后,朋友们对“我”居住地的选择表示质疑,质疑的理由在文中第②段已经点明,那么为什么在第①段中用上省略号,而不直接写出怀疑的理由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选择一个“人烟稀少,无关繁华”的地方作为居住地的原因是“门前有条河”,这对“我”有哪些好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章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一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应该怎样理解。

              ①我自私地称她是“我家门前的那条河”。

              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说:“此文反映的是环境保护的主题。”请你仔细阅读第⑩段,你认为本文还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大自然无疑是美的,可是在人类的愚昧野蛮和贪婪面前,这种美又是何等的脆弱!在生活中,你还耳闻目睹了哪些“愚氓灭美”的悲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