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
              B.《小石潭记》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曾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
              D.季羡林先生在散文《幽径悲剧》中为我们呈现了藤萝不同寻常的美,谴责令人痛心的愚氓的恶行,表现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2.

              小说是你最好的朋友(有删节)

              ①请想象一幅画面:冬天的一个雨夜,百叶窗紧紧关闭,蓝色的炉火熊熊燃烧,房间里有一个人,独自一人,坐在落地灯旁的椅子上读一本小说。

              ②让我们问问自己,为什么在21世纪,这样的画面依然可能出现?

              ③如今,人们在冬天的夜晚可以进城,可以去剧院,可以去电影院,可以去餐馆,去酒吧,去看朋友,也可以待在家里,做一些比读小说容易的事:看报纸、电视、录像、互联网、电脑游戏、家庭影院。为什么还要去读小说呢?

              ④显然,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文学是最不吸引感官的。绘画吸引眼睛,音乐吸引耳朵,雕塑吸引眼睛和指尖,戏剧和电影吸引眼睛和耳朵。书籍、印刷的文字,无法在感官的丰富性上与其他艺术竞争。

              ⑤但是,小说自有其神秘魅力。

              ⑥首先,阅读小说的过程,也是我们主动加入创作的过程。当我们读一本小说的时候,就像是电影的联合制片人,音乐会的演奏者。阅读一部小说就是一场表演:文本就相当于是一个音乐厅,而读者相当于被邀请的音乐演奏者们。例如,文本里提到“落日”,就要在邀请读者提供记忆中的落日。

              ⑦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同一部作品的阅读不尽相同。当我们读一部小说时,小说的50%是作者的,50%是你自己的。

              ⑧现在想想名著里的人物,堂吉诃德、安提戈涅、哈姆雷特、奥赛罗。这些人物都是凶手、疯子。为什么我们要将它们一遍遍地阅读呢?为什么我们要将它们列入教材呢?为什么我们要将它们视为经典呢?

              ⑨因为在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堂吉诃德、有一个安提戈涅、有一个哈姆雷特、有一个奥赛罗。当我们读一本小说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疯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荒谬。我们发现在内心深处,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这种发现对于每个人而言实则是一种安慰。

              ⑩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尔克斯等这些伟大的作家们都发现了这一点。他们把手放在了我们的肩膀上,并安慰说:不用担心,你在这个星球上并不孤独。由此可见,小说的魅力还在于,它可以给予我们安慰,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孤独。

              ⑪所以,不要等到冬季的来临,不要等到雨水冲刷我们的百叶窗,此刻就可以拿起一本小说来读。这会是一个完美的陪伴。读这些小说,它们是在遥远的地方、遥远的时期发生的关于遥远人群的故事。然后,从中发现自己,探索自己,了解到自己内心的秘密。我可以告诉你,小说是你最好的朋友。

              (1) 第③至④段提到了选择阅读小说的人会面临的几个挑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写这些主要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第⑧段画线部分,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⑥至⑩段围绕“小说是你最好的朋友”阐述了两个理由: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结合自己阅读初中教材中某篇小说的经验,简析对第⑪段画线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寓言《乌龟与老鹰》:乌龟请求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这个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 4.

              无言的课堂 

              7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

                 面前是一条地道。越走越深,越走越黑,越走越冷。阴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刺入骨里,令人从心底发出阵阵颤栗。

                 这是日本军队的一个秘密工事,建于上个世纪的30年代。在东北的中苏边境,这样的日本秘密工事共有15处。那年月,他们占领了东北,苦心经营了这批工事,准备进攻苏联。我们走进的这一个,建在内蒙古海拉尔市地下,称作“海拉尔军事要塞”。

                 海拉尔要塞的真实面目,至今仍未全部探明。因为它太大太深了。罗瑞卿、陈锡联等我军高级将领亲临视察,感慨万千。军方专业人士评价说,海拉尔要塞地下工事之完备、建筑之复杂、规模之庞大、施工质量之高,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一流的军事工程,称得上是一个“步兵、炮兵、工兵、防化兵、装甲兵等合成兵种永久性的防御要塞”。

               走在这阴暗的千米隧洞里,我犹如跌入历史的死角。经过那些冰凉的洞窟,我触摸到了战争、阴谋和死亡,还闻到了血腥和狼子呼吸的气息。

                 我看到每一个房间门口上方,都写着规整的汉字。这些汉字简约、清晰,充溢着古意。写着“栖”字的,是士兵宿舍;写着“诊”字的,是医务所;有“患”字的,是病房;有“信”字的,是通讯站;“炊”字下面,是食堂所在;“将”字所标,是将校休息室……

                 看着这些汉字,我灵魂间有一种莫名的震撼。

                 这就是那个与我们“同文同种”的民族!这就是那个对我们的历史、书法、饮食和茶艺充满了敬意和热爱的民族!他们写着汉字,用着汉字,心里想的却是灭绝汉族!

                 站在这些汉字下面,我似乎来到了一支日本军团的前面。他们强悍而野蛮,好战而阴险,野心勃勃而又充满心机。如果说,强盗也有宁馨儿,那么,海拉尔要塞就是日军的宁馨儿。你看,这里暗道无数,机关相连,四通八达;这里屯兵居将,灭火退水,可攻可守;这里设施齐全,储备充足,久居无虞……

                 海拉尔要塞和所有日军秘密工事一样,都是在枪口威逼下,中国老百姓用生命去筑就的。仅此一地,日军就征集了数万名中国劳工。工程延续了四年。中国人的死亡也延续了四年。每天,都有累死、病死和被打死的劳工,被日军装上汽车运到海拉尔河北岸的沙地里掩埋。地下工事一天天延伸,沙地尸骨便一天天堆积。工程结束时,日军为了保密,竟将活着的劳工集中起来,用机枪全部射杀!

                 在海拉尔河北岸,人们发现有数具尸体的肩胛骨,被铁链穿在一起;还有的尸骨,口形大张,这明明是活埋前,我们的同胞在挣扎,在怒吼……中国劳工中,只有一个名叫张玉甫的男子冒死逃出,其余数万青壮年,都活活死在了日军的机枪声中!

              “万人坑”,这是海拉尔的“万人坑”。江南有这样的“万人坑”,中原有这样的“万人坑”,东北也有这样的“万人坑”。日军何其凶残,我同胞的生命,又何其低贱!在异族的枪口下,他们如蚁,如草,顷刻间,数万生灵化为白骨之山!

                 走在这没有尽头的隧道里,我心里燃烧着一蓬火。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今天这样深刻与新鲜。尤其令我难解的是,大海对面,至今有人拒不承认这段侵略史的存在!这样的邻居,你能放心吗?

                 好在,这地下的死亡工程可以作证,这海拉尔河北岸的累累白骨可以作证!

                 走出黑暗的隧道,来到草原的蓝天白云下,我感到有些晕眩。我猛然想到,我们是不是有些麻木了?开着丰田轿车,用着东芝冰箱,享受着三菱空调,在惬意中,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下一代,再下一代呢?

                 曾被奴役的中国人,很需要上上课,很需要有历史来敲打敲打。

                 海拉尔,就是这样一个无言的课堂。

              (1)文章开头说道:“7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解划线句“走在这阴暗的千米隧洞里,我犹如跌入历史的死角”的含义?


              (3)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万人坑”,这是海拉尔的“万人坑”。江南有这样的“万人坑”,中原有这样的“万人坑”,东北也有这样的“万人坑”。


              (4)“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今天这样深刻与新鲜。”这句话中的“深刻”和“新鲜”分别指什么?


              (5)读了本文,你对题目“无言的课堂”有何认识?请简要分析。

            • 5.

              吃猫的老鼠

              《动物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吃猫的老鼠》,一下子轰动了鼠界,乐得老鼠们手舞足蹈。

              老鼠怎么会不高兴呢?夜间偷粮、窃油……最大的对头就是老猫。老猫独具夜光眼,四脚长有肉垫,奔跑无声,动作迅速,而且专捕鼠类。老鼠和猫真是不共戴天。现在听说有老鼠能吃老猫,看来猫逮鼠的历史眼望可改写了。于是鼠界派了一个五鼠代表团,由硕鼠为团长,赴吃猫老鼠的家乡——非洲学习考察。

              老鼠取经,不远万里,跋山涉水,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的人特别,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非洲的鼠,也与众不同,个子倒不相上下,可嘴上有层硬壳,而且长得坚硬,可称为“铁嘴老鼠”。

              铁嘴老鼠得到消息,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急忙出门迎接。接进洞中,寒暄几句,代表团团长硕鼠已迫不及待,直截了当地问道:

              “听说你们吃老猫,不知是否当真?”

              铁嘴老鼠点点头道:“此话不假。”

              “果真如此,不虚此行。”硕鼠心里这样想,脸露喜色。

              代表团鼠成员个个心里一乐。

              “你们真行!”一位鼠代表由衷夸奖起来。

              “不过,你们如何制服老猫倒要请教请教。”硕鼠接着问道。

              “这方便。”铁嘴老鼠如此这般说来,话很简单,说来轻巧。

              代表们一听有些怀疑。

              耳听为虚,眼见是实。

              夜晚,五鼠代表瞪眼旁观,眼看铁嘴老鼠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铁嘴老鼠不畏惧,迎上前去,走近老猫身旁,不等老猫张口,它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臭气。这臭气宛如迷魂药,又似毒气弹,老猫嗅到臭味,顿时发抖,瘫软,动弹不得。铁嘴老鼠不失时机,纵身一跃,用尖利的牙齿咬断了老猫的喉管,然后拼命吮吸,吸尽猫血,再将死猫拖进洞来,让大家吞食。

              鼠代表平生第一次尝到了猫肉,着实解恨。

              鼠能吃猫,它们深信不疑了。如何制服老猫,看来的确方便,鼠代表们心领神会:就是靠那股臭气,这又有什么难呢?只要憋一股劲。

              它们以为取得了真经,便兴冲冲告辞,踏上归途。

              回来一汇报,老鼠们齐声欢呼。

              硕鼠迫不及待,决定当夜出洞试它一试,叫大家看看奇迹。硕鼠堂而皇之地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今晚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硕鼠心里说。

              它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临近老猫,憋足劲,放了一个臭屁。

              老猫既不抖,又不瘫。

              “怎么搞的?”硕鼠慌了。正想转身逃跑,哪里还来得及,老猫一张嘴,一口就咬住了硕鼠的脖子。

              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心想:有什么屁用!还不是猫吃老鼠。

              是的,屁有什么用。吃猫老鼠散发的臭味非它莫属。硕鼠闻味臆断,以为得了真经,结局只能是悲剧。唉,老鼠怎么知道世上事物的特殊性呢?


              (1)文中说“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写出了老鼠见到同类的兴奋、愉悦,在《论语》中也有一句话表达这个意思,请写出这句话。

              (2)文中加下划线词“奇迹”指的是什么?

                                                                                        

              (3)简单说明文中画线的语句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4)硕鼠等辈从非洲取回“真经”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童话故事的中心。

            • 6.

              ①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A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B)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③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做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

              ④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地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⑤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 7. 香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 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 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11)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12)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13)“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14)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15)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16)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17)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18)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19)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 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 香伯有哪些“怪脾气”?
              (2) 第③段中加下划线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
              (3) 从修辞角度看,第(16)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4) 第     段和第     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
              (5) 谈谈你对第(19)段画线句的理解。
              (6) 如果你是香伯的徒弟,你会怎么做?
            • 8.

              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嚣,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②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当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来的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曾经有过所有奶牛都有过的生活经历,它产下了小犊,然而连看它们一眼舔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这以后便吃着粗粝的草料,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   

              ③它是一头好母牛,而且显而易见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不久就有人来端详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   

              ④“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   )地望着她。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它不是卖的。”她回答说,然后,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那个男人惶惑起来,(      )地站了半晌;后来终于不得不走了,但他临走时眼光却仍然(      )地盯着这头奶牛。 

              ⑤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 

              ⑥“喂,这头母牛多少钱?”   

              ⑦老太婆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⑧“它不卖的!”    

              ⑨听了这话,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⑩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⑪它是已经卖了不成?”那人问道。  

              ⑫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⑬“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问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⑭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⑮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⑯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地说不出话,神色有些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⑰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 把以下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四段的括号中

              A、踌躇不决  B、依依不舍  C、锱铢必较

              (2) 文章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其作用是什么? (3) 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4) 安恩和奶牛在市场的经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里安恩的情感有不同的变化,请认真读文完成下表。

              事件发展

              来到市场,悄悄站在一边

               

               

              解释并离

              开市场

              安恩情感

              变化

               

              坚定拒绝,

              谦恭。

              坚定拒绝,窘迫不安、愤怒、慌乱

              恳求、抱歉

              (5) 比较此文中的安恩和课文郑振铎《猫》中的“我”,说说你的感想和思考。
            • 9.

              在可可西里回头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时,由于前方公路坍塌,只好到保护站里休息,在这里遇到了思贤。思贤17岁,是保护站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志愿者。

              他看到我胸前挂着相机,就过来找我拍照。我对他似乎格外有亲切感,他告诉了我这里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穿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因为这些藏羚羊每年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他们会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有藏羚羊来到公路旁,他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公路上扯起横幅提示来往的车辆,横幅上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汽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族人视为神物的藏羚羊犹豫着,慢慢地走过公路,去可可西里的腹地繁衍后代。

              思贤说:“虽然我们干的事情很简单,但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来这里当志愿者了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地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生,但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他的爱好是摄影。他每天都沉迷于摄影当中,学习成绩非常差。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他说,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拍照去了。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他那年少却执著的梦想吧。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半个月后,我们从那曲回格尔木,又途经那个保护站。车还没有到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保护站有个人在挥手。不是别人,正是思贤。思贤看上去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又红又肿。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部分散去了。他们为此悲愤不已。然后,他们捧着那幼小的羊羔把它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它挖的坟墓里。葬了羊羔之后,他们正心意难平时,看到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母羊悲恸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再次埋葬了羊羔。

              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我试图转换一下话题,来驱散悲伤的气氛,于是搂着思贤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里?”

              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捂在怀里。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1) 给加下划线的汉字填拼音。

              塌(     )   繁(     )   悲(     )  义愤填(     )

              (2) 简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

              ②虽然我们干的事情很简单,但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3) 简要说明思贤从离家出走到在可可西里回头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4) 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如何理解这里的“忧伤”“爱”和“回头”?
            • 10.

              下列选项中对四篇课文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囚绿记》一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禁的事,在述说之中,作者有懊悔,有自责,表现出对常春藤品格的敬佩。

              B.《孔乙己》选自《朝花夕拾》,鲁迅以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孔乙己”作为题目,既体现了人物满口“之乎者也”的特点,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的批判对象。

              C.毕淑敏常常把笔端深入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揭示普通人最深的情感。在《一厘米》中,那位平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母亲,却坚持为孩子买车票。此小事读来让人感动,让人倍感亲切。

              D.《吴汉杀妻》一出戏剧本有上万字,然而邓拓在《吴汉何尝杀妻》一文中只用二三百字就把剧情叙述清楚了,这说明了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其语言特点是简洁,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它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