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道  行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
              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
              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1)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
              (3)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
              (4)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
              (5)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
              (6)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7)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
            • 2. 蓝色的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1)文章③④⑤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
              “我们”“她”
              第3小节灰头土脸明媚精神
              第4小节
              第5小节
              (2)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
              (3)文中第⑨小节划线句含义丰富,试作分析.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4)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5)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
              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放  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⑪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⑫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1)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塾?
              (3)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5)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快递
                                                      梅子涵
                ①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上海人都不接电话?刚才是没有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教.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1)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
              ①第②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②第④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①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②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    
              第①句:    
              第②句:    
              (3)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60字左右,)
              (4)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 5.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每朵花本应芬芳
                ①一些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做父母的都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⑦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想到了我的儿子,今年已经读高中了,即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考试--高考.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之外,其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学习,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
                ⑧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
                ⑨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原文有改动)
              (1)请将选文题目正确、工整的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
              (2)选文中年轻的父母们共讲了四个有趣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请在选文中找出一处侧面描写的语句.
              (5)选文结尾句“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如何理解选文②段中两处加点词语“颜色”的意思?
              (7)读完选文,你内心必定有所触动,那么请选择一件你的童年趣事,把它写下来.
            • 6. 阅读《老王》(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一自然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你发挥想象,补写出“我”接过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时的心理活动.
              (4)课文结尾句子说:“我渐渐明甶: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读下面的句子,用“也许…也许…反正…”仿写一句话.)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 7.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
              (3)体会第⑤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
              (4)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
              (5)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
                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 8. 阅读《栀子花笑了》,回答问题.
                                               栀子花笑了
                                                 青春
                ①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A)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 
                ②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溶合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
                ③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
                ④“这么晚还不回家啊.”校长首先打破了寂静,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这两个学生.现在的中学生真的不像话了,还小小年纪,唉,想当年我们这个年纪男女连互看一眼都不敢…校长浮光掠影了他当时年轻的时候,顿时来了精神.“是的,校长,因为有点事儿.”女孩安静而从容地回答.身边的男孩羞涩地低下了头.
                ⑤(B)风似乎有些大了,树叶开始沙沙作响着,栀子花的花香像是被稀释了一样,香味顿时减少了很多
                ⑥“哪个年级的?”校长问.“高三,校长.”女孩回答道.都高三了还有这心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唉,校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突然看到了女孩手上的信.
                ⑦“这封信是给他的?”校长指着男孩问着女孩.“是的,校长.”仍旧是女孩从容的回答.“信,嗯,让我看一下.”校长有点不自然说道.女孩刚伸出手,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手就停在半空中了.“校长,就我所知,即便是警察.不能随便看别人的东西.”女孩笑了笑说.“这…”校长突然有点尴尬了.
                ⑧(C)好像真的要下雨了,夕阳承受不住黑暗的诱惑消失在天际了,栀子花也是没有精神了.将暮未暮的天空里,穿越云层的阳光几乎是一种奢侈,然而在黑暗到来之前它依然顽强的存在--这一切看了都使人感动…
                ⑨男孩的脸色似乎有些苍白,他拉了拉女孩的衣角说,“给校长看吧!”校长看了看男孩,眼神之中掠过一些的感激,但随即笑了,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了.女孩把信给了校长.
                ⑩配合得多好了啊.校长来不及多想,忙打开信:放心,好好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习不用怕落下,全班同学都会帮你的.大家都在等着你回来呢!这些笔记是同学们帮你做的,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因为不只是你一个人,你还有大家呢!接下来,是同学一大串的祝语.校长的表情突然僵硬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⑪校长信看完了吗?我们到时间晚自习了.校长,其实这世上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一种更深更真更值得让人珍藏的感情,那就是友谊,您说是吗?校长.”女孩仍旧笑着说.
              ⑫是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自己竟忽视了这种真挚的感情,还差点扼杀掉了它.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童话!是啊!不是童话.校长突然笑了.
              ⑬这笑像一个屏风把风和将要下的雨都隔绝了. (D)天空仍像先前一样静谧、和谐,树叶被风温柔的拥抱得安静而羞涩了,空气中溢满了香气,栀子花笑得有点“花枝招展”.
                                                           (选自《有一种美德中微笑:体验社会》有改动)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    
              (2)本文对“栀子花”的形态、香气进行了多次的描写,请从文中划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一句,试分析其作用.    
              (3)文中第(9)和(12)两段都写了校长的“笑”,你能说说校长这两次“笑”所表达的意思吗?    
              (4)请你试着说说“栀子花笑了”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    
              (5)异性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友谊是男女之间的纯真友情.你觉得应如何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的友情?面对父母、师长的误会时,你会如何处理?    
            • 9. 阅读《老王》(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        两个字概括.
              (2)选段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第一自然段“镶嵌”一词原意是什么?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3)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4)“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有限的鸡蛋却数不完,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5)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6)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请简要谈谈.
            • 10.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①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家架是空的,探身往楼下一看,果然又被风挂到楼下去了.我喊儿子:“去,到楼下林老奶奶的院子里,把掉下来的衣服捡上来.”儿子愉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了.
                ②风大的时候,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常有一两件会被刮到楼下.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孤僻,不太好说话.记得刚搬来的时候,一次衣服刮到她家院子里去了,我下楼敲门,想进她家院子捡一下.敲了半天,老太太连门都不肯开,只说了声:“你到院子外去拿.”
                ③奇快的是,儿子倒是和楼下的林奶奶挺
              .那天,又一件衣服掉楼下院子里了,我看看,离栅栏不远,估计拿根竹竿就能挑出来.我让儿子下去挑挑看.儿子趴在栅栏边,用竹竿往里钩衣服的时候,林老太太突然走进了院子,儿子吓得不知所措,我站在阳台上,也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从我家进来拿,好不好?”儿子点点头.就这样,衣服再被风刮到楼下的院子里,都是儿子去捡.
                ④儿子似乎也挺乐意干这活.每次下去捡衣服,都要好大一会儿才回来.我问儿子:“在林奶奶家都干什么了?林奶奶喜欢清静,不要打扰了林奶奶.”儿子歪着头说:“没有啊,林奶奶可喜欢我了,跟我说了好多话.林奶奶告诉我,她孙子跟我差不多大呢,可是,她只看过他的照片,孙子在美国,还从来没回来过呢.”
                ⑤关于林老太太,我也听社区工作人员谈起过.他告诉我,林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很多年没回来过了.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出国后,老太太就一个人生活.退休后,生活更孤单了,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了,人也变得越来越乖僻.原来是这样.难怪那次我去敲门,她连门都不肯开.社区工作人员说,你们住她楼上,帮我们留意点,也尽量给老人点照顾.我点点头,又摇摇头,真不知道,怎样帮这个孤僻的老太太.
                ⑥日子平淡地过去,风偶尔会将我们家阳台的衣服刮到楼下去.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有时候,我会问儿子:“楼下的林奶奶生活得怎么样啊?”儿子想想,说:“林奶奶看到我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啊.”
                ⑦一次,儿子下去捡衣服,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儿子说:“这是林奶奶给的,是林奶奶家的叔叔,从美国寄回来的.”儿子还自豪地说:“我还帮林奶奶念了信呢,是叔叔写给林奶奶的.”儿子手上拿的衣服,叠得方方正正.儿子说:“咱们家的衣服掉下去后,林奶奶捡起来,帮我们又洗了下,晾干了.”我的心里,酸酸的,十分感动.
                ⑧我们和楼下的老太太,仍然没有什么来往.我们的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有时候,从楼下林老太太的家里,会传来“咯咯”的笑声,一个童声,另一个很苍老.
                ⑨春节,我们一家回老家去了.回来时,才听说楼下的林老太太突然去世了,据说是无疾而终.我们注意到,儿子的眼圈红了.
                ⑩人们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看到了一个日记本,记录下了她最后的日子.老人在日记里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以及下来捡衣服的小男孩.老人的日记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那是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我终于明白了,那也许是老人孤寂的生活里,最后一点期盼.
                                                           (作者:孙道荣,选自《南国都市报》,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标题中“礼物”的含义.
              (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采用了    (顺叙  插叙  倒叙)的叙事方式,交代了    
              (3)品味词句.
              ①请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投缘”表达的意思.
              ②选文中的“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好处?
              (4)简述第⑩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5)目前,社会上存在着“空巢”现象,我们该如何关爱“空巢老人”?(至少回答出三点)
              【注】空巢:子女长大后从父母家中分离出去,只有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释义,出自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