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进一步推动“津闽粤自贸区”的发展,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 广东省政府贯彻《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投资决策权,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培育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快整合重组步伐搞活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自贸区坚持各类投资者一律平等,营造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依据。

            • 2.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至今的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为1:2.56,其后随着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到1983年,这一数据将至1:1.82;20世纪九十年代初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变化不大,但到了1999年,随着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并引领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这一数据明显攀升。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农村居民为7919元二者之比为3.1倍。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达0.47。

              材料二,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关系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加强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材料一、二中存在的问题提建议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 3.

               材料: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这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但根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 是当前大多数手中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力不足,占全国人口2/3以上的农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更大胆地花钱?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

              300670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470

              568845

              财政收入

              61330

              68518

              83101

              103874

              117253

              12914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761

              3401

              4503

              4715

              5753

              6550

              2008~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


              (1)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26日,为期两天的“2016第十届寰宇生产力论坛暨创新创业交流会”在南京举办。同时,为促进苏鲁皖三省科技服务协同创新,2016年9月27日,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的指导下,江苏、山东、安徽三地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南京共同组建了“苏鲁皖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

              寰宇生产力交流论坛是在科技部、国台办的指导下,是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台湾生产力中心于2006年共同发起,搭建两岸在科技、经济、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创新创业、产学研合作、行业发展”,旨在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拓展两岸科技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入对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动两岸科技产业共同发展。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当前为何要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2)结合材料,请你对如何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 7.

              材料一 我国近5年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 

              年份比例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城镇化率(%)

              45.68

              46.59

              49.7

              51.27

              52.57

              注: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未来中国三十年内中国的城镇化率目标是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推动城镇化发展,必须要突破制约存在于城乡的二元管理体制;城镇化包括统筹新农村建设,会涌现出一批农村新型实用科技人才;城镇化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家投入的资金是八万亿以上,这些资金用于建房子,建工厂,建港口,建机场,建高速公路,建地铁,城市道路改造,建城际铁路,新农村建设等等;城镇化过程中,这些转移的人口需要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与问题?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推动城镇化建设对我国扩大内需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 8.

              材料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仅有企业,还有广大劳动者。应届大学生毕业,原本的就业情况就不容乐观,加上金融风暴的影响就等于是雪上加霜。一方面,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这些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削减了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两重压力”对于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相当现实而又棘手的。

              材料二:当前我国“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并存,“两难”问题困扰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应如何做?

            • 9. 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李克强指出,国家科学技术奖展示了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列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年度突破”榜首,我国多名许学家在国际科技大奖中折桂,因对青蒿素研究成果有重大贡献,曾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奖、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等多个奖项的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材料二  李克强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要使我国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依靠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就如何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 10. 材料一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广东是国内第一经济大省,也是第一富省。但广东老百姓还不能称为“富民”,近几年广东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增长率也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分享广东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得到实惠。

              (1)材料一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广东如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