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7分)材料一:

              注: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北方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4%,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9%,占国土面积36%的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却占了全国的81%。

              材料二:水利部有关人士明确表示,水价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不应过高,

              不应过高,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以保证低收入家庭用得起水,同时又要通过高水价制约高收入浪费水资源现象;工业用水、服务行业用水是一种生产资料,应根据供水成本和供求变化适时对其价格进行调整,以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整体来看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用水价格过高会冲击农业生产,应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材料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前部署。未来10年,我国公共财政对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由于此次水利投入,涉及项目广,时间跨度长,对经济社会影响深远。为提高政府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以避免出现形象工程、腐败工程、豆腐渣工程。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建议4万亿元资金的使用应当由农民、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第三方监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水价改革为什么要遵循上述原则?(10分)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水价改革的原则。(7分)

              (3)试分析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建议4万亿元资金的使用应当由农民、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第三方监管”的政治生活依据。(6分)

               

            • 2.

              (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7%,创年内新高。密切关注近期物价总水平有所上升的情况,科学研判并有效调控物价涨幅,切实减轻城市低收入人群生活压力,已成为当前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材料二:2010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就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居民阶梯电价将划分三个档次,电价实行分档累进递增。第一档电量按满足居民基本用电需求确定,电价维持较低价格水平;第二档电量反映正常合理用电需求,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合理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水平;第三档电量,体现较高生活质量用电需求,电价反映资源稀缺状况和环境损害成本。     

              材料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⑴、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指出物价特别是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10分)

              ⑵、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11分)

              ⑶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是什么?(10分)

               

            • 3.

              (16分)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正式落下帷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

              材料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的普遍关注和祈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城市化率将突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人口。不过,城市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也开始凸显。并且,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也没有及时跟进。过去,人们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如今,人们则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认识论意义。(4分)

              材料二:为了提高城市知名度,近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姜尚、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诸葛亮故里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分析“名人故里纷争四起”的原因。(6分)

              材料三:有人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参展的重点不是推销产品,而是展示其如何进行城镇化的理念。因此,通过上海世博会,中国应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让城市更适合人类的生存,让人们在城镇里生活的更舒适。

              (3)为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某市民拟就当前的城镇建设向有关部门(机关)提建议,请你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他选择合适的部门(机关)并说明理由。(至少提供三个不同的选择方向,6分)

               

            • 4.

              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11月份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带动。食品方面,进入冬季后,鲜果供应减少,鸡蛋产量下降,居民对肉、蛋、菜的消费量增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使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居住方面,进入冬季后,取暖用的煤、电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居住价格在11月份涨幅的扩大。为了有效遏制当前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蕴含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

              (3)材料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 5.

              (32分)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材料二  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材料三  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需要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加强园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1)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水利改革基本原则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意义(6分)并分析我国在水利改革中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4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提高依法治水的水平。(10分)

               

            • 6.

              材料一:2010年可能是就业形势最复杂的一年,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630万,就业率最高只能达到80%,再加上新增的劳动力和企业改制造成的失业下岗工人,就业压力巨大。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半年应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实施好岗位拓展、创业引领、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

              材料二:2010年农历正月初八A企业在某大型酒店举办一年一度的新年团拜会。不仅100%的老员工按时返回,而且还迎来了一批优秀的新员工。近年来,A企业不仅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且实行了“企业与员工同发展”制度:保证员工工资年增幅不低于企业的利润增幅;保障优秀员工一年一次带薪学习培训机会;吸收有管理才能的基层员工进入企业管理层;对有重大贡献员工给以企业股份的奖励等。企业与员工的“同发展”,赢得了员工与企业的“共患难”。在企业面临金融危机、出口严重受阻、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该企业员工纷纷提出降低工资、缓发工资的要求。

              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要重视高校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12分)

              (2)有人根据材料二的事实,认为 “只要企业与员工‘同发展’,就能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10分)

               

            • 7.

              材料一:2010年我国民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本已有所抬头,农产品市场又上演一幕幕价格飞涨现象,继大蒜价格突飞猛涨超过猪肉之后,又有生姜的价格彪升、黑豆价格离奇攀升,生姜价格升到25元1市斤,黑豆的价格也一度超过肉价。国内的网民们给难以控制的五谷杂粮价格取了一个个特殊的名字,大蒜涨价叫“蒜你狠”,生姜价格彪升叫做“姜你军”绿豆、红豆、黑豆涨价被戏称为“豆你玩”。 据调查,这次黑豆、大蒜价格猛涨不仅气候等原因导致的西南地区生产面积减少,也有媒体夸大疗效致使需求增加的原因,更主要是经营主体在流通环节囤积居奇、人为炒作和大量游资进入以谋取更大利润所致。

              材料二:2005至2006年蒜季,大蒜市场比今年更加火爆,蒜价最高曾达8元/斤(即1万元/吨),全蒜季平均价格在2元/斤以上;2006至2007年蒜季,火爆的蒜市并没有熄火,新蒜一入市价格就高达2元/斤以上,但元旦过后,大蒜价格突然雪崩,到2007年5月份,新蒜上市之前价格已经降至0.7元/斤左右, 2008年蒜季更加悲惨。新蒜一上市价格就在每斤0.2元、0.3元左右,随后,至11月,蒜价再次下跌,并突破0.1元/斤的心理底线,最低甚至达到5分/斤。

              (1)结合材料一,试分析产生“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现象的经济学原因。(8分 )

              (2)结合两则材料,运用一般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预测大蒜价格接下来的走势,并阐明理由。(8分)

               

            • 8.

              材料一: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涨幅创下年内新高。如果物价全面、持续上升,会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各种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物价变动对民生的影响。(8分)

               

            • 9.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易于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并催生新业态。据统计,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占60%,欧美占29%,相比之下,中国原创的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材料二: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在“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也都要把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文化建设,改革文化体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积极开避孕药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使中国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和大繁荣。我们还要善于把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发扬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与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明结合起来,使福的文化再展辉煌。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有人认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重视文化的经济功能,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0分)

              (2)运用有关哲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6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和公民在加强文化建设方面的职责。(8分)

               

            • 10.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至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如图)

              材料二: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在50%以上,2008年下滑到35%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国的家庭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则高达7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达到了50%以上。

              (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你能获得什么经济信息?(4分)

              (2)针对上述材料中的问题,请就如何促进家庭消费发表看法。(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