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一五”期间我国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但是仍会面临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这说明

              [     ]


              ①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间接经验也是认识的重要来源④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 2008年12月15日,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从海上试点直航到海上客货运航线开通,从“春节包机”到“周末包机”……历经数十载,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这正是

              [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3. 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某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实现了新的发展。该企业把自己的成功秘籍概括为四条:一是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二是以敏锐眼光抓住政策带来的契机,把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商机;三是凭借拥有的过硬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四是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企业生产转型升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化“危”为“机”蕴涵着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企业是如何化“危”为“机”,实现新的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但仍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仍未满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但仍未形成强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现象反映的生活与哲学道理是
              [     ]

              A.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B.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运动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 5. 歌曲《中国人》中写到:“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这告诉我们
              [     ]

              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在2011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说,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既要有忧患意识,又要树立信心,“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体现
              [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7.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从辩证法角度看,这表明
              [     ]

              A、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是发展的
              B、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8. 经过24年的反复试验,2010年我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乏燃料的循环利用,使我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体现了
              [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基础
              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9. 材料一: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威胁,海洋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地位日益突出。开发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海洋经济总产值以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在这个海洋世纪里,全世界上百个沿海国家都把开发海洋作为基本国策,并加快了海洋高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全国海洋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世界海洋国家中已处于中上水平。2005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6987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31:52。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环渤海经济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国32.4%;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占34.5%;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占17.7%。
              材料二: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海洋世纪,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已成为我们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是海洋大国,未来的希望在海洋,潜在的威胁也来自海洋,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科技发达、海洋生态良好、海洋开发先进、海洋管理一流的海洋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知识指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辨证唯物主义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11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科学家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如能将铀、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意味着在我国现有核电规模下,我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70年变成足够用上3000年。我国科学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经历多次失败但仍坚持不懈,终于实现了这一重要科技创新,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理论创新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先导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基础
              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