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如我国曾出现过“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所决定的 ③不同的时代,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 ④社会意识是瞬息万变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点上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8页)。上述观点表明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4. 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9分)
            • 5.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幸福”成为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各地代表根据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具体做法,如:北京代表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代表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各地代表根据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理由。
            • 6. 从过去的“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到今年的“葱击波”、“火箭蛋”、“樱谋诡计”无不折射出人们对近年来物价大幅波动的担忧。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材料说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完全同步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制约社会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7. 22、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 8. 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 9. 2l. 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0. 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一产业占一国GDP的比重超过5%时,这一产业才称得上是支柱性产业。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曲于历史欠账太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2010年文化产业仅占我国GDP的2.75%,与5%的目标尚有不小距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运用唯物史观有关原理,分析国家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蕴涵的道理。(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