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设备制造、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
                  材料一 近十年以来,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年增长率约为15%--20%,大大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度。与生活相关的环保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环保产品消费趋热。随着大量资本融入,2015年环保企业多达25710家,从业人员总数达328万以上,同时出现了国内环保市场产品质量不高,行业的投资供大于求,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设备制造、产品生产方面,一些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加工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大力促进环保产业提档升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我国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环保产业提档升级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既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治理的改革方向。我国非常重视搞好环境法治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对环境立法工作的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涉及环境立法的问题,领导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通过法律的完善和执行,让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排污单位和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平台和制度,使每个公民都成为环保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公民在环境法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实现(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于政、依法治党
              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D.法治政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 3. 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关键词成为一个缩影,折射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
              【政治▪依法治国】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中,“宪法”一词出现达十余次,“法治”一词出现达五十余次。我国在宪法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1)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这一名词。当下,“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新常态”下,就业和收入成为新的风向标。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创新世纪以来新高,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带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
              (2)请谈谈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传统家风】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等等。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 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
              (3)从生活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你认为采取怎样的家风教育方式更有效?
            • 4. 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B.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5. 2015年,我国继续加大反腐力度,用制度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筑牢法治“篱笆”,坚持对腐败“零容忍”,不论何人,只要有贪腐,都依法严肃处理。这表明(  )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法制
              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和设立国家宪法日(  )
              ①能增强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      ②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旨在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  )
              ①党要履行好立法权
              ②人民要增强法治观念
              ③政协要坚持公正司法
              ④国家要坚持依宪治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我国的依宪治国,与西
              方的宪政有着本质区别。西方的宪政目的是依据宪法,更好地保护“三权分立”制度,而我国的依宪治国,强调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实现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1)三权分立制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所广泛采用,是其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但其决定因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    
              A.政党制度    B.国家性质    C.民主制度    D.结构形式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 9. 在一次全国法制短信征集大赛中,中国人民大学供稿:“没有法律是立法的悲哀,有法律而不遵守是公民的悲哀。与其诅咒社会的不公,不如点燃守法的蜡烛。”这一短信强调了(  )
              A.有法可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B.有法必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C.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
              D.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
            • 10. 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
              A.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B.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必须保证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
              D.必须坚持国家权力分立制衡的宪法理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