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03年至2013年,浙江省制造业职工平均薪酬增速比利润和税金增速分别低4.8%和3.4%.这种状况若不能得到改变、任其长期存在,将导致(  )
              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②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居民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受阻
              ④劳动者提高经济效率积极性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鼓励大众消费,是立足形势发展、着眼国计民生提出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市部分经济指标统计与对比:
                该市 发达国家
               近年平均
               2010年2014 年
               GDP增速(%) 11.3 8.4 2.2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42 38 57
               城市居民收入比 3.15:1 3.02:1 1.50:1
               消费贡献率(%) 52.6 50.2 80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措施。
              材料二  基于旅游资源丰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着眼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该市决定将养老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教育文化消费这四大与民生最为密切相关的领域列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做法的经济意义。
            • 3.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有利于(  )
              ①维护公平,消除社会收人差距    ②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③发展生产,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④扩大内需,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 以下对消费水平认识正确的是(  )
              ①消费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②消费水平包括精神消费状况、闲暇时间的多少等
              ③拥有更多更好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意味着消费水平提高
              ④消费水平高低可以用花费多少金钱来衡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 (2014•岳阳模拟)如图是不同销售模式流程图:从传统模式向B模式转变,由此带来的影响的传递路径是(  )
              ①流通环节减少
              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③经营成本降低
              ④商品价格下降。
              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④→②→①→③
            • 6. (2014•惠安县模拟)随着我国GDP总量的不断增长,公共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如图曲线中由A点向B点移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能是(  )
              ①关注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重视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③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④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大资料。其处理的流程是:首先利用多种轻型数据库收集海量数据,将不同的数据流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最后进行一定的预测。依托这一流程,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决策效果精确量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大数据的出现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根据历史医疗数据,结合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等,患者可以要求个性化的医疗;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根据大数据建立的微博营销以及微信公共账号营销,为经营者提供了免费的营销渠道……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变成了几乎是透明的虚拟世界,当人们在网上购物、发送电邮、发微博时,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串串数字足迹;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力、交通、银行、金融、商业和军事等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大数据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有人认为,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潜在风险?请提出两条化解风险的措施。
            • 8. 环球旅行杂志《国际生活》(International Living)公布的2010年全球生活质量指数排行榜中,法国连续5年夺冠,成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高的国家。澳大利亚排在第二位,中国大陆排在了第96位。
              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请你为“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设计一项措施,并简要说明这项措施是如何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的。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材料三
                  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费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
              (2)联系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城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 10. A市2007-2011年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表
              2007200820092010201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93641554967583567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42210493110501166819436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245.044.343.242.2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936.535.835.735.0
              (注: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60%-50%之间是温饱;50%-40%之间是小康;40%-20%是富裕。)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说明材料中数据的变化对A市社会生产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