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一直是党和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材料一

              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形成改善人居环境与提升乡风文明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建设清洁卫生的宜居环境和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材料二

              《意见》指出,各级财政要积极支持农村垃圾治理。中央财政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各地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将农村环卫作业中经营性服务项目推向市场。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等新农村建设的,应承担相应的垃圾治理责任。

              (1)运用党和政府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重视农村垃圾治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意见》提出的相关措施的理由。

            • 2.

              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某地六个原来在外打工的“90后”男青年回乡创业。他们以每亩土地950元/年的费用流转村民土地的经营权,种植非洲菊。每逢节庆和结婚季,花卉的需求量很大,销路很好。后来他们成立了村民集体所有的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了花卉种植规模,提升了品质,形成了品牌效应。在繁忙季节村民帮助合作社除草、采花,每人一天收入100元。现在,他们计划将整个村打造成一片花海,带动乡村观光旅游。他们在家乡土地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花样年华”!

               (1)材料中村民的两种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所得?

                


               (2)结合材料,谈谈“90后”男青年的创业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是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困惑,如何解困,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针对就业难题,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分别应该怎么做。

            • 4.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最先被互联网改变的,是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服务环节,淘宝、微店、打车软件、P2P. 020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新引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

              材料三 

              适应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了包括《专利法》《商标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一大批法律法规。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不仅重视打击国内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还加大力度保护海外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和国家的相关经济权益。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能成为制造业新引擎的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12分)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望2016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一 国务院出台的《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提出,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在同规则、同待遇、降门槛上下功夫,做到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一律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要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完善财产增速征用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材料二 过去一年里,我国出台了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等重大改革举措。作出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向着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迈出了重要步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深化改革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举措加以评论。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推进国企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材料一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要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   

              材料二 到2016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31.7万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44.7万亿元。现有国有企业母公司多数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完全主导传统自然垄断行业、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事业,遍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各个具体行业,其中70%多的国有企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商业类),分布于基础性行业(公益类)的国有企业不足30%。国有企业中,大型企业占5.8%,中型企业占18.1%,小微企业占76%。国有企业员工就业基本属于“终身制’’,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的意愿不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对资产的监督工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 7.

              材料一 1992~2016年某市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目

              1992年

              2008年

              2016年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44

              3679

              6216

              非公有制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

              16.9

              56

              70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0.6

              1.7

              3.1

              市场化程度(%)

              26.0

              77

              79.8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材料二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在经济新常态下,该市立足“一带一路”大背景寻找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一,力推企业与互联网合作,让“互联网+”助推企业良性发展。第二,为避免市场恶性竞争,推动本市A、B两家相同产业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合并;第三,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分配,对不合理的高收入进行调整;第四,取消各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全面实行零门槛、零首付、零审查、零收费的工商登记制度;第五,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取消对竞争性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

              (1)简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市寻找区域发展内生动力的经济学依据。

            • 8.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材料一: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决定,第二批取消150多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简政放权、个人或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企业经营活动的占50%,而取消这些事项有利于缩短投资审批周期、减少环节,给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项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此次取消150多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的意义。

              材料二:“不是随便‘放’,想‘放’就‘放’,一些重要改革措施出台之前要经过法律审核,按照法定程序来‘放’。”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6年2月4日,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降低了中小企业申请的门槛,还调整了“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指标,将小企业的研发费占比由6%调整为5%,而大中型企业保持不变。

              (2) 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从政府与人大角度分析国家应怎样更好地放权。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3月1日,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河北省平泉县召开,平泉县相关部门作了经验介绍。

              经验一 调动新型经营主体,解决精准脱贫“以谁为托”的问题。

              无论是贫困家庭土地流转、按股分红及就业安置,还是扶贫园区建设、股权量化及收益保底,都离不开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平泉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 作用,实行“普惠+特惠”政策叠加扶持,引导企业(合作社) 先行建设农业园区和设施大棚,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经营。目前,平泉县先后有森源、润隆、中润等2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帮扶和领建扶贫园区,积极主动吸收贫困户入驻,实现了产业扶贫“造血”的目的。

              经验二 政府、市场双手发力,解决贫困群众“最终受益”的问题。

              精准脱贫,政府是主导,产业是核心,市场是关键,终极目标就是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平泉在产业扶贫中用“政府之手”在顶层设计、规划引导、组织实施上形成强大推力,解决“企业农民做不了的事”。用“市场之手”谋求可持续发展,实现“长短结合、互补共促”,使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一脉相承。同时注重资本、资源与市场三者关系,让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通过政府、市场两手同时发力,从根本上“拔穷根、铺富路”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产业脱贫工作中政府角色的认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平泉县是如何推进产业扶贫的。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新疆启动试点,公司将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过去,石油、金融、电力、铁路、电信等很多行业领域被央企等国资背景的企业占据主要地位,民间资本渴望参与,但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大型中央国有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民资参与垄断或半垄断行业的大门逐渐开启,将使得各个所有制经济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平台和渠道,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完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释放国企活力。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国有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