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该《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对人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的全面改革正在加速,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统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发展,将使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拥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促进劳动力加速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城镇高效率的二、三产业转移。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后,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购买力和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可以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还会产生基础设施和住宅等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逐步消除制约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发展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化解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加快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意见》提出,要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不得采取强迫做法办理落户。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户的用益物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要加强户籍管理和居民身份证管理,严肃法纪,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 2.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阐述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3.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 2004年以来,湖北省中部J市把城镇化作为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图1、图2)。

              注:据统计,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1%;每建设一平方公里的市政设施,可以拉动投资1.5亿元;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可以拉动消费2.5万元。
              材料二  J市从2004年起推动城区南移,十年问,该市原市区南部毗邻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时间2004年2013年
              自然与社会面貌村庄、农田、石滩、小学、卫生所各一所(家)城市,高楼林立、街宽路绿,多所(家)学校、医院和银行进驻。
              产业与产值以种植业为主,地方GDP约200万元进驻石化、建材、服装和食品企业200余家,街上店铺林立,城内GDP逾25亿元。
              就业、常住人口与人均收入本地就业600人,常驻人口近2000人,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本地就业近50000人,常住人口逾80000人,人均收入13000元。
              市场与消费小型商场一个,小卖部若干,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40万元大型商业中心2个,专业市场2家,区域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市城区南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材料三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J市部分人大代表在对南城区调研中发现,城区南移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如与原有市区居民相比,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标准低、门坎高、障碍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上述难题,也成为该区居民的普遍心愿。
              (2)2014年1月该市召开了八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决定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市人大代表,你应怎样履职尽责,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并简述政治生活依据。
            • 4.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201 3年中央城镇化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对衣食住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会形成巨大需求。
              材料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由此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城镇化这块巨大的经济蛋糕滋生的腐败问题也日渐凸显,成为腐败现象的高发区与大案要案的集结地,极具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害性。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当前形势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5.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新型城镇化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协调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买现了现代化。而在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出现反复或停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没能跟进,就业问题解决不好,甚至出现了住房和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犯罪盛行的城市贫民窟等社会问题。
               材料二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对科学实现城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这意味着城镇化建设需要以人作为关切点,重新界定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权利,必将推动城镇化的可特续发展。
               材料三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更加注重“质量”的增长,即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问题。城镇化可以提高社会公平,可以解决农民工和未来更多农民进城后公平分享到公共服务的问题。要防止一味追求城镇化率,对农村竭泽而渔,这就更需要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l)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推进城镇化?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 6. 材料一:1978--2012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一条可行性建议并简要说明。
            • 7. 到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2%,但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对城市居民而言,堵车、污染、房贵等“大城市病”困扰多多;一些地方政府强制征地的现象时有发生;进城农民在就业、养老等诸多领域无法享受市民待遇等。
              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请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8. 城镇化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盐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2012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5.5%。
                  材料一: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但也有专家强调,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面积的扩张。
                  材料二: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1)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 9. 改革开放 30 余年来,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面临新着的机遇,城镇化己经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对此,各界达成的共识是,城镇化需要大力推进,但其重点应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

              注:城镇化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数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目前我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城镇化率均不到45%.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多在70%以上。

              (l)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图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旧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大量人口涌入,堵车、城市污染、产业空虚等毛病随着而来。C市在城镇化建设中,依据本市山城可用土地相对较少的特点,抛弃“摊大饼”的发展思路,采用核心城、卫星城的组合发展模式,而卫星城在规划布局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走的是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在核心城与卫星城之间,是自然的天然氧吧,城市环境优美;为防治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者减少简单机械的行政干预,更多地通过健全法制政策来规范城市管理,注重运用经济手段等市场机制引导老百性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在城镇化建设中C市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
                  材料三  为改变城镇建设中出现的规划千篇一律、基础配套设施不齐全、公共设施标准不一等现象,C市准备打造20个特色城镇,并公开向社会征集设计“好点子”,该市特色城镇编制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乡村风情浓郁、村组结构合理、功能配套完善、文通便捷畅通、生产生活便利、材容村貌整洁。”
              (3)假如你是C市市民,你怎样为特色城该设计提出“好点子”?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表)
              2007-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
              年份城镇化率%)
              200744.9
              200845.7
              200946.6
              201049.7
              201151.3
              注: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驻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80%以上,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5%。
              材料二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高、快、宽、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的发展途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忽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科学决策,正确履行职责。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应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依据材料三,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