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12月20日,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会议研讨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等“城市病”,旨在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
              ①逐步树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②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协同推进
              ③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④发挥财政在城市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2. 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城市病”的是(  )
              ①尊重城市运行和发展规律,严格控制并逐步缩小城市规模
              ②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关环节
              ③加强对城市文脉延续性的管控,原封不动地保留城市文化
              ④搞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直到2014年末,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
              ①在农村规模化地推广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在贫困地区实行统一的人口搬迁政策
              ③合理使用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④在城乡实行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    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只有深化改革,我们的城镇化才不会走偏,目的才能实现。为此,我们必须(  )
              ①改革户籍制度,为人们自由迁徙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②改革土地使用办法,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自由流转
              ③改革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④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一线城市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追求,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将“共享”这种美好愿望变成现实。
                  材料一“共享”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动力源泉。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将“共享”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
                  材料二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人人“共享发展”理念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 6. 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这说明(  )
              ①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②要大力发展大、中城市,扩张城市规模
              ③要迅速并大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④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7.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意味着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  )
              A.享有同等的权益与社会保障
              B.享有完全相同的权利与义务
              C.都平等地享有基本民主权利
              D.都能直接参与城市事务管理
            • 8. 2015年2月,中央提出,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这一改革措施(  )
              ①为维护社会公平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
              ③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    ④是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上述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本次户籍制度改革(  )
              ①基于我国城乡居民政治权利差异            ②旨在确立城乡居民政治权利平等
              ③必将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④有助踏上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0. 2013年12月12日-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有序实现市民化为首要任务,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通过制度变革走出一条以人为本,集约、节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下列选项中对实现新型城镇化认识正确的是(  )
              ①核心是加速农村村民向城市居民身份的转换
              ②必须健全以商业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
              ③注重宜居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④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