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5年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材料二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文化建设中,既弘扬时代精神、强调现代意识,又高度重视汲取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M市注重挖掘当地乡贤文化,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家风,凝聚道德力量。W 市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倡导人们明“仁、义、诚、敬、孝”五礼,知“懒、贪、奢、浮、愚”五耻,营造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省的文化建设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说明M市和W市是如何进行文化建设的。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3月9日注定要写入围棋界的历史、IT界的历史、科学界的历史,甚至人类历史。在这天的3个多小时里,拥有1200多个处理器的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在深邃的围棋棋盘上把世界围棋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逼到绝路,曾经独孤求败的九段高手不得不投子认输。
              人类无法想象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就像几百年前的人类无法想象汽车、飞机、导弹这些远远超越人类自身极限的工具一样。相比人脑有限的利用率,人工智能的“智商”全面胜出人脑也只是时间问题。霍金、比尔•盖茨等人都曾悲观地提醒过,无度发展可能导致人工智能最终反制人类,造成不可控的毁灭,一些科学家也曾警告某些国家,不要轻易把人工智能运用到战斗武器中。
              在全国两会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出现了“人工智能”一词,在“科技创新2030项目”中,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成为重大工程之一;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等,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意义。
              (2)有人根据霍金、比尔•盖茨等人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最终会战胜人类”,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就人类发展人工智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3. 湖南人要知湖南事,阅读以下材料,了解今年省政府的相关工作任务,完成下列问题。
              要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地方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湖南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依据。
            • 4.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提出新时期网络发展愿景:第一,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让成果惠及全民;第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双轮驱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第三,共同建立清朗的网络空间。文化强、国运昌。网络强国同时也应该是网络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竟争力的重要标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价值。
            • 5.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都给了互联网社交或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书数量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材料二: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 6.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材料三2015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近10亿人观看了大阅兵。这次大阅兵,极大地增强亿万人民群众的爱国心、爱家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了人民的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这次大阅兵分列式中。共腱出了“东风10A”巡航导弹、“东风15B”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和“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许多网民查阅了解各种导弹的性能后都特别激动。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
              (2)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这次大阅兵的意义。
            • 7. 国民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养与素质,而且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然而从全社会来看,我们的全民阅读量长期低迷。调查显示我国国民人均每年阅读量为4.56本,同韩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尚有不小差距;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不能口袋富裕了,脑袋却空了。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继2014年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2015年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4年1月6日,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近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
              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
            • 9. 某校高三2班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后,编制了下面的简报:

              (1)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对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有什么意义?
              (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强国势在必行”相关内容的认识。
              (3)漫画“勿忘我”的哲学寓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10.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2005年2009年年均增长速度
              国家财政收入3.16万亿元6.85万亿元2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17175元10.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5163元7.9%
              材料一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增长幅度平均为24%。
              (1)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指出我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生产要素收益和经济效率挂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为此,国家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材料三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调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国家重视教育公平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