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微信求助、爱心接力、众筹善款……近年来,网络募捐逐渐为广大网友所接受。网络问卷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曾参与网上捐款。某网站举办的“99公益日”活动,三天共有677万人次参与,募捐善款3.05亿元,创造了爱的新纪录。

                    网络募捐,因其信息化、低门槛、便捷、高效等特点让慈善行为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客观上改变了公益运作的环境,提高了公益行动的效率。与此同时,对网络募捐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止,网络募捐平台泥沙俱下,真伪信息参差混杂,诈捐、骗捐现象频现,往往令施以援手的网友直呼“很受伤”。

                    2016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网络募捐明确划入到公开募捐的范围。然而,法律总是有滞后性,飞速发展的技术、快速变化的社会,总会有法律调整不到的盲区。网上个人求助是否属于公开募捐,如何对待网络个人求助行为等,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大众传媒在网络募捐中发挥的作用。





                (2)从价值观角度,分析对网络募捐“支持”与“质疑”并存的原因。







               (3)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促进网络募捐健康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 2.

              2016年10月1 9日,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编撰的《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多语种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发。

                 《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共有综合、党建、政治、经济、外交五个专题。其中政治篇党建篇收录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等词条。经济篇收录了全面深化改革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国制造2025等词条。

                 《中国关键词》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每个词语的产生背景、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等,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述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吸引了海外媒体与读者的关注,成为更好地读懂中国的钥匙。

              (1)当前我国正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运用经济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应该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2)根据材料中的党建篇…‘政治篇“政治篇”词条,评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状况。

              (3)借鉴《中国关键词》让海外受众读懂中国的办法,综合运用哲学和文化知识,为让世界读懂中国提出三条建议。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连年高产,粮食实现创历史的“十二连增”,但是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要充分发展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的结构性改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央高度重视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的依据。

              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在世界掀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心里。

              2016年5月,习近平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话语体系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合理性。


              材料三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句,形象展示了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即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

            • 4.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如春节、元宵节)和现代节庆(如旅游节、文化节)等。

                 民族节庆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为扶持民族节庆知名品牌,提升我国节庆的组织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国每年举办“民族节庆奖”评选活动,以展示节庆的民族性、国际性、创新性和地方特色。

                 结合材料,解读我国扶持民族节庆品牌的文化价值。 

            • 5.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把中国同一些文化强国进行比较,希望从中找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所需要的类似做法或相反做法。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在下图中填写。(12分)

              一些文化强国的做法

              中国走文化强国之路的做法

              美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文化“巨无霸”企业。美国的文化输出,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43%的份额。像好莱坞大片就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1)

              英美拥有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人材。无论是否喜欢英美,很多国家的人都愿意去求学,还有不少

              (2)

              某些西方国家把民主、人权、自由、基督教精神等,作为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或推送,甚至是强行移植

              (3)

              (2)材料一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二 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12分)

               

            • 6.

              (20分)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当前,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化建设,而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因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时有出现。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楼房,邻居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原始村貌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场面镇化建设?(10分)

               

            • 7.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南非等非洲三国,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设“非洲:古老大陆的新崛起”分论坛,八闽学子对非洲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画”说中国与非洲:近些年来,中国既保持对非洲的传统援助,又与非洲开展了经贸、技术合作,帮助非洲充分释放发展潜能,“授之以渔”(图15),同时,中国也得到了非洲的支持。“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

              (1)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给世界人民传递了哪些信息?(11分)

              (2)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同学认为:“古老非洲大陆的新崛起需要中国‘授之以渔”。请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角度评析该同学的观点。(10分)

              “话”说福建与非洲:福建农林大学发明的菌草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培育食用蘑菇、灵芝,可以治理水土流失等,该技术已被推广到非洲大陆。2 0 1 3年3月,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共建的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揭牌,并发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等专业优势,两校加强在汉语教学、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草拟了两个探究方向:A发展福建农业;B建设福建生态文明。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探究方向,并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所选的探究方向谈谈认识。(12分)

              (4)假如你是名前往非洲的志愿者,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淡淡如何促进中非的文化交流?(9分)

               

            • 8.

               2010年1月1日~17日,中国侨联主办的“五洲同春”文艺晚会在加拿大、美国的六场演出,场场成功、场场精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

              “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计划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两项重大战略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能过剩。除钢铁行业外,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相当严重。如何化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就成为近年经济工作的首要课题,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清理过剩产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府在债权、社会保障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最终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配置,完成经济结构调整,打造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新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材料二: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战略倡议。“一带一路”经济带涉及国家众多,在历史传统、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带一路”建设必须夯实文化基础,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文化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材料三: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一带一路”旨在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建设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户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将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法角度,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材料四:“互联网+”成为了社会的热词,政府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4)结合材料四,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依据。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国学教育大规模普及,学习国学的网站、视频公开课、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国学教育是面授式培训,更重视现场效果。而“互联网+”国学教育则开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碎片化、网络化和互动化成为其主要特征。加之由于互联网跨越时空的传播特征,国学线上教育将学习过程细分,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学习效果也更好。同时,线上国学教育还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引发

              网络用户的主动参与,让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互联网为国学的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与挑战。由于网络上的内容质量没有一个客观严谨的标准,使得网络上传播的国学内容相对杂乱。加之在功利目的驱动下,一些对传统文化的偏差解读充斥网络空间,使得互联网上传播的国学知识参差不齐。

              (1)“互联网+”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结合材料,分析“互联网+”国学教育大规模普及的文化意义。

              (2)在“国学热”不断升温的今天,请就如何促进“国学热”健康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