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A【经济学常识】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民意,其次就是用利益引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诲,又其次是用政令束缚,最愚蠢的办法是与民争利。……因此,物品价格低廉,商人就会把商品销售到可以贵卖的地方;物品价格昂贵,商人就会从价格低廉的地方运来销售。人们各自努力而快乐地致力于他们的本业,如同水向低处流,日夜不休,人不用召唤自己到来,东西不用寻求而人民自己就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而得到自然发展的证明吗?……求富,是人的本性,不用学,就都会去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司马迁的观点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有何相通之处?
              (2)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评价他俩相通的经济思想。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991年至今,美国最高法院一直保持着5名保守派大法官和4名自由派大法官的结构。2016年2月13日,保守派大法官斯卡利亚的辞世使奥巴马和民主党获得了绝佳的反击机会,这是共和党决不允许发生的。
              2016年3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大法官加兰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把持参议院的共和党人立即反对,认为新人选应由下任总统来定。
              最高法院今年将作出几个重要判决,其中包括奥巴马的移民改革新政是否违宪等。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产生程序及其体现的权力运行原则。
              (2)分析美国两党对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提名展开争夺的重要原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对其经济利益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者好得多。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的、荒唐的自认为有资格行使它的人,是再危险不过了。
              (1)依据材料,说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共同观点。
            • 3.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反映各经济思想自身逻辑的是(  )
              A.斯密国民财富增长理论:分工-市场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国民财富增长
              B.李嘉图国际分工理论:相同产品生产-各国成本不同-依据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C.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生产相对过剩-企业倒闭-经济危机
              D.凯恩斯失业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等心理规律-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危机-失业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相比,有哪些理论创新?
            • 5. 回顾35年来的改革历史,对于市场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价值规律理论,论证市场经济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有人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发展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请你评析此观点。
            • 6. 全面深化改革,应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我国新注册登记企业户数增长率和注册资金增长率图

              (1)描述图中反映的我国新注册登记企业户数和注册资金的变化。
                  材料二  亚当•斯密认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即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
              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虽然“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他认为,“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2)请结合上述材料,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价。
                  材料三。全面深化改革,应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有专家提出,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增加政策透明度,便利市场主体投资经营。
              负面清单管理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相关规定举例
              就是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禁止投资、限制投资,列明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让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新闻机构、博彩业等涉及国家和社会安全的行业做出禁止或限制性规定。对未列入负面清单的金融、运输、医疗服务等行业则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简化审批程序,最快4天企业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负面清单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材料四  人口素质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它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近年来,出国旅游休闲度假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是,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备受诟病。有人说,每一位外出旅游者都是一张移动着的“中国名片”,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应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国民形象。
              (4)阅读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公民如何做好移动着的“中国名片”。
            • 7. 【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因此,分工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即要受市场大小的限制,如果市场过小,就不能鼓励人们专门从事一种工作。
              运用经济学常识,评析斯密的上述分工与交换关系的观点。
            • 8. 【经济学常识】
                  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19世纪没有一位思想家能像卡尔•马克思那样,对全人类有着如此坦率、准确和强有力的影响。”在马克思看来,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
              (1)简述马克思对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认识与斯密的不同之处。
              (2)马克思对价值规律作用的阐释,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启示?
            • 9. 【经济学常识】
              材料一:2012年春节刚过,“用工荒”就不期而至。东南沿海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中西部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增加,促使劳动者明显回流,东南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用工情况形势更加严峻。
              材料二:“用工荒”反映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对工资低、环境差、待遇不平等的一种拒绝,采取的是用脚投票的方式,这就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保护,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因此各地方政府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其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实际困难,才能真正解决“用工荒”。
              (1)请运用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用工荒”的产生原因。
              (2)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谈谈地方政府应对“用工荒”做法的认识。
            •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1)读图,描述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各阶段变化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2)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截止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3)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4)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