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远望赵州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它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 ,两端宽 9.6 米 ,中部略窄,宽 9 米 。河水暴涨的时候,两肩上的小拱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设计可谓巧妙绝 lún 。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由11个桥拱联成,是一座联拱石桥。两旁的石柱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zhuàng,惟妙惟肖。“卢沟晓月”是北京出名的胜景。

              (1) 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   )        绝lún(    )   (    )听   千态万zhuàng(   )

              (2) 词语解释。

              惟妙惟肖:                                     

              (3) 给下面这句话加上适当的标点。 远望赵州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 在文段中找出有使用说明方法的一个句子,并写出该说明方法的名称。

              句子:                                                  

              说明方法:                 

            • 2.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 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选自丁立梅新浪博客,有删改)

              (1) 

              13. 文中写两次丢月饼的情形有何不同?请从原因和心情两方面概括。

              (2) 

              14. 文章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题,有什么作用?

                 

              (3) 

              15. 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2)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4) 

              16. 请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

              (5) 

              17.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祖母)“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请问“我”明白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3.

              母亲给我一片清凉

              ①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药,喊我去,我不情愿的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我还要看书呢。”

               ②“不是让你去喷药。因为喷壶太沉,我背不上肩,让你去帮我往肩上背喷壶。”母亲小声地说,“你可以带书去,坐在井边的树阴下看书。”

              ③我实在是不情愿,又想不出搪的理由,只好去了。

              ④天热得很,没有一丝风,玉米长得还不及膝,不留神就会踩折一棵,走在田间需要分外的小心。我帮母亲背上喷壶之后,便坐在树阴下,看她缓缓得在玉米行中移动。

              ⑤喷壶灌满至少有十多公斤重,每次回来,母亲的后背都湿透了,不知是汗水还是药水。

              ⑥“下次不要背这么多了。”我说。

              ⑦“傻丫头,来回跑一趟不易,太少了不值得。”母亲说。

              ⑧“我也试试吧。”我的语气明显缺乏诚意——我实在畏惧喷壶这种充满了怪味的东西。可是,我已经18岁了,目睹母亲的劳累而无动于衷,我又感到愧疚。

              ⑨“不用了,你不会。再说我已经沾了手,别染上你了。”母亲说,“你看你的书吧。”我暗暗舒了口气,如释重负。

              ⑩最后一壶喷完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

              ⑾“怎么样,热不热?”母亲边洗手边问。

               ⑿“还好,就是井边的蚊子太多。”我很随意地说。

              ⒀“起疙瘩了吧,回家赶紧用清凉油抹抹。”母亲说。

              ⒁ 我们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闲话,回家以后,母亲吃过饭,躺在竹椅上,一睡就是一整夜。

              ⒂大千世界,父母对儿女的溺爱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富人家让儿女一掷千金;小康人家让儿女精吃细咽;而我的母亲,一个词讷言的农妇,对我的宠爱,是那个盛夏午后的清凉树阴。

              (1) 给文中的加下划线字注音,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搪(      ):

                 词讷言(      ):

              (2) 请用简洁的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 第⑧段是__________描写,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作者此刻的矛盾心情。
              (4)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不用了,你不会。再说我已经沾了手,别染上你了。”母亲说,“你看你的书吧。”我暗暗舒了口气,如释重负。

              (5) 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读了本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4.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1)      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2)     前篙,阿发(3)     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4)     开船,在桥石上一(5)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6)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 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 在选文(1)—(6)处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这些动词有何表达作用?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 (4)______  (5)_____  (6)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②段中与“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      ;④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      
              (3) ②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 选文②段写景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这段文字是从                                           等方面进行景物描写的。
            • 5.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

              春天来了,椿树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就窜上了树的半腰。因椿树的枝丫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浓浓香馨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

              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透剔润玉般的水饺。

              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羊辣子”的毛虫辣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还有,记得刚上学时,校园边有一棵我双手抱不过来的梧桐树,在房檐高的地方开始分叉,分叉处像一张天然的躺椅。我几乎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爬到“躺椅”上舒舒服服地靠着,或翻看小人书,或闭着眼打瞌睡,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那天尿急,又不愿从树上下来,就地解决,恰被几个同学看见了,大喊着“流氓”报告了老师。这件丑事让我好长一段日子在班上抬不起头来。

              没人理我的日子,一个人也能在树上寻找乐趣。拿出父亲打水的井绳、母亲洗衣的捶棒,拴吊在树丫上荡秋千;或爬到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上,鸟瞰村庄或校园里小伙伴们的身影;或将一只只蝉捉入书包里,“知了知了”地博取同学的欢心……

              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选自《岁月》2014年第3期,有删改)

              (1) 文章前七段围绕“童年”写了哪两件让“我”得意的事?
              (2) 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按括号内的要求答题。

              (1)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透剔润玉般的水饺。(结合语境,品味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2)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鸟鸣啾啾”和“绿莹莹”分别有何表达效果?)

              (3) 文章第八段为什么要写“在树上吃的苦头”?
              (4) 文题“攀在树梢上的童年”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5) 忆起童年,每个人心中都有说不完的话,有人说: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装满了欢笑,也装满了快乐。有人说: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你的童年像什么?请仿照着写一句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