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4.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靖波中学七年级(10)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

              答:诗词:                                            列举的小说或战役:                             

              (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 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20字)

                                                                                                         

              (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

              我选择【栏目        】来写。

                                                                                                        

                                                                                                         

            • 2.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他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这条围巾。

              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进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条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围巾一直会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来买走它。”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第1段中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_____ 改为______


              (2).第4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娅非常喜欢并且希望买下那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 好感 )→( )→( )

              (5).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错了

              有一个跛脚小姑娘经常从我家门口走过,她,比我稍大点,花朵一样的脸,穿(zhe、zhuó )彩霞一样的短裙,可就是走起路来一颠一跛,怪难看的。

              有一天,跛脚小姑娘来到我家门口,我想气她一下,就在她前面走起正步来,还神气地喊着(zhe zhuó )“一、二、三、四!”跛脚小姑娘气得脸发白,浑身抖起来,最后,靠在墙边哭了。

              正在这时候,奶奶拿了根竹竿出来,“啪”地一声打在我脚上,痛得我蹲了下来,奶奶拿起竹竿还想打,那个小姑娘走上前来,抓住竹竿,给我求情:“奶奶别打,她是个小妹妹呀!”

              我感到万分羞愧,连忙道歉:“姐姐,我错了,对不起你!以后,我扶着你走!说完,我看着她带着残疾的脚伤心地哭了。

              (1)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2)解释怪字的意思。 怪难的(     )    他今天怪怪的(      )

              (3)从人物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①在第一处画“______”处,我的内心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二处画“      ”处,小姑娘的内心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第三处画“      ”处,奶奶的内心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个比喻句,按要求填空。

              ①第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是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

              ②第二个是_________________,是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也许,它们清楚那道色泽鲜艳远看像桥的东西其实是水汽被阳光折射出来的幻影,但然走投无路了,那就怀着梦想与幻觉走向毁灭,起码可以减轻死亡的恐惧。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lán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chàn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斑lán(    )    chàn(    )音    (    )然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迥然不同”一词中“迥”的意思是________,“一贯”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伫立旷野,苍qió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立     苍qióng(      )     yùn (      )含     (      )古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            ,“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            。

              (4)这段描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天地灵气和人间性情的赞美。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西晋“永嘉之乱”、盛唐“安史之乱”和北宋“jìng康之乱”,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徽州这片峰峦________、川流________的地方,便成了中原士族避乱归隐之地,从而形成与藏文化、dūn煌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的徽州文化。③徽州一州六县至今仍有四千多个保管完好的徽派村落,成为华夏大地上独具光华的人文地理奇观,④那些遍布村落的徽派建筑,是一代又一代创造者家园梦想的直接表达。那些遍布村落的徽派建筑,又是徽州文化母体的一种外在依托与智慧表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jìng(    )康    规(    )    dūn(    )煌

              (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密布”“叠嶂”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3)在③画线处有一个词语使用不恰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要求:符合语境)

              (4)将④画线处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 7. 综合性学习

              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国家对这件事格外看重。请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文字狱”,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这些让中国始终无法形成代代沿袭的阅读传统,阅读自然难以蔚然成风。

              材料二:中国人已经不迷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书籍很冷淡;中国人又不太情愿相信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半信半疑,只懂皮毛;中国人对当前的泡沫文化很无奈,甚至很反感。

              材料三:在华龙网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重庆人爱读什么》主题调查中有如下结果:关键词:有用和无用。问题你喜欢读“有用”还是“无用”的书?其中59%的人选择职场技巧、实用工具书和对生活工作有帮助的书。41%的人选择文学、史哲等看起来对生活没有帮助的书。

              材料四: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生的所有阅读都要为考试服务,凡是与考试无关的、对考试无益的,一概不被提倡和鼓励。学生被剥夺了自主阅读的权利,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快乐阅读,以致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

              (1)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中国人不喜欢阅读的原因。

                                                                                                            

              (2)请解释材料二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用”:                                                                             

               “无用”:                                                                               

              (3)下列对话的中的妈妈很希望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却遭到了孩子的拒绝。请你依据材料四的观点,以孩子爸爸的身份补出他所说的话。

              妈妈:宝贝,妈妈来给你讲个故事。

              宝贝:我想再玩会积木。

              妈妈:来吧,这个故事很好听哦。

              宝贝:“唉,好吧。”

              孩子无奈地起身目光牢牢的盯着积木。此时孩子的爸爸听到母子的对话,他应该说些什么?

              爸爸:                                                         

            • 8.

                               

                                                                                                             烽火台的诉说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      zhōng)。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并解释这个词语。

              无动于zhōng

              释义:                          

              (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
              (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下划线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

              ①悄悄告诉:                               

              ②据《汉书》记载:                         

              (4)第⑥段和第⑦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
              (5)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 9.

              《芦花荡》(节选)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3)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4)文段加下划线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5)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它的作用?

              (6)划下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10.

              5.

              芦花荡(节选)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 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⑦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⑧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2,第④段加下划线字“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3,“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下划线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4,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5,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