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1) 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1)石底以出( ) (2) 心之(                 )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 (4) 乃记之而(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注释】①辄:总是。
              (1)下列加下哈徐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有卖油翁担而立 (放下)

              以军中多务(推脱)

              B.微颔之 (但是)

              气传金柝(北方)

              C.尔安敢吾射(看轻)

              若孤(谁)

              D.康肃笑而之(打发)

              愿为鞍(买)

              (2)下列加下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不去

              结友

              B.我酌油知之

              为大有所益

              C.睨

              下车引

              D.取一葫芦置于地

              悟前狼假寐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4)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陈康肃和卖油翁对待自己的长处的态度是不同的。陈康肃是_______________ 卖油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以其境过,不可久居 

              (3)奇而坚

              (4)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 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

            • 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二)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仙则     名:出名,有名

              B. 斯是室     陋:简陋

              C. 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D. 可以调琴    素:白色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语段(一)中作者为何要写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室主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语段具体内容分析。

            • 5.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故人来,与之食(         )  ②欲服三军,非不可也(        )

              ③起之不食以者(            )        ④其自食其言也( )

              (2) 翻译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  之不能尽其材(         )  (2)才美不外 (      ) 
              (3)  之不以其道(          )  (4)鸣之而不能  其意(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 

              写出表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

              (4)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 

              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全石/以为底 C.四面/竹树环合 D.皆若空游/无所依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日光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可百 头 _______________        

              (4)俶尔远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细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文】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划2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2)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晓雾将(     )  (2)未复有能其奇者(     )

              (3)水中藻荇交横(        )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过岐亭,见焉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谪居于黄,过岐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耕之垄上                          (2)孤不德量力

              (3)固以之矣                          (4)此天所以资将军

              (5)此不可与争锋                      (6)将军身坚执锐

            • 10.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 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耕 (        )    ②以钱币乞之(        )③到舅家(        ) ④父焉(         )


              (2) 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


              (3)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 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后来又发生_________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5) 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