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 2.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行驶的小船,也行到绿水前面去了。
              B.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 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 “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代指京城长安。

              对诗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_____

              A.《城东早春》写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B.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
              C.②句是对早春景色的概括的描写。      
              D.③④句一转,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
            • 5.

              村 行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②晚簌:指秋声。簌,大自然的声响。③原树:原野上的树。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菊初黄”间接交代时令是秋季,以“山径”间接点明地点是山间小路。
              B.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
              C.诗人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
              D.全诗描写了诗人在村中的所见所感。
            • 6.

              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展前的紧张气氛。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 7.

              下列各项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A.唐朝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啸声。
              B.唐朝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C.唐朝诗人岑参《逢入京使》的第三句中“逢”字点明了题目,写出了诗人遇到入京使者想捎书回家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
              D.唐朝诗人韩愈《晚春》中最后一句“惟解漫天作雪飞”暗含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 8.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 9.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对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中“莫笑”一句写出农民的厚道。“无时”是“随时”的意思,诗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来,表现诗人的留恋。
              B.《游山西村》表现了农家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C.《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上片写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着重写景,下片写词人在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D.《游山西村》通过用典,向我们呈现了一幅意趣浓厚的风情画。《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语言清丽质朴,用词准确生动。
            • 10.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关于本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在写实中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