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___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 2.

              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 3.

              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___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 4.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下列对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这首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对这首诗内容及意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  
              B.巴山夜雨/涨秋/池
              C.何当/共剪/西窗烛   
              D.却话/巴山夜/雨时
            • 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一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此诗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借“夜郎西”寄托对好友的思念。

              C.《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D.《天净沙·秋思》语言精练,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副生动的图景。
            • 6.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述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了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词都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 7.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 8. 《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 9.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面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真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 10. 对这首诗中的意象,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于象征意味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和“淤滩上的驳船”等,表现祖国古老悠久的文明历史.
              B.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紧承上句“痛苦的希望”,表现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
              C.第三节中“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象征着祖国再次获得新生,重新站在振兴的起跑线上.
              D.第四节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两句中,“我”这个形象,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0/40

            进入组卷